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52年12月7日生於天津,現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
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總編、《國際政治科學》總編。
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中華美國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專家。
兼任《世界經濟與政治》、《歐洲研究》、《當代亞太》、《東南亞研究》、《當代世界》、《國際安全研究》、《新華月報》、《戰略決策研究》、InternationalPoliticalScienceReview(美國)、JournalofChinesePoliticalScience(美國)、CanadianForeignPolicyJournal(加拿大)、TheKoreanJournalofDefenseAnalysis(韓國)、TheJournalofTerritorialandMaritimeStudies(韓國)、AsianJournalofPEACEBUILDING(韓國)雜誌的顧問委員。
所獲獎勵
1996年獲組織部和勞動部頒發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獎”1998年《中國國家利益分析》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
1999年《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獲北京市優秀報告一等獎
200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高等教育事業政府特殊津貼表彰
2007年《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第二版)獲準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教育部研究生推薦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07年《國際關係分析》課程獲國家精品課稱號
2008年獲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
2008年《國際關係分析》獲準為國家精品課教材
2008年《中國崛起國際環境》獲北京市優秀報告一等獎
2009年獲第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11年獲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稱號
2011年獲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稱號
2011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
2011年《國際關係分析》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018年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學術成果
學術著作
獨著
《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2013)
《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合著
《國際關係分析(第二版)》(2013)
《構建天下有治的國際體系》(2012)
Ancient Chinese Thought,ModernChinesePower(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11)
《中外關係鑒臨覽1950-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國崛起靠什麼》,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中外關係定量預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王霸天下思想及啟迪》,世界知識出版社(2009)
《國際關係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第二版,2007)
《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預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東亞和平與安全》,時事出版社(2005)
《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東亞安全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中國與亞太安全》,時事出版社(1999)
《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編著
《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案例選編》,人民出版社(2010)
《國際安全理論經典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國先秦國家間政治思想選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中國學者看世界:國際安全》,和平圖書有限公司(2006)
譯著
《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五版,譯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發表有關國際關係的論文和文章上百篇,其中部分論文發表在美國、英國、韓國、印度、日本等國的學術雜誌上。
英文文章
“FromKeepingaLowProfiletoStrivingtoAchievement”,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7,No.2,Spring2014.
“TheBipolarizationinEastAsia”,JournalofIndianResearch,Vol.2,No.1,Jan-Mar.2014.
“TheShiftoftheWorldCentreanditsImpactontheChangeoftheInternationalSystem”,EastAsia:AnInternationalQuarterly,Vol.30.No.3,Sep.2013.
“Let’sNotBeFriends”,ForeignPolicy,June7,2013
“NewValuesforNewInternationalNorms” ,ChinaInternationalStudies,Vol.38,No.1,Jan/Feb2013.“StrategicCooperationwithoutMutualTrust:APathForwardforChinaandtheUS”,AsianPolicy,No.15,January2013.
“TheProblemofMutualTrust”,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Nov.15,2012.
“TheWeakeningofUnipolarConfiguration”,China3.0,Ed.MarkLeonard,(London:European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2012).
“WorldPeaceForum’sResponsibilitiesforInternationalSecurity”,ForeignAffairsJournal,Autumn2012.
“FootballGameRatherThanBoxingMatch:China-USIntensifyingRivalryDoesnotAmounttoColdWar”[13],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5No.2,Autumn2012.
“HowChinaCanDefeatAmerica”,TheNewYorkTimes,Nov.21,2011.
“InternationalLeadershipandNormEvolution”,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4No.3,Autumn2011.
“HowAssertiveShouldaGreatPowerBe?”,TheNewYorkTimes,March31,2011.
“TheSourcesofChineseConduct”,ProjectSyndicate,March28,2011.
“TheInstabilityofChina-USRelations”,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3,No.3Autumn2010.
“We’veArrivedbutHaveSomeWaytoGo”,MailToday,Sep.29,2009.
“Sino-U.S.ComparisonsofSoftPower”,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tions,Vol.18No.2,Mar/Apr,2008.
“XunZi’sThoughtsonInternationalPoliticsandTheirImplications,”,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2,No.1,Summer2008
“TheRiseofChinaanditsPowerStatus”,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1.No.1,2006.
