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長須闊蕊蘭
種拉丁名:Peristyluscalcaratus(Rolfe)S.Y.Hu
生長海拔:250-1340
命名來源:[Quart.J.Taiwan Mus 27(3-4): 460. 1974]
中國植物志:17:404
亞族中文名:蘭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Orchidinae
族中文名:蘭族
族拉丁名:Trib.Orchideae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48(--80)厘米。塊莖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厘米,直徑5—15毫 米。莖細長,無毛,近基部具3--4枚集生的葉,其下具2--4枚筒狀鞘,在葉之上常具 1至數枚披針形的苞葉狀小葉。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3—15厘米,寬1--3.5厘米,先 端漸尖,急尖或鈍,基部收狹成鞘抱莖。總狀花序具多數密生或疏生的花,圓柱狀,長 9--23厘米;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6--8毫米,先端漸尖,與子房等長或較短;子房細圓柱狀紡錘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6--9毫米;花小,淡黃綠色;萼片長圓形, 長3--5毫米,先端鈍,具1脈;中萼片直立,凹陷,寬1.5--2毫米;側萼片伸展,稍偏斜,較中萼片稍狹;花瓣直立伸展,斜卵狀長圓形,長3—5毫米,先端鈍,肉質, 較萼片厚,具1--2脈,與中萼片相靠;唇瓣基部與花瓣的基部合生,3深裂;中裂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2--3毫米,先端鈍;側裂片叉開,與中裂片約成90度的夾角,絲 狀,彎曲,長8—15毫米或過之(在乾標本上常折斷),基部具距;距下垂,近直的, 棒狀或帶紡錘形,長4--5毫米,與中萼片等長或較長,末端鈍,非2淺裂;蕊柱粗短, 長約1毫米;藥室並行,基部不延長成溝;花粉團具短的花粉團柄和粘盤,粘盤小,橢圓形,裸露;蕊喙小;柱頭2個,長圓形棒狀,從蕊喙之下向前伸出,並行,位於唇瓣 基部兩側;退化雄蕊2個,近長圓形,向前伸展,長約1毫米。 花期7--9(--10) 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250--134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下。
本種提示
本種與觸鬚闊蕊蘭P.Tentaculatus(Lindl.)J.J.Smith相近,其主要區別點在於本 種唇瓣的距為棒狀或帶紡錘形,長4--5毫米,與中萼片等長或較長,花期8---9(--10) 月;而後者之唇瓣的距為球形,長1--2.5毫米,較萼片短多,花期2--4月等頗易識 別。劉棠瑞和蘇鴻傑兩位先生在《台灣植物志5:1020.1978》中所記載的鞭毛玉風花 Habenaria flagellifera,因其植株乾後不變為黑色,距的末端非2淺裂,以及唇瓣的側裂片 絲狀等看來可能是錯誤鑑定,應屬本種。
分布
國內分布:產於江蘇(宜興)、江西(尋鄔)、浙江(江山、鎮海、餘杭)、台灣、湖南(黔陽)、廣東<增城羅浮山)、香港、廣西(永福、容縣)、雲南(貢山、盈江、滄源、金平)。生於海拔250--134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下。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國外分布:中南半島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