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肢滑蜥

長肢滑蜥所屬脊索動物門,爬行綱,蜥蜴目。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學名:

長肢滑蜥

中文目名:

蜥蜴

中文科名:

石龍子科

中文屬名:

滑蜥屬

中文俗名:

無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

Scincella doriae

英文名:

Doria's dwarf skink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Boulenger,1887

分布

四川、雲南貴州、廣西

分類地位

蜥蜴目,石龍子科
滑蜥屬 耳孔前緣無瓣突,耳孔大於瞼窗。背鱗顯著大幹側
鱗,不及側鱗寬的2倍。環體中段鱗 29~32行,側縱紋間背鱗6行+2(1/2)行,背中線鱗57~64枚,腹中線鱗67~70枚。指、趾長,第四趾趾下瓣17~21行。前後肢貼體相向時彼此超越;側縱紋上緣波狀。[1] 長肢滑蜥 - 中文學名 長肢滑蜥中文目名:蜥蜴目 長肢滑蜥 - 中文科名 石龍子科中文屬名:滑蜥屬中文俗名:無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Scincella doriae
英文名:Doria's dwarf skink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Boulenger,1887

生態習性

局限分布於部分地區,族群數量不多,棲息於低海拔地區的竹林或干擾較少的果園等開墾環境,於本縣的竹山地區有發現,為台灣特有種。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向陽山坡上,白天多活動於灌叢或草叢間,亦隱匿於亂石下。主要捕食小形昆蟲卵胎生。國內分布於青海、陝西、甘肅、寧夏、四川等省區。

現狀

由於大量農藥的使用,生存環境的改變,有的品種在一些地區已經消失,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希望人類熱愛自然,保護野生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