“AnEastAsianSecurityCommunity”,ForeignAffairsJournal,No.17,March2004.
“DefiningPeace”,TheKoreanJournalofDefenseAnalysis,Spring2004.
“DecadeofPeaceinEastAsia”,EastAsia:AnInternationalQuarterly,No.4,Winter2003
“PrioritizingNationalSecurity”,ChinaDaily,March1-2,2003.
“Political,EconomicTiesonDifferentPaths”,ChinaDaily,January27,2003.
“SecurityWillTopWorldAgenda”,ChinaDaily,January2,2003.
“GlobalSecurityEnvironmentisnotOptimistic”,BeijingReview,Vol.45,No.1,2002
“DomesticFactorsandUSDefensePolicy” ,INTERNATIONALSTRATEGICSTUDIES,#3,2001.
“TheRiseofChinainChineseEyes”,JOURNALOFCONTERMPORARYCHINA,February2001.
“PeaceMustTopBush’sTaiwanPolicy”,CHINADAILY,January5,2001.
“TMDShakingEastAsiaStability”,CURRENTDECISIONREPORT,May2000.
“TheTaiwanTimeBomb”,THEAISAWALLSTREETJOURNAL,May11,2000.
“BestFriendsNextDoor”,CHINADAILY,March7,2000.
“TakeChina’sWarWarningsSeriously”,THEAISAWALLSTREETJOURNAL,Sep.3-4,1999.
“TheaterMissileDefenseandNortheastAsiaSecurity”,THENONPROLIFERATIONREVIEW,Spring-Summer1999.
“ConditionsforChina-USStrategicCooperation”,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ITONS,1999,#7.
“Lee’sPlotfor‘Independence’”,CHINADAILY,June4,1999.
“ThievesCry:StopThief”,CHINADAILY,May28,1999.
“’ChinaTheft’AllegationHidesanAxetoGrind”,CHINADAILY,May27,1999.
“SecurityCoopertioninAsia-Pacific”,SEARCHINGFORMULTILATERALSECURITYCOOPERATION,(Seoul:KoreaInstituteforDefenseAnalyses,1999).
“LeeTeng-hui’sBookExposesHisTrueBias”,CHINADAILY,May31,1999
“TerrorismRemainsaSignificantThreattoMankind”,CHINADAILY,September23,1998.
“GlobalizationChangesWorld”,CHINADAILY,September7,1998.
“CloserMilitaryTiesBenefitChina,US”,CHINADAILY,July6,1998.
“IndiaTestsDestabilizePeace”,CHINADAILY,May20,1998.
“CooperationKeytoRegionalPeace”,CHINADAILY,March27,1998.
“InternationalSecurityEnvironmentforChina’sRise”,STUDYREPORTONINTERNATIONALSITUATION1997-1998,(ChinaSocietyforStrategyandManagementResearch,1998).
“NewUS-JapanSecuritySystemandNortheastAsia”,CHANGERSINNORTHEASTASIANSECURITYENVIRONMENTANDTHEKOREANPENINSULA,(Seoul:TheResearch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Affairs,1997)
“China’sSecurityConcerns”,WORLDAFFAIRS,October-December,1997.
“DialogueMechanismCutsMisunderstanding”,CHINADAILY,November8,1997.
“SecurityTrendsinAsiaPacific”,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TIONS,No.10,1997.
"DangersofNeo-McCarthyism",BEIJINGREVIEW,July7-13,1997.
"ContainmentPolicyHarmsAllInterests",CHINADAILY,June9,1997.
"China'sAscenttoHelpBuildRegional,GlobalPeace,Stability",CHINADAILY,February25,1997.
"China'sGrowingNationalStrength;emergingnationortheNextWorldPower?",CHINA2000,February1997.
"OrientationofChina'sSecurityStrategy",RUMANIANJOURNALOFINTERNATIONALAFFAIRS,No.2,1997.
"1996-1997:InternationalSituationandChina'sForeignRelations",STUDYREPORTSONINTERNATIONALSITUATION1996-1997.
