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

長筱之戰,日本戰國時代著名戰役,織田德川聯軍以絕對優勢在長筱擊敗了武田軍,通常認為是火槍部隊對騎兵的勝利,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有相當的意義。

基本信息

簡介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長蓧之戰,對於武田勝賴來說,是一幕不得不出演的悲劇。他以外姓回歸本宗,擔任家督後見,威望不足以服眾,面對其父武田信玄留下的諸多驕橫的老將,必須打贏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才能使自己的寶座穩如泰山,為此他只能屢屢發兵東進,尋找與織田氏、德川氏決戰的機會。然而此時織田信長已從畿內亂局中騰出手來,統率數萬大軍支援德川家康,相比之下,武田軍兵力既寡,士卒也因頓兵堅城長筱之下而日顯疲憊,從純軍事角度來說,勝賴實在應該退兵,但從政治影響來考慮,他卻可悲地不得不經此一戰——只要一退,立刻威信掃地。

正因如此,武田軍中諸名將,比如山縣昌景、馬場信房(信春)等人從家族利益考慮,均認為以避戰退卻為最穩妥的方案,然而武田勝賴在親信長坂釣閒齋、跡部大炊助的支持下,卻在長筱以西的鳶之巢山等砦留下部分兵馬,主力迎著織田、德川聯軍西進,直殺向設樂原。設樂原北有太山,南有豐川,中夾寬為兩公里的平地,織田軍就在這一地域,憑藉淺淺的連子川,在西岸布陣。此外織田信長還在連子川岸邊修建起數道防馬柵——這種種布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最大限度地削弱聞名天下的武田騎馬武士的突擊力。

為了引誘武田軍出擊,織田信長還考慮讓重臣佐久間信盛前往詐降,而德川家臣酒井忠次則提出,派小股部隊繞路奇襲鳶之巢山,定可解長筱之圍。信長當時加以斷然拒絕,至夜卻突然密令酒井忠次率兩千三河精兵,並己部五百鐵炮手,趁夜色秘密南渡豐川,東進奇襲鳶之巢山。戰鬥在五月二十一日清晨六時展開,武田軍利用騎兵優勢,對織田和德川的設樂原陣地展開了洶湧的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首先是左翼先鋒、打著黑底白桔梗旗的山縣昌景隊攻擊德川軍,然後是中央先鋒內藤昌豐隊攻擊織田軍瀧川一益部,右翼先鋒馬場信房隊攻擊織田軍佐久間信盛部。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上述三支駐守在防馬柵附近的聯軍長柄(長柄槍)部隊一遭到武田軍攻擊,立刻收縮回防馬柵後面。而幾乎同時,預先布置在柵後的三千鐵炮齊聲鳴響,武田軍先鋒傷亡慘重,被迫退回,換由第二陣繼續衝鋒。同時,武田勝賴還命令山縣隊殘部從連子川下游迂迴到德川軍側面,殺入突出在防馬柵外的德川先鋒大久保七郎右衛門忠世與其弟治右衛門忠佐陣中。大久保兄弟英勇奮戰,與武田軍前後進退拉鋸達九次之多。

武田軍第二陣由武田勝賴的叔父逍遙軒武田信廉,以及小山田信茂等將統率,在連射的鐵炮面前,同樣鎩羽而歸。然後是第三陣,主力為上野國有“赤武者”之名的小幡隊,大將小幡上總介信重身先士卒,卻落得箇中彈喪命的下場。德川軍石川數正、榊原康政、內藤正成、本多忠勝等將率兩千步兵趁勢從防馬柵內衝出,追殺殘敵。

然而直到這個時候,武田勝賴卻仍舊執迷不悟,發動了第四次自殺性的進攻。第四陣由武田典廄信豐(武田信繁之子)等將統率,都穿黑甲,打著黑色旗幟——就在此時,傳來了鳶之巢山被酒井忠次奇襲攻陷的訊息。

經過了三個多小時的激戰,因為馬場信房、內藤昌豐、穴山信君等名將的奮戰,武田軍已經突入織田、德川聯軍陣中,連續破壞了兩道防馬柵。但因為地面雜草叢生,坑窪不平,並且堆滿了屍體,使他們很難快速集結力量,擴大戰果。殺至下午一時左右,鳶之巢山失陷、後路被斷的訊息使武田軍士氣崩潰,名將山縣昌景首先中彈戰死。

織田信長準確把握戰機,命令全軍從防馬柵後殺出,開始最後的總突擊,德川軍也從側面展開夾擊攻勢。武田氏名將紛紛倒在設樂原上,除小幡信重和山縣昌景外,還包括備中守橫田高松、源太左衛門真田信綱、兵部真田昌輝、右衛門土屋昌次、源五郎高坂昌澄等數十人。

大敗虧輸的武田軍向鳳來寺方向奔逃,聯軍從後追殺,內藤昌豐於途中戰死。下午三時,馬場信房親率三十騎殿後,在猿之橋邊目送武田勝賴安全離去後,自殺性突入敵陣,槍挑織田軍四、五將下馬,然後壯烈犧牲。

武田信玄畢生以頑強敢戰的家臣團自傲,他曾經說過,堅城並不可恃,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人是城,人是砦,人是垣”。經過長筱會戰,武田氏無數名將戰死沙場,信玄親手組建的家臣團瀕臨崩潰邊緣,存者無不離心背德,甲斐國的武田氏就此日薄西山,逐漸走向滅亡。

過程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1573年4月11日,一代梟雄武田信玄因病身亡,臨終前,給其子武田勝賴留下了“三年不得出戰”的遺言。信玄死後,其子勝賴謹遵遺訓,以嚴密防備國境為主。德川家康想趁此時機收復失地。德川氏於1573年進攻武田軍在遠江及東三河的橋頭堡。勝賴雖然派山縣昌景領軍三千駐守遠江、馬場信春領軍四千駐守東三河,但老臣們並不積極應戰,於是德川氏於同年9月奪回長筱城。
 
