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蜥屬

滑蜥屬

滑蜥屬的本科蜥蜴多營地面生活,一般體軀正常,四肢發達,善於在地面奔跑。滑蜥屬多在枯枝落葉間穿行,體形細長,體表光滑,四肢較弱,下眼瞼上有一透明“瞼窗”,眼瞼閉合時也可透過險窗感知光線強弱。

基本信息

台灣滑蜥

s台灣滑蜥

中 文 名:台灣滑蜥
英 文 名:Taiwan smooth skink
拉丁學名:Scincella formosensis

基本資料

台灣滑蜥為石龍子科滑蜥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瞼窗蜥蜴,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常生活於草叢或灌叢邊沿、常到開闊處或石頭上曬太陽以及也曾在較高的木屋壁上找到。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20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拉達克滑蜥

f拉達克滑蜥

中 文 名:拉達克滑蜥

英 文 名:Ladak dwarf skink
拉丁學名: Scincella ladacensis

拉達克滑蜥為石龍子科滑蜥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一般棲息於高山坡地、河岸階地、溝谷斜坡及生長茂密禾本科草類和稀疏灌叢鄰近礫石頗多的地面、潮濕的地段或灌叢繁茂或石塊亦多的潮濕地。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700至50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

山滑蜥

d山滑蜥

中 文 名:山滑蜥
俗名別名:四腳蛇
英 文 名:Tsinling dwarf skink
拉丁學名:Scincella monticola
繁殖方式:卵胎生
食性:主要捕食小形昆蟲

山滑蜥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山滑蜥體細長而略扁,頭體長略短於尾長。頭寬略大於頸寬,吻短而末端圓鈍,吻鱗寬大於高,從同可以看到;鼻鱗較大,完整,鼻孔位於其中央;無上鼻鱗;額鼻鱗單枚,寬大於長,其前緣正中與吻鱗相節,切縫較額鼻鱗與鼻鱗之切穎短;二前額鱗彼此在前內角與中線相切;額鱗窄長,最寬處在前半部;額頂鱗2枚,略大於中央的頂間鱗,彼此在頂間鱗之前與前內側緣相切;頂鱗2枚,較額頂鱗或頂間鱗為大,彼此在頂間鱗後方相切成一短縫線;頸鱗2對或3對;眶上鱗4枚,前2枚與額鱗相切;上睫鱗7枚;頰鱗2枚,前枚較高,後枚較長;前顳鱗2枚,後顳鱗2枚,上前顳鱗最小,上後顳鱗最大;下眼有瞪中央有一橢圓形透明瞼窗;耳孔略呈橢圓形,大於瞪窗而小於眼眶,周緣光滑而無瓣突;鼓膜下陷;上唇鱗左右各7枚,第一枚切鼻鱗下緣,第五枚恰在眼正中下方,第七枚歸大;頰鱗較寬,其後有較大頦片1枚;下唇鱗左右各7枚。全身鱗片光滑。背鱗較側鱗寬大,但不至側鱗的二倍;環體中段有28-30鱗行;背中線自頂鱗後至股後緣水平一縱行有鱗79-84枚,腹鱗與背鱗大小相似,腹中線自頦片後至肛鱗前一縱行有鱗87-97枚;肛鱗2枚,較大,在體側深色縱帶之間的背中段鱗片為4行加左右外側各半行。四肢較弱,貼體相向時,指趾相距約等於或略大於一臂長;瓣後肢指五。趾五;均具爪。指長順序3、4、2、6、1,中長順序4、3、5、2、1;第四趾趾下瓣13-17枚。尾圓柱形,末端漸細;尾下正中一行鱗征比較寬大。體背面灰棕色。身體兩側上半部始自鼻孔,通過眼,經耳孔上緣,四肢基部上方,向後延伸至尾端,各有一棕褐或黑褐色縱帶;此縱帶在體中段約占2+2(1/2)鱗行,上緣平直,下緣有連續缺凹略呈波狀。在兩側縱帶之間的背面,自頸部到尾前段有棕褐或黑褐色小點綴連成的四條鏈狀縱線,兩側縱帶下方為藍灰或灰白色,多無斑點,僅指、趾下面略帶紅棕色。生活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向陽山坡上,白天多活動於灌叢或草叢間,亦隱匿於亂石下。

昆明滑蜥

d昆明滑蜥

中 文 名:昆明滑蜥
英 文 名:Barbour
拉丁學名:Scincella barbouri

昆明滑蜥為石龍子科滑蜥屬的爬行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昆明。昆明滑蜥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