"DecipheringAmerica'sEngagementPolicy",THEASIANWALLSTREETJOURNAL,January16,1997.
"China'sRiseintheEyesofWesternObservers",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TIONS,No.121996.
"SecuritystrategiesChangewiththeTimes",CHINADAILY,Oct.28,1996.
"USFuelsCross-StraitsTension",CHINADAILY,March20,1996
"China'sSecurityGoalsdonotPoseThreattoWorld",CHINADAILY,March4,1996
"OrientationofChina'sSecurityStrategy",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IONS,No.2,1996
"China'sPost-ColdWarSecurityStrategy",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TIONS,No.5,1995.
"China'sRiseasExporterProvesit'sCompetitive",CHINADAILY,Jan.7,1994
"China'sSecurityAftertheColdWar",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RELATIONS,No.5,1993.
中文文章
《中國外交全面改革的開始》,《世界知識》2013年第24期
《權力中心轉移與國際體系轉變》,《當代亞太》2012年第6期
《俄羅斯可靠嗎?》,《國際經濟評論》2012年第3期
《倫敦奧運暴露中國崛起困境》,《環球時報》2012年8月14日
《中美競爭的前景:假朋友而非新冷戰》,《國際政治科學》2012年第2期
《從南海問題說到中國外交調整》,《世界知識》2012年1月1日,總1572期
《“一超多強”開始向“兩超多強”演變》,《環球時報》,2011年12月30日
《定量分析的前景》,《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3期(第三作者)
《國際領導與國際規範的演化》,《國際政治科學》2011年第1期
《中國應該放棄不結盟政策應對戰略安全壓力》,《中國與世界觀察》,2011年第2期
《警惕人均GDP的誤導》,《環球時報》2011年2月17日
《對中美有關係不穩定性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年第12期
《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的調整》,《戰略決策研究》,2010年第2期
《“假朋友”關係導致中美不穩定》,《環球時報》,2010年8月3日
《“成熟的中美關係”意味什麼》,《環球時報》,2010年7月20日
《中國社會科學的風向標》,《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日
《建設一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20日
《六十年來中國對世界的思想貢獻》,《中國與世界觀察》,2009年第3、4期合刊
《借鑑先秦思想創新國際關係理論》,《國際政治科學》,2009年第3期
《戰略機遇期失不再來嗎?》,《環球時報》,2009年10月19日
《崛起不能只靠一條腿》,《國際先驅導報》,2009年9月28日
《先秦諸子學說:爭鳴戰爭與和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6月2日
《先秦國家間的政治思想異同及啟示》,《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國家為何以尊嚴為崇高目標》,《環球時報》,2009年4月15日
《國家最崇高的目標不是致富》,《環球時報》,2009年3月13日
《<戰國策>的霸權思想及啟示》,《國際政治科學》,2008年第4期
《世界格局走向及中國的機遇》,《當代亞太》,2008年第5期
《從奧運透視中國利益排序》,《環球時報》,2008年9月11日
《台海和平是誰維護的》,《環球時報》,2008年6月11日
《中美軟實力比較》,《現代國際關係》,2008年第1期
《文化資源需要政治用運》,《環球時報》,2007年8月2日
《國際關係研究中的文獻回顧》,《世界經濟與政治》,2007年第6期
《軟實力的核心是政治實力》,《環球時報》,2007年5月22日
《中日關係轉暖能持續多久》,《環球時報》,2007年3月2日
《荀子的國際政治思想及啟示》,《國際政治科學》,2007年第1期
《世界政治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7年第1期
《崛起中的中國國家利益內涵》,《中國國家利益與影響》,許嘉,時事出版社2006年版。
《新戰略環境下中美歐面臨的挑戰》,《歐洲研究》,2006年第6期
《“和諧世界”外交政策邁出第一步》,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12月19日
《變化中的世界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2006年第9期
《美中東戰略目標難以實現》,《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8月3日