武田勝賴畢竟年少氣盛,如此一來,在信玄去世不到七個月便違抗父親“三年不得出戰”的遺訓,於11月進攻遠江,威脅德川家康的根據地濱松城。這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昭遣特使訪武田勝賴,告訴他,“若想打倒織田信長、收復京都,就火速西上!”1574年2月,武田勝賴進攻美濃、拿下明智城,進而在4月占領足助,再攻野田、吉田。這時,因為德川家康還在攻打駿河及遠江北部的犬居城,武田勝賴親自率兵一萬五千於5月再入遠江;6月,攻下高天神城;9月,三度入遠江;10月,進至天龍川河畔,直逼濱松城。
 
此期間,信長正傾全全軍主力在近畿方面,他在東美濃方面採取持久戰略,僅部署部分兵力,並不展開攻勢。而德川氏根本無力單獨對抗進攻遠江的武田軍,德川家康雖然奪回長筱城,卻沒能收復二俁城,以至於不得不坐視小笠原氏鎮守的高天神城落入武田勝賴之手,因此德川家康必須避免直接的決戰,等待信長的支持。――換言之,那時,信長和家康都無力反擊勝賴的大軍,都處在坐視敵軍橫行的苦境。
 
當時,武田軍以甲府為基地,領有甲斐、信濃、駿河、遠江東半、三河北部、美濃東部、上野西部、飛彈北部及越中南部等地,可動員的兵力約三萬三千。但武田氏也要分出兵力對付北方的死對頭上杉謙信,因此也不能全力對付織德聯軍。德川軍以濱松城為根據地,領有遠江西部及三河大部,可動員的兵力約為一萬二千。信長則以岐阜為根據地,領有尾張、伊勢及其以西的畿內一帶,可動員的兵力約十萬。信長雖然需要把部分兵力部署在西方和南方,但眼前除武田氏外並沒有其他大敵。(順便說一句,信長後來能壓倒武田氏,靠的是其優越的經濟能力。因為信長控制著貿易中心港、商業中心京都、穀倉豐庫濃尾平原等地。)
 
1575年春武田勝賴親率一萬五千大軍進入三河境內。預備在家康之正室築山御前及岡崎城的總管大賀爾四郎的內應下,突入岡崎城。但築山計畫在四月即告敗露。謀略無疾而終。智取不行,勝賴決定力敵。武田勝賴為了要引出德川家康而攻打高天神城,但在三方原之戰中飽賞教訓的德川家康不為所動,於是武田勝賴轉攻長筱城,突進豐川河谷,為了防範織田信長聯合夾擊武田氏,武田氏勢必得先取下岡崎城,如此即可阻止信長來援,又可引出德川家康,將之各個擊潰。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此時,信長在畿內戰場方面情況很急迫,因此,他儘可能避免和武田氏交手。站在信長的立場來說,他的目的在於持久戰,所以當然希望家康能堅守陣地,不要接受武田氏的挑戰。但如果德川家康與武田勝賴交上了手,他還是會出手相助。原因很簡單:尾張毗鄰三河、甲斐。如果三河的德川家康因不堪戰爭之苦而與甲斐的武田勝賴談和,聯手攻擊尾張的話,這絕對會是攸關織田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織德聯盟絕不可遭到破壞,絕對不能讓德川氏與武田氏議和,必須用一切手段確保織德聯盟。因此,岡崎城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絕對不可以就這么放棄。
 
從武田勝賴的立場來說,他希望能儘快的與德川氏決一死戰。他參加過三方原之戰,也指導過高天神城攻略戰,他對與德川氏決戰有著必勝的信心,當然,除了勝利之外,他也別無他法。勝利,帶給他的,除了擴張武田氏的勢力外,也能強化他對老臣子們的統率力,讓父親手下的精銳們能心服口服的為他服務。所以,他數次挑戰德川氏。
 
在武田勝賴想與德川家康儘快交戰的同時,德川家康同樣也想誘出武田氏將他擊滅,因此勢必得求助於信長的支援以發揮兵力優勢,否則,他無法戰勝精銳的甲州軍團。要引出武田勝賴,只有任前作手城主奧平信昌為長筱城主來激怒他;同時絕對要確保岡崎城以待信長的援兵,並以此控制西三河穀倉地帶之城作為補給基地。家康卻沒想到妻子與總管企圖背叛通敵。這一點對家康的打擊很大,因為他很可能為此而招致信長的不信任,喪失他個人的威信。
 
長筱城和高天神城不同,德川家康絕不能坐視不理――兩年前長筱城城主奧平信昌以其么弟千丸及奧平久兵衛之女荻被殺的代價投奔到德川家,他本身除了死守長筱城,別無他法。而德川家康再坐視不救,德川軍的士氣必定會崩潰,且德川家康早已答應把自己最珍愛的長女龜姬許配給奧平信昌為妻。勝賴為了孤立德川軍,進行“築山謀略”,企圖奪下岡崎城,陰斷織田家與德川家的聯擊。在他前進至武節時,得知築山計畫失敗,立即轉兵長筱城,騷擾吉田城下。鎮守長筱城的是奧平貞之子奧平信昌,德川家康如果坐視長筱城被攻而不救,則有失威信;吉田城如被奪,德川氏的生存也成問題。武田氏借攻打長筱城誘出德川家康勢必會成功,但他必須防著信長的來援,根據三方原之戰及高天神城之戰的前例來看,信長不管本身戰場有多忙碌,仍是會出兵救援德川氏。所以,在此時,信長來的機率雖不大,但不能說一定不來。為了阻止信長的來援,武田勝賴派出部分兵力騷擾美濃東境以牽制信長。
 
因久攻不克,武田氏將戰術改為封鎖周圍,並從甲斐調來掘金族開掘地道。德川家康心知僅憑德川軍的力量絕對打不過武田氏,這場戰役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信長是否出兵相助。因此,德川家康除了頻繁派遣特使督請信長出兵外,還故意放出風聲說:如果信長再不出援兵,德川氏就會與武田氏結盟攻打織田家。信長打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次必須救德川家康不可,德川若亡,則尾張背後即會受敵;如果德川氏與武田氏結盟,聯手夾攻尾張,則信長“天下布武”的理想恐怕會就此告終。但是出兵,必須一戰成功,否則就此遷延戰事,全國反織田勢力必會蜂起,織田軍本身即會不攻自潰。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因此在信長沒有想出一個能夠一擊制勢的戰法之前,不論情勢有多緊張、德川家康有多擔憂,他絕不會輕舉妄動。
 
