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i xun
詞義:所謂“遺訓”,是指前代、先王留下的規則、習慣。
基本解釋
[behest of the deceased] 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說的有教育意義的話
詳細解釋
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說的有教育意義的話。
《國語·周語上》:“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 韋昭 註:“遺訓,先王之教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吳季重書》:“鑽 仲父 之遺訓,覽 老氏 之要言。” 唐 元稹 《夏陽縣令陸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銘》:“將訣之際,子號女泣,問其遺訓。”《花月痕》第十九回:“ 痴珠 剛念得‘信生世等於龍門,辭親同於 河 洛 ,奉立身之遺訓,受成書之顧托’四句,即被 秋痕 奪去筷子。”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詩:“一切有出息的後代,歷來珍視革命先輩的遺訓。”
相關詞條
-
嗓音遺訓
內容介紹《嗓音遺訓:世界聲樂史上歷代大師教學經驗薈萃》堪稱是世界聲樂史上的一部絕品、奇書。 作者通觀了世界聲樂發展史,將聲樂史上各發展階段的各重要環節上...
內容介紹 -
以戒為師[佛陀遺訓]
以戒為師是佛教術語,典故出自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的遺訓 。
故事起源 典故 戒律含義 -
鐵劍遺訓
江湖門派交接領袖的方式之一。 泰山派創始祖師東靈道人遺下鐵鑄短劍一柄,是後世掌門人的信物。 東靈道人遺言:“見此鐵劍,如見東靈”,弟子都須聽從鐵劍持有者的號令。
-
十二使徒遺訓
《十二使徒遺訓》,可能成書於第一世紀末或第二世紀初。作者不詳。共十六章,分為三部分。
《十二使徒遺訓》 -
遺訓餘風
遺訓餘風(yí xùn yú fēng)的意思是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又寫為遺訓餘風。
-
遺訓可秉
【名稱】遺訓可秉 bǐn 【解釋】秉:秉承,領受。
-
馮祖遺訓
"小說類型玄幻小說內容簡介問:大學生值錢呼?答:街上十人行、八人本科生、一人還在讀、一人研究生。 問:為學方可立呼?答:非也
小說類型 內容簡介 -
南洲翁遺訓
《南洲翁遺訓》是2011年10月1日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文。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