《黎以亂局反映的國際政治本質》,《環球時報》,2006年8月1日
《安全利益是中國首要利益》,《環球時報》,2006年5月30日
《中國軟實力有待提高》,《中國與世界觀察》,2006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政策關係》,《國際政治研究》,2006年第1期
《台獨倒計時》,《聯合早報》,2006年3月6日
《國際關係理論是普世性的》,《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2期
《反台獨不能對美期望過高》,《環球時報》,2006年2月6日
《有和平不一定有安全》,《環球時報》,2006年1月13日
《中國外交追求平衡的和諧》,《人民日報》,2005年12月26日
《從和諧世界看中國軟實力》,《環球時報》,2005年12月16日
《國際格局的變化趨勢》,《現代國際關係》,2005年第10期
《從實力地位看中國發展》,《環球時報》,2005年10月19日
《國家實力=硬實力×軟實力》,《世界聞報》,2005年9月27日
《強大軍力才能保證和平崛起》,《環球》,2005年9月第17期
《中國崛起的實力基礎》,《國際政治科學》,2005年第2期
《遏制“台獨”仍是首要任務》,《環球時報》,2005年5月30日
《國家雙邊關係的定量衡量》,《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和平崛起”的分歧、意義及策略》,《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
《中國綜合國力尚不平衡》,《環球時報》,2004年9月3日
《武力遏制台灣法理獨立的利弊分析》,《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3期
《對“和平崛起”的理解》,《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4期。
《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簡論中國崛起的戰略與策略》,《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3期
《東亞和平的基礎》,《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3期
《科學方法與國際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國際關係研究中使用科學方法的意義》,《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1期
《用軍事手段遏制“台獨”》,《環球》,2004年第1期。
《美國調整海外駐軍的戰略動向》,《中國軍事科學》,2003年第4期
《軍事實力與決心是遏制“台獨“之本》,《瞭望新聞周刊》,2003年第51期
“不惜一切待價就能維護中國統一”,《聯合早報》,2003年11月28日
“如何延續和平”,CharlesW.Kegley,Jr.&GregoryA.Raymond,《從戰爭到和平:國際政治中的重大決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國際問題研究的時間概念”,《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9期,總277期
“中俄戰略關係有待加強”,《中國評論》,2003年第8期。
“不斷科學化的理論”,MarcA.Genest,《衝突與合作:演進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美歐衝突及其啟示”,《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4期
“非典檢驗中國對外關係”,《環球時報》,2003年5月23日
“國際關係理論與大國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5期
“反分裂反‘台獨’任重道遠”,《瞭望》,2003年第11期
“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重要”,《環球時報》,2003年2月14日
“國際安全懸而不險”,《瞭望》,2003年第2期
“2003:中國安全嗎”,《國防教育報》,2003年1月3日
“誰威脅著我們的安全”,《世界新聞報》,2003年1月2日
“非同步的中美政治和經濟關係”,《國際貿易》,2002年第12期
“美國就是要追求絕對安全”,《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第11期
“中美關係走向”,《著名專家學者北師大演講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和平的性質”,《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年第8期
“國際安全形勢變化將小於2001年”,《瞭望》,2002年第1期
“中國進入21世紀的國際安全環境”,《在二十一世紀的地平線上》,東方出版社2001年版
“布希的保守民族主義對外政策”,《聯合早報》,2001年8月6日
“小布希對華政策強硬的深層原因”,《中國評論》,2001年8月
“美國防務政策的國內因素”,《國際戰略研究》,2001年第3期
“布希對華政策的基調”,《聯合早報》,2001年7月14日
