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雪雞

阿爾泰雪雞

阿爾泰雪雞是體大的灰褐色雪雞。分布在中國新疆與蒙古和俄羅斯交界的地區。頭頂、枕及上胸兩側全灰;頭側及喉皮黃帶灰色細紋;眼周裸露皮膚黃色。背、兩翼及尾褐色,翅上覆羽具白色細紋。下胸和腹部污白色。聲刺耳,由半哨音geuk-geuk-geuk縮短為guk-guk-guk後以rrruuuuu的轉音結尾。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阿爾泰雪雞的體長為58—62厘米,體重1966—2230克。額部為白色,眼上方有白帶;體羽大都灰褐色;翅上也有大塊白斑;尾灰色,具寬闊的黑色尖端;上胸部灰褐色,有明顯的黑、白兩色斑紋相雜;下胸和腹部白色,腹部中央有黑色斑,而與藏雪雞高山雪雞不同。

分布範圍

阿爾泰雪雞阿爾泰雪雞分布
阿爾泰雪雞分布在中國新疆與蒙古和俄羅斯交界的地區。
共分化為2個亞種,在中國均有分布,指名亞種分布於新疆極北部的阿勒泰青河富蘊等縣的阿爾泰山地區;東部亞種則分布在與其相鄰的木壘縣北部的北塔山地區。
有趣的是,從前人們一直認為生活在這些地區的雪雞屬於高山雪雞,直到90年代初,才由中國學者確認它們是阿爾泰雪雞。

生活習性

阿爾泰雪雞棲息在海拔2500—3000米之間的高山和亞高山灌叢苔原裸岩地帶,也有垂直遷移的現象,冬季可以下降到2000米和山腳地帶。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
喜歡在地上奔跑,行走時常一邊走一邊上下擺動尾羽,這是它獨特的行為習性。在地上奔跑迅速,特別是遇危險時,通常是從山下往山上奔跑,決不往下跑,兩翅常常也用來幫助爬坡,行動極為敏捷而迅速,即使是面對垂直的山坡也能很快的爬上去,通常爬到山頂後才起飛。

阿爾泰雪雞阿爾泰

飛行亦很炔,但飛行距離不長,通常每次飛行不超過2一3公里。起飛時常常發出高聲鳴叫。飛行時頻頻的鼓動兩翼。除鼓翼飛翔外,也常常平伸兩翅進行滑翔。特別是往山下行動時多滑翔,決不往下行走和奔跑。
活動時常常不斷的發出柔和的叫聲作為群體中個體間聯絡的信號。也常在棲息的岩石和懸岩上發出高亢的叫聲,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叫聲:聲刺耳,由半哨音geuk-geuk-geuk縮短為guk-guk-guk後以rrruuuuu的轉音結尾。 
主要以高山苔原植物的芽、葉、嫩枝、漿果、果實、花絮、種子、塊根、球莖為食,也吃昆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嚙齒類動物。覓食時通常是從山下往山上邊走邊覓食,到達山頂後要休息一段時間,或是梳理羽毛,或是進行日光浴,或是在灌叢和岩石下休息,以躲避山頂強烈的陽光。休息之後再往下滑翔到山腰,然後再從下往上進行第二次覓食,直到黑天。

繁殖方式

阿爾泰雪雞暗腹雪雞
繁殖期為4一6月。3月即開始發情和求偶,配對後離開群體,占領巢域營巢。通常營巢於高山岩石苔原地區。巢多置於突出岩石遮擋下的地面凹坑內或岩石縫隙中。主要由雌鳥營巢。巢的結構較簡單,多由野生植物和少量羽毛構成,一些位於石礫或砂礫中的巢則主要由羽毛構成。
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4一8枚,最多為15枚。卵的顏色為淡黃色到灰綠色,布有大小不等的深棕色斑。在產最後1一2枚卵時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卵的大小為67一70×43一47毫米,卵重50一58克。孵化期28天。

