陀山九座寺

陀山九座寺

九座寺坐落在大蚶山之餘脈虎頭山(又稱陀山)南麓的樟林村境內,是福建沿海地區建立較早的佛教聖地之一。早在隋朝以前,八閩建寺三十座,九座寺就是其中的一座。據載,隋朝開皇九年間,興化“金仙院”闢為寺院時,無際禪師來到沿海大蚶山主持九座寺事宜。

基本信息


陀山九座寺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樟林村境內。
五代期間,閩王王審知接旨,重修九座寺。唐朝長慶年間,擴建九座寺“彈窮土木,憲寫宮有,極天下之俊矣!”南宋之時,右相兼樞密使文天祥與張世傑、陸秀夫等擁立小皇帝趙昰,由浙江海路至廣東潛逃,路經平海衛和赤坡港,來到九座寺避難求佛,題下“頡江福地”、“演嶼聖跡”(石刻至今尚存)匾額。從此,寺院香火更為鼎盛。相傳,明朝皇帝正德巡遊江南,邑人吏部尚書吳鳳盛陪同來到大蚶山遊覽風光,留下“第一山”墨跡,並題匾額“九座寺”和“演嶼祖廟”,又口授敕封“高宏寶殿”豎碑。明萬曆年間,九座寺僧通暢(字如泉,號棲林)主持寺事。倭寇入侵莆仙沿海,偷襲奉谷里(今湖氵耿泥滬港),登入進犯,九座寺慘遭焚毀。
清乾隆四十三年,由附近石城村信士林巨鑾重建“大悲殿”及“大雄寶殿”。九座寺香火旺漸旺。民國七年(1918年)再次重修擴建,到“文革”期間,九座寺被夷為平地。1981年由信士盧光武和愛國僑胞陳九蛟發起籌建,在遺址復建九座寺,又稱陀山禪寺。
現在的九座寺由前殿的“天上貞宮”、“高宏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大悲
殿”等五座構成一個極其龐大的廟宇群落,在大悲殿的左右廂,還有三一教主祠、孔子殿、憲開宮(供奉田公元帥)等,是一處集儒道釋及媽祖信仰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寺院。10年前這裡就設立“玉皇文化研究會高宏殿分會”。今年春季,中國民俗攝影協會在此成立“攝影採訪創作基地”。寺記憶體有一副原始楹聯:“擴海岳即衢鷺峰梵宇莊嚴慧日高懸從自昔,粵隋唐而辟陀山川源秀麗法輪常轉到於今”。還尚存幾根原出唐宋年間的石柱,這些都是九座寺的重要文物。
九座寺背後的山嶽名陀山,又稱虎頭山,因乃“虎穴”而得名。山間青松翠柏,怪石嶙峋,有“虎尾石柱”及石塔僧墳,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石岩毀於上世紀70年代的農田建設。山上有“仙公洞”、“聖王宮”和“演嶼祖廟”(存有宋代石碑演嶼聖跡)等古蹟。山嶽兩側,有牛角寨,現已殘破不堪,仍依稀可辨。九座寺東側不遠處的鶴山,存有仙井、仙灶、仙床、仙腳印及仙帽等,神秘莫測。這樣與大蚶山構成一個自然風景線,也是沿海不可多得的一處旅遊風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