信長終於決定出兵了。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德川特使奧平貞能聲淚俱下的懇求,也不是因為正使小栗大六重常的堅持以理,而是他終於準備妥當了。他告訴奧平貞能,“我將帶去精兵四萬,槍三千五百。”同時,他讓士兵各持一根圓木及一條繩子,集合在岐阜城下證明給小栗大六看。信長率兵出岐阜、入岡崎城,聽取鳥居強右衛門的報告,翌日出岡崎城,十八日進至長筱城外的設樂原。由於長筱城三面環水,一面陸地又為武田氏所戰,信長便決定將武田軍誘至長筱城河灘決戰。信長令大軍在長筱城對面沿河展開,挖戰壕,壘上牆;讓士兵用出發時帶來的圓木和繩子綁紮成攔馬柵,並每隔80—90米開一個出攻口。

當時,火槍已傳入日本,對一切新事物都很敏感的信長早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大力發展火槍隊,並發明了“三段裝填式射擊法”。即信長將火槍隊分為了三個梯隊:第一隊射擊後立即退下安裝火藥,早已準備就緒的第二梯隊上前射擊,第三梯隊則做好射擊準備。交戰時,勝賴自恃赤軍天下無敵,以騎兵隊進行波浪式衝擊。織田家的火槍隊輪番開槍,武田武士在進入射程後紛紛被擊斃,衝到前面的騎兵也因被攔馬柵阻攔而被下一輪火槍手擊斃。信長趁勢指揮手著軟甲、手執弓矛和火槍的步兵發動反攻。這一役,著名的甲斐二十四將幾乎全部死光。

評價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信玄死後不久,三河作手城城主奧平貞昌父子叛變,投靠德川家。因起了勝賴的極大憤怒,勝賴認為此事是信玄的舊部對自己的權威並不承認的最後標誌,相當的不滿,重用自己的侍臣跡部大炊助和長坂釣閒等一干人,疏遠了父親的舊臣,為日後的失敗播下了種子。天正二年,勝賴率軍進入美濃,攻下了明智城(也就是明智光秀的老家),接著又在遠江攻下了自父親信玄以來五年都沒能拿下的堅城高天神城,一時間意氣軒昂,仿佛連自己姓什麼都忘記了。長筱城,是甲信一帶進入遠江三河的門戶地帶,位於豐川和大野川隴川的合流點,兩川的邊緣都是懸崖絕壁,東邊的大野川又正好充當了護城河。在戰略上的意義相當重要,而且城主又是武田家的叛臣奧平父子,自然成為了勝賴的目標之一。

天正三年五月,勝賴率大軍一萬五千人,包圍了長筱城,城裡的守備部隊不過五百人,在殊死防守了幾輪之後,一時間還不至於陷落。五月十八日,織田信長,德川家康的三萬八千援軍到達長筱西方的設樂原高原,大戰已經一觸即發。
在長筱合戰之前,信長對自己的宿敵武田軍的作戰方案進行了相當深的研究, 信長深知,只有擋住武田騎兵第一輪猛烈的攻勢,織田軍才可以戰勝,於是在長筱北之丸山至豐川一帶布下三條近四十町長的馬柵欄,從領國內徵集了五千支鐵炮為戰爭做準備。在兵力,武器以及士氣的劣勢下,武田軍本已沒有多少取勝的機會,但是主將勝賴在戰略上的錯誤,更使得武田軍遭到最後的覆滅命運。五月十九日,在武田軍的軍前評定上,勝賴宣布:“全軍渡過隴川,將本陣轉移到清井田原,二十一日於淺木,宮脅,柳田一帶與織田,德川軍決戰!” 結果遭到武田家幾位宿將馬場信房、內藤昌豐、山縣昌景、小山田信茂的反對。

持非戰論的重臣馬場信房,內藤昌豐等,知道決戰已經不可避免,來到大道山山泉下,用馬柄勺互敬各自三杯泉水,立下決死不生的非戰論者聯盟。二十一日決戰前的清晨,代表非戰論者的山縣昌景再次請求勝賴避免與織田軍主力決戰,遭到勝賴的譏笑:“不過是愛惜自己的性命吧!” 山縣昌景聽後大怒,但對武田家狗一樣忠誠的昌景並沒有在勝賴的面前發作,而是召集手下,說出了:“說法既然無用,皆討死討死。”的經典台詞。 正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凌晨五時許,武田軍全軍開始行動,當時正值初夏之際,朝風配合著軍馬的嘶鳴,使得武田軍中的士氣異常高漲。淺木附近的馬場信房部率先行動,全軍突入淺木地方。 這時候,剛剛得到監軍丹羽勘次氏次通報的前田利家率領三千鐵炮隊迅速趕來,與此同時,守備丸山,大宮方向的佐久間信盛軍五千也急速馳來。

老將馬場信房,在戰爭之前便已知道了自己今天的命運,穿上了從未穿過的花威鎧和青色的星幃秋形打,連座騎加勢月毛的馬鞍都換成了白色的,可謂只求一死而已。 但在看到了織田軍的調動後,信房笑道:“織田也不過如此而已,與越後軍勢還差的遠呢!”將手勢七百分為兩隊,一支隊伍去占領佐久間剛剛放棄的丸山,另一支由自己親自率領,面對看似無敵的織田軍前陣進行突擊。 信房的調動很快就起了效果,自己率領的手勢還沒有衝擊到織田軍的柵欄時,另一隊軍隊已經占領了丸山,武田軍聲勢大振,信房看到時機已到,大喝道:“武田的成敗就看這一仗了啊!”(精神上的催眠)全軍無二無三的突入織田軍馬柵欄處,很快就突破了第一道馬柵欄,進入第二道馬柵欄地方,很多織田軍都被武田軍無比的聲勢嚇倒,竟然忘記了手上的步槍。前田利家知道:如果給武田軍突破第二道柵欄,織田軍就有失敗的危險。 於是,利家馬上號令全軍,射擊瘋狂湧來的武田騎兵。 可是,奇蹟發生了。在如林般的槍林彈雨下,馬場軍以八十騎的代價,成功地突破了第二道柵欄。這個時候,遠在本陣指揮調動的信長,恐怕也閃過了一絲恐懼吧! 但是,長筱之戰畢竟還是以鐵炮為主角的,織田家的生力軍明智光秀和不破河內守光治趕來,一下子給予了武田軍更密集的炮火,武田軍戰死者層出,但仍然發狂似的朝織田軍突擊。這時候,明智軍迎上,與一些突破了的武田軍在中央一帶展開了肉博戰,雖然明智軍傷亡很大,但憑藉數量上的優勢,其實已經將戰局扭轉。在頑強抵抗了一會兒後,武田軍開始退卻。