“對抗為主緩和為輔--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走向”,《世界知識》,2001年第13期
“小布希對台政策的盲點”,《中國評論》,2001年3月號
“軍售神盾使美國自動捲入台海戰爭”,《僑報》,2001年3月18日
“美國會被台灣拖下水”,《世界知識》,2001年第4期
“亞太地區安全前景評析”,《中國評論》,2001年1月號
“大陸熱門戰爭觀”,《兩岸雙贏》,2000年第20期
“台灣政局動盪非偶然現象”,《BIZNEWS》,2000年11月號
“亞太安全前景堪憂”,《聯合早報》,2000年10月26日
“時代不決定具體戰爭危險”,《世界知識》,2000年第20期
“戰區飛彈防禦系統與東北亞安全”,《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7-8月號
“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2000年#6
“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5月號
“未來十年:中國安全嗎?”,《環球時報》,2000年5月12日
“台海戰爭的危險已經可見”,《聯合早報》,2000年5月11日
“台灣問題需要儘早解決”,《北京青年報》,2000年3月11日
“立足周邊求發展”,《環球時報》,2000年3月3日
“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2期
“中國面臨的戰略安全環境”,《世界知識》,2000年第3期
“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2000年春季號
“中美需要穩定的關係”,《瞭望新聞周刊》,1999.9.20
“何時統一台灣”,《環球時報》,1999.9.10
“國際環境及外交思考”,《現代國際關係》,1999年#8
“李登輝的危險主張”,《南方周末》,1999、7、23
“中國外交應面對現實”,《環球時報》,1999、7、22
“中美戰略合作的條件”,《亞洲評論》,1999年春夏號
“一箭多雕的‘兩國論’及其危險”,(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7.19
“科索沃戰爭不是歷史的轉折點”,《瞭望新聞周刊》,1999.6.21
“‘稱霸戰略’的實質”,=,《北京青年報》,1999.6.15
“延續‘台獨‘政策的宣言書”,(香港)《文匯報》,1999.6.10
“爭取美日支持‘台獨‘的企圖”,(香港)《文匯報》,1999.6.9
“企圖實質獨立的迂迴策略”,(香港)《文匯報》,1999.6.8
“培植‘新台灣’民族主義思想”,(香港)《文匯報》,1999.6.7
“下世紀中國何時可能捲入戰爭”,《科技與國力》,1999#6
“考克斯報告表明美竊取中國核秘密”,《北京青年報》,1999.5.28
“從《台灣的主張》看李登輝的政治情感”,(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5.26
“中國竊取軍事技術疑點重重”,(新加坡)《聯合早報》,1999.5.20
“中美軍事合作的前景”,《世界知識》,1998#14
“恐怖主義的發展趨勢”,《國際經濟評論》,1998#6
“評冷戰後經濟全球化的政治影響”,《國際經濟評論》,1998#5
“統一台灣的機率分析”,《太平洋學報》,1998#3
“21世紀中國崛起的國際安全環境”,《國防大學學報》,1998#1
“開啟走向穩定的大門”,《世界知識》,1997#22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世界知識》,1997#19
“麥卡錫主義的幽靈及其危險”,《世界知識》,1997#12
“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1997#11
“國利益的分析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7秋季卷
“中國與亞太國家的安全利益”,《紫光閣》,1997#8
“亞太安全趨勢”,《現代國際關係》,1997#7
“中國人應如何認識自己的崛起”,《世界知識》,1997#6
“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評估”,《戰略與管理》,1997#1
“走出理想主義”,《世界知識》,1996#24
“磨擦不斷-總體趨於穩定”,《瞭望新聞周刊》,1996#52
“購買力平價法和對中國實力的估計”,《瞭望新聞周刊》,1996#44
“冷戰後的中國安全觀念”,《世界知識》,1996#19
“西方人看中國的崛起”,《現代國際關係》,1996#9
“意識形態與中美關係”,《世界知識》,1996#14
“聯合國改革與中國利益”,《中國與世界》,1996.6
“國家利益的判斷”,《戰略與管理》,1996#3
“美對台政策和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瞭望新聞周刊》,1996#10
“中國安全戰略的發展趨勢”,《瞭望新聞周刊》,1996#8-9
“西方面臨來自內部的政治衝擊”,《瞭望新聞周刊,1995#52
“中國崛起的可能選擇”,《戰略與管理》,1995#6
“世界對聯合國的期望”,《瞭望新聞周刊》,1995#45期
“七國首腦會議的作用與前景”,《世界經濟與政治》,1995#8
“冷戰後中國的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8
“中國面臨的安全問題”,《現代國際關係》,1995#7
