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因奇兵隊與撰鋒隊在教法寺事件中互相殘殺,高杉晉作引咎辭職。此後,河上彌市、滝彌太郎、赤根武人歷任總督,山縣狂介任軍監。不久,京都爆發八月十八日政變,長州勢力遭到驅逐。翌年(1864年),池田屋事件發生之後,長州藩試圖武力奪回京都,並與會津藩、薩摩藩武裝發生衝突,在後來的禁門之變中,長州藩敗北,成為朝敵,隨後幕府發動第一次討伐長州,奇兵隊參戰。
第一次幕長戰爭失敗後,高杉晉作流亡,但不久歸藩,並開始掌握藩政的主導權,一掃藩內的保守勢力,明確了長州藩的倒幕方針。元治2年(1865年),第二次幕長戰爭爆發,奇兵隊再次參戰,表現不俗。
慶應2年(1866),薩長同盟締結,兩藩合作倒幕。歷經大政奉還、王政復古等一系列政治變動,奇兵隊正式成為官軍一部,參加戊辰戰爭。其規模上亦有擴大,曾在山口縣周防地區組建過第二奇兵隊(南奇兵隊)。
奇兵隊的組建雖然大體上摒除了門閥觀念,但仍通過袖印等方式對隊員的“階級成分”加以區別。隊員定期從藩廳領取糧餉,日常起居訓練也有專門的隊舍,因此,奇兵隊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兵組織,儼然長州藩的正規部隊。其以總督為頂點,下設槍隊、炮隊,高度組織化。締造者高杉認為,長期的和平導致了武士的墮落,相比之下,這些出身卑微但迫切渴望出人頭地的平民更加具有戰鬥力。奇兵隊的戰術訓練、武器裝備全部西化,戰果卓著。
此外,不排斥賤民階層也是其特點之一。奇兵隊成立之初,長州藩曾專門設立過面向賤民階層的屠勇隊,與奇兵隊區別對待。但屠勇隊最終與奇兵隊合併,而且以此為契機,長州藩領導人開始果斷的廢除等級制度,遠見卓識。廢除的結果,使賤民階層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明治維新以後,《(身份)解放令》剛一面世,便激起了全國範圍的巨大反感,各地相繼發生襲擊賤民的騷亂事件。但舊長州藩內相安無事。
倒幕成功,新政府成立以後,隨著鎮台的設立,奇兵隊被廢止。明治2年(1869年)部分隊員爆發離隊騷亂,並包圍了山口縣廳。騷亂的主事者大樂源太郎後來逃亡九州久留米,密謀再次起事,但遭到木戶孝允武力鎮壓,大樂以下130餘人全部被處以極刑。也有說法稱,部分奇兵隊參加了農民起義,甚至涉足明治初期的士族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