名將真田幸隆的兩個兒子,真田兵部丞昌輝和真田源太左衛門信綱擔任了殿軍之職,但是在槍彈的洗禮下,手勢很快就已經全部戰死,這時明智軍二十七騎圍了上來, 昌輝笑道:“滋野末葉海野小太郎幸氏後裔真田一德齋二男兵部丞昌輝討取功名立。”連斬七騎後為不幸步槍打中,戰死。信綱見到弟弟已死,知道自己也不過一死,竟然手持名刀——三尺三寸的青江貞次反向突擊明智軍追兵,其阿修羅惡鬼般的勇猛,讓遠在一邊指揮的前田利家都感到了恐懼。 但是,人始終是人,再怎么厲害都敵不過子彈這樣東西,信綱也戰死在槍林彈雨之下。 土屋右衛門尉昌次,在掩護了一條信就和馬場信房退卻後,拒絕了手下撤退的勸告,與一條信就道:“某於先月信玄公法事時欲殉死遂報信玄公之大恩,奈何高坂昌澄殿萬分勸告,遂留命今日,今日此地,便是某棄身之所!”未等信就回話,與隨身七騎轉身沖入織田軍池田恆興,蒲生忠三郎氏鄉陣中,大聲音名乘後斬騎十餘名,一時間無人敢近。 但是,由於武田信玄侍衛長之名,在當時是無比勇猛的象徵,殺死他的人,自然可以得到很高的名聲,所以昌次當然也遭到了如雨般槍彈的射擊,終年僅三十一歲。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與馬場軍幾乎是同時殺入的內藤昌豐軍,遭到了最恐怖的攻擊,內藤昌豐在順利地突破了一二道關口後,迎面而來的是羽柴秀吉,瀧川一益和德川軍的中央交叉火力(這個是因為昌豐前日得罪長坂的結果——正面進攻織田軍中央)。 “讓他們見識見識甲州武士的利害!”這是昌豐在世上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在成功的突破第三道柵欄後(唯一的,奇蹟般的),內藤昌豐軍還奪下了瀧川一益的金之三糰子馬印,但是這時中央的織田軍越來越多,竟以達到了一萬八千的不可思議數字,昌豐的戰馬被射殺,與手下將士七人下馬力戰,最終力盡,中彈倒地,為德川軍武士朝日奈彌太郎殺害。(卑鄙的傢伙)這位為武田家三代效力,文武雙全的副將,就這么慘死在長筱這片土地上。

武田軍最強大的赤備騎兵,也遭到了覆滅的命運,由於名聲在外,德川軍和織田軍主將親自督陣進行射擊。 無敵於天下的赤備,在信長獨創的三段射擊下,死傷異常慘重,等突破第二道柵欄時,全軍還只剩下四百餘騎。

山縣昌景的盔甲被徹底打碎,胸板也被打爛,身上彈痕共十七所,於是昌景被迫聚守第一道柵欄,追軍不斷殺出,此時,山縣昌景已是身中數彈,但他沒有退縮,又轉撲德川陣地,可源源不斷湧出的敵軍如潮水般襲來,惡戰中,德川大將本多忠勝識出了紅盔的山縣,他大聲疾呼,那人便是山縣昌景。結果,不遠處的洋槍隊對他一陣齊射,山縣昌景應聲倒地,全身中彈倒於亂軍之中,山縣昌景——這位武田軍中第一猛將,為槍彈擊落,死與亂軍之中。

到了此時,武田軍已經總敗退了,大將馬場美濃守信房:“六孫王基經之嫡孫攝津守賴光四代孫馬場美濃守信房是也!”名乘後,為德川軍中川井三十郎殺害。這位自十八歲初陣以來從沒負過傷的人稱“不死的鬼美濃”的名將,終於為武田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勝賴在一路丟盔棄甲,不但把自己的配甲——諏訪法性甲脫去,還將武田軍自信玄以來不倒的將旗丟棄在地上,以至為人譏笑為:不要旗幟的“甲州武士”。可謂將父親的老臉丟盡。 到了下午三時許,武田殘部渡過黑瀨,小松瀨,到達管沼刑部貞吉的武節城為止。

長筱合戰,這場武田騎兵的災難戰役終於結束。由於勝賴的好大喜功,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實力上的差距,最終把父親信玄一輩子的積蓄——甲州騎兵全部丟在了長筱這片異國的土地上。此仗的結果,不只是武田軍戰死者一萬人,織田,德川軍戰死者六千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長期以來織田與武田的均勢被徹底打破,武田家基本上四分之三的名將戰死,為日後武田家的滅亡掘下了墓碑。

分析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日本文部省導演黑澤明執導的影片《影武者》一片中最後一段場景是這樣的:“武田勝賴軍扇一揮,呈密集陣型的武田騎兵一波一波地沖向敵陣,最後在織田、德川聯軍的鐵炮面前全軍覆沒。”設樂原(長篠)合戰是甲斐武田家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年輕的家督勝賴也由此被稱為戰國時代敗家的典型人物。

要更詳細地了解這段歷史,就得首先了解當時具體的歷史背景。三方原合戰後,信玄突然病死,這一事件完全打亂了武田家上洛的計畫。信玄在臨死前將家督之位傳給孫子信勝,這使信勝之父勝賴很自然地以監護人的身份在信勝未成年前掌握武田家的命運。與近畿大國織田家不同的是,主要依靠於領內的農業和金山收入的武田家,必須依靠不斷的擴張政策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在西有織田,北有上杉,東南有北條這樣大國的情況下,勝賴很自然地把矛頭對準相對比較弱小的德川家。交戰的最初起因是武田方的長篠城主奧平貞能被德川方策反。長篠城地處東三河,它建於狹谷之中,由於地理環境比較惡劣,在三河屬於比較貧瘠的地區,但正是這樣一座城,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因為它正是武田家從信濃進攻三河的跳板。