“展望下世紀初國際政治”,《現代國際關係》,1995#6
“中國的東亞安全政策”,《中國社會科學輯刊》(香港),1995春季號
“冷戰後的多極世界及對中國的影響”,《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5#1
“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現代國際關係》,1994#7
“中美人權分歧及其原因”,《瞭望新聞周刊》,1994#16
“非洲政府與民族私有經濟的發展”,《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4#2
“促進中非關係發展的建議”,《世界經濟與政治》,1994#1(合作)
“中國經濟走向海外概論”,《現代國際關係》,1993#11
“東亞一些國家或地區反腐倡廉的做法”,《現代國際關係》,1993#10(合作)
“新港韓反貪保廉經驗談”,《深圳特區報》,1993.10.4(合作)
“淺析中國的涉外經濟利益”,《現代國際關係》,1993#6
“90年代中國的國家利益”,《人民論壇》,1993.5(合作)
“試析中國的安全環境”,《當代國際問題研究》,1993#4
“當前我國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世界經濟與政治》,1993#4(合作)
“愚昧的偏見與冷戰對抗的遺風-駁中國威脅論”,《瞭望新聞周刊》,1993#12
“加快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步伐”,《人民日報》1993.3.22(合作)
媒體採訪
胡錦洋:《新“中國威脅論”背後,中外自信心“此漲比消”》,《環球時報》2018.2.28
鄧媛:《中國應承擔與自己地位匹配的責任》,《國際先驅論導報》,2011.4.29-5.5
劉文健,佟雪:《好大學要有好教授》,《東北師大校報》,2011.4.5
范應華:《中美關係:如何才能健康發展》,《世界知識》,2011.3.1,第5期
馮迪凡:《中美應能坦誠相見》,《第一財經日報》,2011.1.18
李穎:《中國外交應與“世界第二”地位相稱》,《國際先驅論導報》,2010.12.3-9
鄧媛:《中美是“敵大於友”的關係》,《國際先驅論導報》,2010.3.19-25
鄧媛:《中國應保持國際權力與責任的平衡》,《國際先驅論導報》,2009.12.28
閆昱:《大國需要的是自己內心的強大》,《人民論壇》,2009.11月(下)
范勇鵬:《加強中國民族國家的構建》,《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8.25[88]
孫墨笛:《我們的政策取向絕不能舍本求末》,《人民論壇》,2009.7月(上)
張聰:《朝核迷局猜想》,《大地周刊》,2009年第12期
董彥:《“金磚四國”合作將給中國帶來什麼》,《中國報導》,2009年第6期
傅慧云:《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非常小》,《聯合早報》,2008.5.30
康培:《建立具有普世價值的理論》,《人民論壇》,2008年第4期
朱棣陵:《兩岸經貿交流無法遏阻台獨》,《中國時報》,2008.4.26
葉建國:《六方會談美國緣何讓步》,《21世紀經濟報導》,2007.2.28
邵藝:《科學預測的執著者》,《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10.17)
陸昕:《執著於科學預測的現實主義學者》,《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年第7期
滕建群:《美國就是要追求“絕對安全”》,《外國軍事學術》,2002年第11期
開設課程
本科生課程
研究生課程
國際關係研究方法、國際關係理論、國際關係理論經典選讀。
辦公地址
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明齋304。
其他相關
閻學通教授除關注大國崛起、國際形勢發展、中國對外政策、國際關係理論、科學研究方法等外,現研究志趣在於中國古代政治外交思想,他最感興趣的是古代中國學者對“王”和“霸”的區分。
王制是中央集權,但是講道義的國家,以規範治理世界而不採取領土兼併政策。霸權則是指對盟友採取規模治理原則,但對敵對國家則採取軍事遏制政策。
閻向萊昂納德解釋說王道與霸道有可同時存在的可能:天之國對中原國家采王道,但對“蠻夷之地”採用霸術。
今天的美國對西方國家採取規範治理原則,但對於非西方國家則採取霸權原則。
這就是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即採用雙重標準原則。
閻學通認為,中國崛起面臨著兩種選擇:一種是通過成為西方的一部分,享受西方規範的待遇,另一種則是改變現有西方的規則,建立起真正的王道規範秩序,讓全世界各國都享受規範的好處。
“歷史是由人創造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有能力任意改變歷史。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慣性,在人沒有創造出強於歷史慣性的力量之前,歷史將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在閻學通看來,未來十年,歷史的慣性有利於中國的崛起。
他甚至大膽預測中國到2023年將會成為超級大國,世界將迎來中美兩極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