種群現狀

阿爾泰雪雞在蒙古一側尚有一定數量,密度為每公頃0.15—0.30隻,但由於分布區狹小,是雪雞中最為珍稀的種類,中國目前僅發現了50隻左右。

雪雞介紹

阿爾泰雪雞淡腹雪雞
中國的三種雪雞——暗腹雪雞、阿爾泰雪雞和藏雪雞一年四季離不開裸岩地帶,尤其是在夏季,不參加繁殖的雪雞成群地遊蕩在陡峭的裸岩地帶,它們灰色的羽毛石頭的顏色非常接近,一有天敵出現立刻藏匿在嶙峋的岩石之中。雪雞是中國雉類中棲息最高的種類。

暗腹雪雞

暗腹雪雞是大型的高山鳥類,是世界已知5種雪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雌鳥重:2300克,雄鳥重2500克。雌雄鳥通體土棕或紅棕色,上面布滿黑褐色的蟲纛狀斑點,翅膀有一個大型的白色斑塊,頜、喉部白色,胸和腹部暗灰色,雜以紅棕色的粗紋,與淡腹雪雞的白色明顯不同,因之謂“暗腹雪雞”。它的另一個中文名字叫“喜馬拉雅雪雞”。

在中國暗腹雪雞分布於新疆境內及其與新疆毗鄰的山脈中。橫貫新疆中部的天山是其在我國的主要分布地。它們常年棲居在高山和亞高山,依據山體的高度不同它們棲居的海拔高度也不同。在帕米爾、崑崙山等高大的山脈中分布於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在天山分布海拔在2500米—4000米的地方;往北的巴爾魯克山、塔爾巴,哈台山和吾爾喀什爾山諸山海拔都在3000米以下,這裡的雪雞分布在海拔2500米左右,冬季則下到1500米的地方。

淡腹雪雞

拉丁名:Tetraogallustibetanus
英文名:TibetanSnowCock
淡腹雪雞又叫藏雪雞,藏名叫“恐姆”。它是雪雞中分布最廣的: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的地區——向北延伸至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東面抵達祁連山;向西抵達克什米爾;向南延伸至整個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遍及整個西藏、新疆的北部、青海的大部、甘肅的南部、四川西北大部和雲南的西北部。在國外主要分布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俄羅斯的南端、克什米爾東部、喜馬拉雅山區的尼泊爾錫金不丹

淡腹雪雞也是中國三種雪雞分分布最高的——它當然也是中國鳥中分布最高的——在西藏它們通常棲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岩礫石地帶,夏季它們的活動範圍甚至可以達到5500米到6000米的雪線附近;冬季它們下降至3500米(在藏北)或者更低(在藏東南林區),在天山則下降至海拔2000米的高原草原和草甸草原中。

阿爾泰雪雞

阿爾泰雪雞在中國分布很窄,僅在新疆的北塔山有分布。

世界上5種雪雞的分布都是不相重疊的,它們各自棲息在一個狹小的領域,對於隔著重重山頭的親戚毫不了解,終生沒有見面的機會。在克什米爾東部和我國青海的大通山等地淡腹雪雞與暗腹雪雞有時會生活在同一個區域,但是縱然是在同一個區域生活兩種雪雞也是“聲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彼此各有自己的山頭,從來不會同居一個山頭。雖然兩種雪雞終其一生都離不開裸岩地帶,但淡腹雪雞占據的山頭海拔更高。兩種雪雞的繁殖期也不相同,淡腹雪雞比暗腹雪雞的繁殖期晚——6月上旬開始占區,6月中旬開始產卵。淡腹雪雞比暗腹雪雞更能適應高原寒冷的氣候,它的棲息地的海拔比暗腹雪雞高,在西藏最高可以達到5000米以上,而在西藏並沒有暗腹雪雞分布。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毗鄰的地區的淡腹雪雞是中國三種雪雞中分布最廣和最高的。

雉科·鶉族鳥類

鶉族(Perdicini),雞形目、雉科的一個族,體型較小,分布廣泛,羽色多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包括雪雞、石雞鷓鴣、山鶉、鵪鶉、山鷓鴣、竹雞等,共20屬96種,占雉科總數的60%。中國有8屬27種,其中7種為特有種。常見如石雞鵪鶉灰胸竹雞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