元龜元年(1570)武田軍侵入德川領時,奧平貞能為了一族的存續曾降伏於信玄,並將次子仙丸和一族之女送往甲斐為人質。元龜三年的三方原合戰中,奧平一族也曾作為武田軍的一員與德川家交戰。但是在次年武田信玄病死後,事情發生了重大變化。德川家康乘武田家國喪期間奪回了野田城,並送信給當時的長篠城主奧平貞能,表示只要奧平一族願意回歸德川家,以前所有的不愉快都一筆勾銷,還將把自己的女兒龜姬嫁給貞能之子信昌為妻。織田信長也極力撮合此事,並向貞能擔保:“會盡全力保證長篠城的安全”。在反覆權衡得失之後,貞能終於決定投入德川家的懷抱。

得到這個訊息的勝賴當然極為震怒,在外交爭取無效的情況下,他下令殺掉奧平家留在甲斐的人質,但並沒有馬上出兵平叛,據說這是因為信玄死時留有遺訓:“三年息兵,秘不發喪。”在這裡順便提一下信玄的遺言,從現在的歷史資料來看,信玄傳下來一共有兩條遺訓,一條就是我剛才提到的息兵之策,另一條則是“爾等將軍旗插到瀨田上去!”從信玄半生戎馬所行進的軌跡和當時甲信地區的民生來看,前一條遺訓應該是確有其事。而後一條略有爭議,在我看來,這一條比較激進的“遺訓”雖然與風林火山的四字真言相吻合,卻不符合信玄處事沉穩的性格。這如果不是信玄制定的最終目標,那多半就是當時信玄已經病勢沉重,說出來的胡話了。

我們再通過甲信的民生看一下“三年息兵,秘不發喪”的原因。當時的武田軍雖然在前線獲得全勝,但是本領內的動員和經濟都基本到達了戰爭極限。信玄在時,也許還能以其魅力來緩解領內的諸多矛盾,但這只是暫時的緩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死之後,各種問題又都擺到了檯面上。此時的三年息兵,正是為了緩解與地方豪族之間的矛盾。避免因為窮兵黷武而出現窩裡亂。密不發喪則是為了給鄰國大名以心理上的震懾。在沒有確信信玄已死之前,沒有誰敢肆無忌憚地進攻武田領。事實的確如此,善於用謀的家康雖然通過進攻駿河推測出信玄已死,但卻始終無法證實。從信玄死後到長篠合戰的這段時間內各國的走勢來看,信玄公的策略是起到了預期效果的。

信玄生前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太郎義信由於謀反自盡,次子眼有殘疾,三子出家當了和尚。這樣,擁有繼承權的只剩下勝賴一系了。勝賴是甲信地區出名的猛將,卻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一個猛將可以很漂亮地贏得局部戰爭的勝利,卻無法準確的掌握全局。信玄在選擇家督的時候,沒有用當時正年富力強的勝賴,卻選擇了勝賴年幼的兒子信勝。做出這個決定,顯然不能用勝賴無能來解釋,這其中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事實上,武田家雖然有號稱戰國最強的家臣團,但是也同其他大名一樣,有派系方面的問題,這其中主要分為甲斐派與信濃派。信玄在世時,由於他的個人魅力和能力壓制著甲信諸將之間的矛盾,問題都被暫時地隱藏起來了。他死以後,雖然不至於立刻鬧得兵戎相見,但是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家臣團的穩定。勝賴是信濃派武將的代表人物,由他繼任家督無疑將激發兩派武將之間的矛盾。最後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退而求其次,將家督之位傳給尚未成年的信勝,相對於勝賴來說更能被甲斐諸將所接受。所以說選擇信勝,也是信玄在彌留之際向甲斐派的妥協。

信勝成年前的監護人是他的父親武田勝賴。在這段時間內,勝賴擁有等同於家督的權力。但是這種權力只是暫時的,如果在信勝成年前勝賴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威信,就很可能會以信玄公的遺訓為名被甲斐諸將逼下台。也正是這個原因,心有不甘的勝賴急於顯示自己的能力,不顧父親的遺訓,在信玄死的當年就出兵遠江,修築諏訪原城。次年1月,勝賴由信州出兵美濃,攻落明智城。5月出陣遠江,並於6月攻落了遠江地區的重要據點高天神城。面對武田家咄咄逼人的攻勢,家康為確保三河地區的安全,於天正3年2月開始對長篠城進行改建,以提高該城的防守力量,並任命奧平信昌為長篠城主。同時於4月在岡崎殺掉了內通武田家的家臣大賀彌四郎(也有說武田原本有意取岡崎,後應內應被殺而作罷)。同月,武田軍出陣三河,攻落足助城,並在作手、野田和吉田城周邊放火。迷惑德川的視線。

武田軍這次出兵真正的目標,是連線著信濃和東三河的要衝長篠城。為此,勝賴在領內動員了一萬五千人的軍力。5月初,武田軍圍住了長篠城。此時,城主奧平信昌以下,城中的守軍僅五百人。勝賴估計兵勢微弱的長篠城一擊可下,如果能同時能引誘德川軍主力決戰更好,雖然這次武田軍只動員了一萬五千人,和三方原會戰時期相差很遠,但與德川家相比仍然占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同時,勝賴估計織田仍然會像三方原合戰一樣,將主要精力投入北線和西線戰場,在南線只會派象徵性的兵力協助防守。對於野戰幾近無敵的武田軍團來說,勝算仍然頗大。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事實上,織田家在5月中期得到家康求援信的時候,很多家臣也是這么想的。因為織田的政策一直是利用與德川家的同盟確保南線的安定,而將主要進攻目標轉向西線。但是,此時的織田家已經不是三方原時期深受包圍網所困、在兵力上捉襟見肘的織田家了。由於宿敵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先後滅亡,伊勢長島的一向一揆也被掃平。織田家藉助強大的經濟實力在領內初步完成了兵民分離,領地不斷擴大,總動員兵力已達到10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信長決定暫緩西國攻略,轉而提前解決武田問題。

經過慎重考慮,織田信長通知來使,承諾將派主力部隊南下參戰,考慮到武田軍騎兵的威力,信長特別叮囑:讓家康準備足夠的柵木和繩(製作馬防柵)。5月13日,他親自率領三萬大軍從歧阜出發,前往三河與德川軍匯合。

