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

社會化

社會化(socialization)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語言、規範、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徵,適應社會並積極作用於社會、創造新文化的過程。它是人和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通過社會化,個體學習社會中的標準、規範,價值和所期望的行為。個體的社會化是一種持續終身的經驗。社會化的目的不僅是使人學習和接受社會文化,獲得人的語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一定的生產技能,懂得社會規範,明確生活目標,適應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而且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經驗能傳給下一代,使人能繼承和發展文化遺產,維持代際關係,在適應社會的基礎上改造社會,把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相關定義

常用定義

一個人內化社會價值標準、學習角色技能、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

社會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過程,每個人必須經過社會化才能使外在於自己的社會行為規範、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用弗洛伊德的話說,社會化就是個人學習控制天性的衝動,就是“把野獸關到籠子裡”,有報導說的狼孩豬孩等就是沒有經過社會化的結果。

一個人獲得自己的人格和學會參與社會或群體的方法的社會互動過程。

從人格發展角度來說,

社會化有自我完善的過程和功能。通過內化他人的態度,來認識“自我”,並按其他人的一般期待來調整自己行為過程,就是社會化過程。“自我”是人格的重要部分,自我完善包括:對自己生理、心理狀況的認識;對自己和他人、社會的相互關係的認識。“自我”觀念重要,對人有著推動、調節和控制的功能。

【注】關於人格發展和社會化的過程,具體可參考下面有關章節。

社會互動角度來說,沒有社會化就沒有社會:

社會化不僅對個人的生存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對社會的生存和有效運作也是如此。只有當一個社會的成員一起行動共同支持、維護這個社會的時候,社會才會生存下去,所以每個社會都塑造成員的行為來達此目的(角色承擔)。從社會的觀點來看,當人們感覺到自己想做的正是社會期待的,這期待也最好地滿足了社會的利益和要求的時候,(學習、領會並遵從群體和社會對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社會化才能有效運作和發展。

社會化的強制性和人的能動性、自由:儘管社會化帶有強制性,儘管我們的人格主要由社會來塑造,但社會化並未排除個人自由。所有的社會化形式都要求個體的合作,而成人可自由地拒絕社會化的某些方面(也就是可以選擇),或者力圖改變社會(也就是可以創造)。

類似的定義還有:

個人為適應社會生活,在家庭,學校等社會環境中,經由教育活動或人際互動,產生個人認同(identify)並接受(accept)社會價值體系,社會規範,以及行為模式,並內化(internalize)至個人心裡,成為個人價值觀與行為的準繩,此一過程謂之「社會化」.

社會對個人的文化教化和個人對社會主動選擇與能動調適的統一過程。

社會化的文化角度在於,與個人相關的特定文化要素,如生活專業技能、價值體系、社會規範等,正是社會化的基本內容。社會化就是(對個人來說)指社會新成員的文化習得,接受文化遺產,包括習俗、禮儀、語言、價值觀念等一切方面;(對社會來說)保持社會文化傳承和社會生活延續的過程和功能。

文化傳承的類型:有傳遞和內化,有前人向後人的縱向傳遞,也有地區間的橫向滲透,還有新文化的創造和發展。

社會化有強制性,出生的時候人不能隨意選擇文化環境。人的能動性在於,通過教化和實踐,人們不斷發展和創造文化。

社會化過程的實質是個體反映社會現實的過程,從心理學來看,就是社會現實內部化的過程。社會化的目的不僅是使人學習和接受社會文化,獲得人的語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一定的生產技能,懂得社會規範,明確生活目標,適應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而且使上一代人的思想、技能、經驗能傳給下一代,使人能繼承和發展文化遺產,維持代際關係,在適應社會的基礎上改造社會,把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個體社會化過程有以下特點:①主動性。每個人對社會現實的反映都有一定的選擇性,其社會化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②貫穿於人的一生。由於社會現實的不斷發展、變化和一個人一生經歷中地位、職責的變化,個體社會化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貫穿於人的一生。③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即使在同一社會中,由於各人特點和所處具體環境不同,個體社會化也不完全一樣。社會化過程也是個性化過程。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對於社會化,社會學側重研究社會影響,社會心理學側重研究個體社會化的歷程。

關於社會化這一概念的含義,有不同的說法:①以美國S.柯尼格為代表,從社會規範的觀點來解釋社會化,認為社會化是一種過程,個人由此成為他所出身的那個社會的一分子,他的一舉一動都符合於該社會的民俗民德。②以美國E.A.羅斯為代表,從社會意識(群屬之感)的觀點來解釋社會化,認為它是在團體中與同伴產生共同行動的能力和意志時的一種群屬之感的發展。③以中國孫本文為代表,從行為改變的觀點來解釋社會化,認為社會化有無數的刺激約束個人的反應,使之成為社會所規定的行為,這種作用即稱之為個人社會化。

