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信息
編號: | 3266 |
中文目名: | 十足目 |
拉丁亞目: | DECAPODA |
中文科名: | 匙指蝦科 |
拉丁科名: | Atyidae |
中文亞科: | 匙指蝦亞科 |
拉丁亞科: | Atyinae |
中文屬名: | 米蝦屬 |
拉丁屬名: | Caridina |
拉丁種名: | longirostris |
定名人: | H. Milne-Edwards |
年代: | 1837 |
中文名: | 長額米蝦 |
原始文獻: | Hist. Nat. Crust., 2: 363. |
國內分布: | 福建(漳浦,詔安),台灣,香港,廣東(湛江,海康),海南(瓊海,通什,文昌,那大,澄邁,萬寧,陵水)。 |
國外分布: | 日本,印度尼西亞,新蘇格蘭,斐濟,馬達加斯加。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六卷 十足目 匙指蝦科:195-197 |
形態描述
額角基部略向下斜伸,末端又向上翹,中部稍向下凹,長度隨個體的不同變化較大,通常年輕個體較長,常有一小半超出第1觸角柄的末端,雌性的攜卵個體通常超出第1觸角柄的末端,約伸至第2觸角鱗片的末緣或稍超出;上緣具17—25齒,基部有3—4齒在眼眶後緣的頭胸甲上,末部約1/3—1/4無齒,尖端具1—3個(通常為2個)附加齒;下緣具8—13齒,分布於整個額角末半的腹緣。頭胸甲與額角約等長,前側角圓,不具頰刺。
尾節背面的末半具4—5對活動刺,後端略呈三角形,中央背面具一小圓突。側刺長而粗大,為外後刺的3—4倍。間刺通常為2對,3對者較少,中央間刺短且小於側間刺,兩者都較側刺明顯的短小。肛前脊具1粗刺。
第1觸角柄刺約伸至眼的末端,約為第1節的0.85倍,第1節約為第2節的1.5倍,第3節稍微長於第2節。第2觸角鱗片狹而長,長為寬的4.8倍。第1顎足內肢的外末角具1長指狀突起。第3顎足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3節的中部;末節短於末2節,末2節長於末3節,末節頂端爪狀,腹緣具6個小刺。
![長額米蝦](/img/9/092/wZwpmL4EDO0MTO0gTOyU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k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1步足短而粗,約伸至眼的末緣,超出第1觸角柄第1節的中部;座節稍短於長節的1/2,長節與腕節近等長,腕節的末端深凹,長為末端寬的2.1—2.4倍,螯長為寬的2.2—2.5倍,指節為掌部的1.5—1.7倍。第2步足細長,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的中部;座節稍長於長節的1/1.5,長節短於腕節,約為腕節的0.8倍,腕節的末端亦凹,長為末端寬的5.0—5.2倍,螯長為寬的2.6-2.8倍,指節為掌部的1.2—1.5倍。第3步足稍稍超出第1觸角柄第3節的中部;座節約為長節的1/4,長節約為腕節的1.8倍,腹緣具3刺,亦有為2刺,腕節約為掌節的0.7倍,掌節長約為末端寬的13倍,為指節的4.1—4.3倍,指節長為寬的3.1—3.2倍,腹緣具7—8個活動刺。第5步足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3節的末端;座節約為長節的1/3.5,長節約為腕節的1.7倍,腹緣具3刺,亦有為2刺,腕節為掌節的1/2,掌節長約為末端寬的17倍,為指節的4.3—4.5倍,指節長為寬的4.0—4.8倍。腹緣具44—50個疏狀小刺。
雄性第1腹肢內肢扁平葉狀,內、外緣均具許多長羽狀剛毛,在外緣內側還具有7—8根較細的羽狀剛毛;在內緣近末端具一長的內附肢,約為內肢長的1/2,其內末角具1排小鉤。但亦有不少個體則沒有內附肢。第2腹肢雄附肢呈棒狀,長為寬的5—6倍,末半的內側具有許多粗大的刺;內附肢粗大,約伸至雄附肢的中部,內末角亦有許多小鉤。
尾肢外肢的端葉縫具10—12個活動刺。
體長
19—34mm。
卵
徑為0.39 mm-0.40mm×0.22mm-0.24mm。
體色
體呈白色透明。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福建(漳浦、詔安),台灣,香港,廣東(湛江、海康),海南(瓊海、通什、文昌、那大、澄邁、萬寧、陵水)
國外分布:日本,印度尼西亞,新蘇格蘭,斐濟,馬達加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