讓我們把話題再轉回武田這邊,5月11日,武田勝賴下達了對長篠城的攻擊命令。由於長篠城地處寒狹川和宇連川交匯處的V字型地區,四面都是斷崖絕壁,所以要攻取該城,只能從正面強攻。為了能以最小代價拿下此城,除了正攻之外,勝賴還特別召集了甲州的金山部隊(採礦工人),由他們負責挖掘並切斷長篠城的地下水路。一旦水源被斷,城也就不戰自破。可是,目前的長篠城主奧平信昌曾親眼目睹數年前武田家如何利用金山眾進攻野田城,熟知武田進攻策略的他對此早有防備,在城內挖掘橫溝日夜監視。金山攻的策略以失敗告終。

武田家的正面強攻同樣效果不佳,長篠城內除了五百守將之外,還有兩百多把鐵炮,信昌命人不斷從城內的縫隙中向外射擊,攻城方的損失很大。相持了兩天后,勝賴得到急報,信長已親率主力三萬大軍南下。如果武田軍不能在對方援軍趕到前攻下長篠城,形勢就會比較被動了。加緊攻城的武田家在13日晚通過夜襲攻取了長篠城的食料倉庫,城內糧食告急。但是援軍將至的訊息已傳遍長篠城。此外,奧平方將領鳥居強右衛門的奮戰(對此劇情有多種版本,在此不一一介紹),也大大鼓舞了守軍的士氣。15日,織田援軍趕到三河與德川軍匯合,聯軍於18日在設樂原布陣完畢。直到此時,武田家仍然沒能攻下長篠城。(日後奧平一族作為德川家譜代眾深受器重,主要也是靠的在長篠城籠城戰中的優異表現。)

由於設樂原離長篠城只有五公里的路程,武田軍實際已不可能再投入重兵強攻長篠了。聯軍方面,為了準備與武田的決戰,信長命令大軍沿著連子川修建了一條橫跨南北長達兩公里的馬防柵體系。所謂的馬防柵體系並不是單純地由柵木和繩製作的防馬柵組成,在防馬柵之後,織田軍還挖掘了同樣長的深溝,並將挖出來的泥土在其後又修建了一條土壘。此外,信長還命人從弾正山上取土,修築人工高地,並將本陣布於其上。可見,雖然聯軍占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信長對善戰的武田軍仍然相當敬畏。

武田軍得到織田德川聯軍修築防禦工事的情報後,於19日召開緊急的軍事會議。會議上重臣們雖意見不一,卻都竭力反對速戰。可惜的是,他們的這位代家督年僅30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雖然這次武田軍只動員了一萬五千人出陣,但是其中卻幾乎匯集了武田家臣團中的精英(武田軍主力之一的高坂昌信部由於要防備上杉而駐紮在海津城)。同時,武田家的野戰能力在當時首屈一指,在這些有利條件下,雖然敵軍擁有三倍的軍力,勝賴仍然對勝利充滿信心。最終,勝賴留武田信實率一千人留守鳶巣山,高坂昌澄和小山田昌行領兩千人繼續對長篠施加壓力,其餘一萬兩千人前往設樂原布陣。

與此同時,織田、德川聯軍在設樂原召開軍事會議。會上,德川家重臣酒井忠次建議出兵抄小路奇襲鳶巣山,切斷武田軍的補給線。織田信長聽後大笑:“這樣的策略真是愚蠢,武田勝賴是當世名將,對如此要地怎么會不重點防守呢?” 會後,信長和家康單獨召見了酒井忠次,對他在會上的建議表示了肯定,並任命他為奇襲隊的主將。原來,信長在會上的出言侮辱並非本意,而是擔心家臣中有人通敵。換句話說,這次奇襲是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作為奇襲隊目標的鳶巣山位於長篠城的南面,是武田軍進攻長篠城的基地。也是武田軍的重要補給線。如果攻下了鳶巣山,就切斷了武田的後路。這將逼迫前線的武田軍速戰。為此,聯軍中抽調了包括五百鐵炮隊的四千人為奇兵隊,以酒井忠次為主將、金森長近為副將,利用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從另一邊渡過連子川,然後通過一段長十公里的山路,從側翼偷襲鳶巣山。

此時的武田勝賴完全不知道後方即將告急,為了確定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全軍在設樂原醫王寺本陣召開了長篠合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會上,由昌豐開始,山縣、馬場、小山田、原等大將紛紛陳述這次戰鬥的各種不利因素。建議勝賴撤兵,內藤昌豐認為:撤退並不是敗退,如果敵軍不追則罷,一旦追趕,可將敵人引入信濃的伊那谷中,利用狹窄的地勢進行攻擊,可獲全勝。年輕的勝賴不為所動。(以上的這段歷史以後成了日本小說家諷刺勝賴無能的重要場所)他認為本家的補給速度要比織田、德川軍快得多,如果就此在設樂原相持,敵軍難以持久。最後將不得不捨棄苦心修築的防禦工事與武田軍進行野戰,到那個時候勝負的天平就會向武田家傾斜了。這個推測的確是相當有見地,勝賴正確地估計出聯軍補給不暢的問題。但是他漏掉了重要的一環,那就是酒井奇襲隊的存在。

21日凌晨時分,酒井忠次隊向鳶巣山守軍和長篠城的武田包圍軍發動突然襲擊,在長期的圍城戰中被拖得筋疲力竭的武田軍遭到突然襲擊後潰敗而去。這樣,武田軍的補給線被聯軍切斷,一萬兩千人的武田大軍也陷入了織田、德川聯軍的夾擊之中。古代戰爭中,凡是補給線被切斷的一方少有獲勝者。鳶巣山的失守對於武田軍的士氣是個沉重的打擊。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動地撤兵,如果無法迅速地擊潰鳶巣山和長篠城方向的聯軍分隊,武田軍將必然陷入聯軍的夾擊之中。想要全身而退,只有集合全軍與正面的織田、德川聯軍進行主力決戰,如果能擊敗聯軍主力,那么就能孤立長篠城和鳶巣山的聯軍分隊。到時兩地就能失而復得,全軍也能安全地返回武田領。可是,此時的勝賴並不知道,他已經完全陷入了信長預設的步調之中了。