何謂高度社會化

高度社會化=公有化+全球化+計畫化+組織化

自人類文明產生起,社會化都是局部的,例如原始部落內部,勞動產品統一平均分配,生產資料公有,若這個部落就是一切,那么這就是高度的社會化。

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的小農,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夫妻二人就可組成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裡,也是“高度社會化”的。

莊園經濟以及田莊經濟等大規模的封建經濟,可以“閉門成市”,有高度的組織,有統一管理的生產。雖然私有,但這種私有卻是統治,內部來說類似於“公有”,內部沒有多少競爭,農民與地主的依附關係也難以相互競爭,這是比原始部落更為高級的社會化。

資本主義經濟使社會化大大加速,不同主體爭相擴張,開始全球化,企業內部的計畫性,組織性隨著壟斷的形成和發展逐漸外化成社會的組織性和計畫性。階級矛盾則逐漸展開,生產者要求獲得自己生產所得,小生產者由於競爭而相互吞滅,只有具有高度組織性的生產者,即無產階級,是真正先進的生產者,全體無產階級聯合,以集體爭奪所有權,必然要求公有制。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使公有制的範圍隨著一次次的私有制危機而逐漸擴大比重,但這種公有制,還不是生產者的公有制,而是資產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但這個手段最終將反對它自身。社會化生產與私有制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生產者必須掀起一場革命,解決最關鍵的私有制與社會化的根本矛盾,實現高度的社會化。

社會化載體

家庭

個體從出生起就在家庭中獲得一定的地位。家庭在社會化中位置獨特、作用突出。童年期是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兒童的語言、情感、角色、經驗、知識、技能與行為規範方面的習得均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校

學校是有組織、有計畫、有目的地向個體系統傳授社會規範、價值觀念、知識與技能的機構,其特點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嚴格性。個體進入學齡期後,學校成為其社會化最重要的場所。學校教育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激發其成就動機,並為學生提供廣泛的社會互動的機會。學校還具有獨特的亞文化、價值標準、禮儀與傳統。在早期社會化中,學校是不可替代的社會化載體。

媒介

現代社會中,大眾傳媒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化手段。影視、音像、廣播、報紙、雜誌,特別是網際網路迅速向人們提供大量各種信息,使人廣開視野,學到新的知識與規範。大眾傳媒對人的社會化的作用與日俱增。現代社會心理學十分重視傳媒對個體社會化的影響。

其他群體

參照群體是能為個體的態度、行為與自我評價提供比較或參照標準的群體。特點是,個體可以不具備這個群體的成員資格,但這個群體卻能為個體提供行為參照。參照群體的作用機制是規範和比較,前者向個體提供指導行為的參照框架,後者則向個體提供自我判斷的標準。比如,兒童的社會化就受同伴群體的影響很大,同伴群體實際上就是向他們提供態度和行為標準的參照群體。

社會化心理機制

社會學習理論

(Social Learning Theory)

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這一理論源於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即學習,本質上說是受到積極強化、消極強化、無強化、懲罰的影響,而改變了行為的發生機率。例如,小孩說真話,就得到了糖果獎勵,以後他就會更多說真話;小孩說謊話,得到了糖果,以後他就會更多地說謊話。

而社會學習理論則認為,不僅加諸於個體本身的刺激物可以讓其獲得或失去某種行為,觀察別的個體的社會化學習過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例如,小孩看到幼稚園老師誇讚彬彬有禮的小朋友,並且給其糖果吃,等到他(她)見到幼稚園老師,也會彬彬有禮;而小孩其他特質如性別角色等也是從社會環境學習而來的。

社會比較理論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L·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54年提出的一種關於自我評價及親和行為的理論。他認為個體都具有一種評價自己的驅動力,在缺乏客觀的、非社會標準的情況下,便會以他人作為比較的來源與尺度,通過對比來評價自己的態度、能力和反應的適宜性。費斯廷格指出,當涉及到個體的情緒和情感時,很難有客觀的標準去說明一個人的情感是否適合一種情境,他人的態度、情緒等表現就成了信息的唯一源泉,即個體的任何情緒反應的合適程度,都可以通過其他人提供的信息來確定。該理論還認為,人們總是願意和自己處境相似的人進行比較,相似程度越高,社會比較的驅動力就越強。在相互比較過程中,總會產生不確定性,激發一種自己和他人對比的要求。有時這種對比的要求會非常強烈,以至於即使有方便的客觀標準存在,個體還是會進行社會比較。

個人影響

社會化便是使個人做好準備以參加群體生活。

第一、一個人必須要獲得成為某一群體所需要的知識,有時角色會(被動或主動的)發生轉變,如:多年媳婦熬成婆;曾經是某家公司的小職員,經過努力以後,變成了公司舉足輕重的人物等等一系列的角色轉換。

第二、了解有可能打交道的其他群體,因為社會不同的行業就為不同的群體,而我們生活的周圍是有很多的群體同時存在,他們或許就會對你所在的群體產生影響,如:商場、計程車、建築工地、電力部門等,他們在一定的(或特定的)時間裡就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