對信長來說,原本由於補給方面的問題,兵力占優的聯軍宜速戰而不宜持久。但是他巧妙地利用敵不熟地形、傾重兵於前線、後方空虛的弱點,以奇兵突襲了武田軍的後防,成功迫使武田主力不得不強行突擊織田軍精心準備的防線。就這樣,天正三年5月21日上午,織田、德川聯軍與武田軍,戰國歷史上有名的激戰——長篠、設樂原合戰即將拉開帷幕。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讀者也許感到奇怪,不是一直說長篠合戰是一場鐵炮與戰馬的歷史決戰么?怎么我這個做筆者的從頭到尾就沒提那三千鐵炮呢?主要是因為俺覺得三千鐵炮這個數量有一定的問題。同時,考慮到諸多因素,織田軍也並沒有使用鐵炮作為絕對主力貫穿整個合戰。換句話說,鐵炮在此戰中,的確發揮出了其他合戰中所沒有的效果,但是最後取得戰爭的勝利依靠的仍然是壓倒性的兵力優勢。

長篠合戰一共歷時八個小時,在這八小時中,最初的小規模作戰和最後武田軍的敗退消耗了大約兩個小時,也就是說,實際的戰鬥進行了約6個小時。如果鐵炮是作戰主力的話必然要貫穿這六個小時。可是,鐵炮是一種利用火藥的爆發力將彈藥迸發出來的武器,每次發射都會使銃身變熱。三百年以後的戊辰戰爭之一箱館戰爭中的二股口之戰,土方歲三公率領箱館軍使用鐵炮持續作戰五個小時。期間由於銃身太燙而不得不用水進行降溫。當時鐵炮的製造工藝已經遠遠地超過了長篠合戰時期,尚且只能持續5個小時,以戰國時代的製造工藝來看,當時的鐵炮是根本不可能貫穿整個長篠戰局的。此外,聯軍使用的彈藥又是另一個問題。以當時的發射速度來看,一個熟練的鐵炮手在一分鐘內可以完成兩擊,這樣六個小時就要消耗掉七百二十發彈藥,三千人將消耗二百一十六萬發彈藥。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這樣數量的彈藥,是如何補給到軍前的?信長雖然占有富庶的近畿,也不至於這么奢侈吧。

《信長公記》也對長篠合戰進行了描述,不過書中提到的彈藥數量只有兩萬發。兩萬發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分發到每個鐵炮手手裡的只有六發。這當然也不現實。考慮到鐵炮的性能,彈藥的補給,以及後世的資料的發掘。將以上因素綜合的來看,二十萬發的數量是比較現實的。每人六十六發的限額足夠連射半個小時。至於後來通過文獻推測出的三段擊戰術其實並非信長首創,而是來自當時的紀伊國雜賀眾。這種方法僅僅是為了提高短期射擊的連續性和對敵人的殺傷力。並不能左右整個戰局。

客觀地來說,當時的鐵炮由於擁有普通遠程武器沒有的可一擊致命的殺傷力(別看戰國電影里那么武士身上插滿了箭仍然拚死作戰,那不是他狠,那根本是箭的射速不夠,被夾在盔甲里了),特別適合對付擁有重型護甲的騎兵部隊。雖然由於精確度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殺傷力有限,卻可以給敵人造成心理上揮之不去的威懾,極大挫傷士氣(運氣好點把敵大將討取那可就太賺了)。這也是鐵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整個戰局的因素之一。

在通過論證推測出鐵炮對當時作戰的影響之後,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戰況本身。面對不得不戰的窘境,武田勝賴仍不失一代名將的風采。在考慮到兵力的對比問題後,他命令全軍布鶴翼之陣。特別加強了軍團的兩翼,從後來的戰況來看,勝賴兩翼齊飛的策略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織田信長同樣命部隊沿連子川布陣,卻是使用平平無奇的橫陣。為什麼要如此安排呢?顯然還是為了求穩。因為使用橫陣,陣形的長度就同武田軍展開的鶴翼之陣相同。而由於聯軍兵力是武田軍的三倍,所以整個陣型的厚度遠遠超過了武田軍。此外,聯軍在橫陣的正前方加設了防禦柵。並配置了三千人的鐵炮隊。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

武田軍當然知道鐵炮的厲害,當初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注重騎兵戰術的同時,也非常關注鐵炮這種新式武器的發展,只是由於資金有限才沒有大量採購。戰國時代,普通的弓箭射程不到100米,而鐵炮射程普遍在100-200米之間。在初速情況下可以很輕鬆地穿透重甲。如果武田軍正面突擊擁有多層防禦牆的織田、德川聯軍的話,無意是在自殺。為此,勝賴再次召集重臣討論如何行之有效地打擊聯軍。

在他們看來,信長的戰術已經非常明顯了:通過襲擊並占領武田軍背後的鳶巣山,將武田軍與武田領分斷,一旦武田軍退卻則聯軍將展開追擊。對武田軍實施前後夾擊。同時,正面的防禦柵工事早已修築完畢。如果武田軍強攻聯軍主力,則使用鐵炮隊從柵欄後面進行攻擊。武田軍若退則派兵衝出柵欄追擊,敵軍再來則再退入柵欄之後,使用長槍和鐵炮阻擊。簡單的說,聯軍利用兵力是武田軍三倍的優勢,準備引誘武田軍進行消耗戰。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武田軍雖然明白信長的意圖,但是由於鳶巣山失守,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要么冒著大敗的危險強行撤兵,要么就以目前軍力與敵決一勝負。考慮再三,最後勝賴決定一戰(畢竟還是年輕啊……)。他將一門的武將全部配置在陣型中央。而將幾乎所有的武田家當世名將撥入左右兩翼。他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兩翼,利用武田軍在機動性上的優勢,從側翼迂迴攻擊敵人。

勝賴的確看出了聯軍陣型的一大弊端,織田、德川聯軍的陣地背靠山,正面是精心修築的工事。在這樣狹窄的地面上,軍隊間左右移動非常不便。中央的部隊更是很難給左右兩翼以有利的支援。這個漏洞的確非常要命,但是勝賴忘記了,他把原本應歸入本陣的部隊劃至兩翼,直接造成了中路防守的空檔。用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來對付信長這樣的當世名將,就有失偏頗了。

武田全軍沿著連子川展開。右起是馬場信春(房)、真田信綱、真田昌輝、穴山信君、土屋昌次、一條信龍、武田信豐、勝賴本陣、小幡信貞、武田信康、內藤昌豐、原昌胤、最左邊的是大將山縣昌景率領的武田精銳赤備。

武田軍兩翼部隊的突擊掀開了長篠、設樂原合戰的序幕。織田、德川聯軍最初估計:武田軍會將攻擊重點選在中央,而展開的兩翼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正是因為判斷上的失誤,戰局開始階段武田軍竟然取得了優勢。武田軍的左右兩翼不顧損失、強行突破了聯軍的鐵炮陣,最右翼的馬場軍700人面對數倍於己的佐久間信盛隊和水野信元隊(總數超過6000人)努力奮戰,竟然成功地突破敵陣(這裡順便提一下,據說合戰前佐久間信盛曾被勝賴策反。聯想到之前三方原時的狼狽逃竄,再看看6000人的隊伍居然被700人殺得節節敗退,織田信長在日後流放他想來一點也不冤枉。)武田右翼奮戰的同時,左翼的山縣昌景1500人也與聯軍中的德川勢6000人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武田的中軍繼續保持著沉默,而兩翼部隊卻在與德川隊的遭遇戰中節節推進,武田勢的迂迴作戰一度取得了成功。此時的信長終於明白勝賴的真實意圖。他急令中央部隊衝出柵欄,突擊以武田家一族眾為主的武田中軍。(很簡單的論證法,既然兩邊強了,那中間必然是弱了)

任何陣法都有其弱點,勝賴布鶴翼陣的命門就在其作為進攻樞紐的中央部。一旦中軍出現問題。左右兩翼就會被分斷孤立,最後被敵軍各個擊破。 就這樣,隨著戰況的變化,織田、德川聯軍從合戰初期的防禦轉為進攻。而設樂原合戰開始三、四個小時後,武田軍一度占有優勢的局面在信長攻擊的命令下被逐漸扭轉了。以羽柴秀吉、瀧川一益為首的聯軍中軍同時發起攻擊,正在旁觀戰況的武田一族見此早已慌了神,完全不顧勝賴下令迎擊的指令,紛紛退卻。整箇中軍只剩下信玄時代的勇將小幡信貞還在拚死抵抗,面對有著壓倒性兵力優勢的聯軍,信貞最終在亂戰中陣亡。

長筱之戰長筱之戰

信長見中軍得手,武田軍一族已紛紛敗退。立刻下令將武田軍左右兩翼分斷。面對這種危險狀況的武田軍充分發揮了善戰的本色,勝賴親率直屬部隊的一部分併入山縣隊。而靠近右翼的穴山信君則併入馬場隊,繼續加強兩翼的兵力,完全無視敵軍已經突破中央,繼續向聯軍的兩翼施加壓力。 可是,由於武田軍的穴山信君隊在之前的中路對決中受到重創,缺乏足夠的預備隊進行替換,在苦戰後被迫撤退,得不到足夠增援的馬場隊和真田隊實際上已經不可能衝破聯軍的左翼。不得不轉入守勢,真田兄弟在突擊戰中先後戰死。而武田的左翼部隊雖然得到了勝賴旗本隊的援助,但是由於左翼軍指揮官山縣昌景在之前的血戰中已中鐵炮戰死,赤備軍的指揮陷入混亂之中。儘管內藤昌豐和原昌胤拚死進攻,卻仍然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此時的聯軍已經在信長的指揮下徹底將武田軍的左右兩翼切斷。剩餘的武田軍完全陷入了織田、德川聯軍的包圍之中。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全軍覆沒。

看到已經無力回天的勝賴被迫率軍突圍。混戰中,內藤、原、土屋等大將先後戰死。只有馬場信春率本部為勝賴殺開血路,在勝賴成功撤退後又以殘部為殿軍死守,不久戰死。就這樣,設樂原合戰最終以武田家的慘敗告終。後據《甲陽軍鑒》記載:此戰武田軍陣亡、失蹤、逃散的士卒過萬,家臣團更是折損大半,戰死的幾乎都是跟隨了信玄身經百戰的名將。 織田德川傷亡6000多.從上述可見並非黑導電影搬勝賴無能到如此地步經此一敗,武田家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西進,眼看著織田家一步步地壯大。此後,雖然勝賴開始注重領內的治理,但已經為時太晚。七年後的天目山一役後,武田家滅亡。

從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在長篠、設樂原合戰中,武田勝賴的確顯示出他作為猛將善戰的一面,但是一場戰爭並不只是在戰場上的廝殺。勝賴在政略、戰略和戰術上均敗給了信長,最後的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政略方面:武田軍的領內動員力至少在三萬以上,但是由於信長的盟友上杉謙信牽制了武田軍的部分兵力,考慮到來自於越後的威脅和農業方面的原因。勝賴最後僅動員了一萬五千人前往長篠城,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信長不會出動主力,如此想當然的構思已經先失了一著。

在戰略上,武田軍面對長期作戰的有利局面,沒有仔細看護軍事要地鳶巣山砦,被織田、德川聯軍輕易地偷襲得手,導致後路被斷處境艱難。這在戰略上是極大的失策。

戰術是勝賴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他冒險將所有的優秀指揮官全部派往前線,只留下無能的一族部隊配置在中路完全是一種軍事賭博。這種做法一度在戰況上取得了優勢,但信長最後還是察覺出了勝賴的意圖,主力猛撲武田軍本陣,武田家中路的迅速潰敗直接導致了整個戰役的失利。在戰術方面,他將清一色的一族部隊配置在本陣現在看來是一大敗筆。如果在其中能多搭配幾個久經考驗的老將,本陣顯然不會這么快崩潰。武田在整個戰役中的損失應該也會小很多。

誠然,我們不能對勝賴要求過高,用他父親的才能來要求他顯然是過苛的。即便是信玄,也曾在年輕的時候慘敗給村上義清。不過那只是一場局部戰爭的失利,對整個戰局的大勢並無多少影響。而天正三年的長篠合戰則不同,勝賴不但輸掉了戰爭,也輸掉了武田家的將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