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過剩

鐵過剩

鐵過剩 (iron overload)為體內鐵過量蓄積, 可分為原發性鐵過剩(Hemochromatosis, primary iron overload), 和繼發性鐵過剩Hemosiderosis) 兩類。 前者系遺傳性疾病,在國內罕見,但在歐美則相對多見。後者多因輸血過多而致, 故又稱為輸血性鐵過剩(Transfusional iron overload)。

基本信息

原發性與繼發性鐵過剩

發病機制

系由於機體轉鐵蛋白受體在體內分布差異導致過量的鐵在肝臟,胰腺的胰島B細胞選擇性沉積,並導致組織細胞損傷而致(2,3)

繼發性鐵過剩

繼發性鐵過剩secondary iron overload, Hemosiderosis) ,多因輸血過多而致,又稱為輸血性鐵過剩(Transfusional iron overload)(1)。正常人體的鐵代謝屬於平衡狀態“ 通過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和通過表皮脫落, 內臟排泄等失去的鐵量 基本相同。如果因某些慢性疾病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慢性腎功能不全,和某些血液病)需要長期反覆輸血,就會導致輸血性鐵過剩。

原發性鐵過剩

原發性鐵過剩(Hemochromatosis, primaryiron overload)罕見,系遺傳性疾病。在國內罕見,但在歐美則相對多見。

急性和慢性鐵過剩

此為根據病程的分類。急性者多為誤復鐵劑, 如鐵劑被小兒當糖果誤復。慢性鐵過剩多因慢性疾病 長期反覆輸血而致。常見者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性輸血性鐵過剩,慢性腎功能不全性輸血性鐵過剩, 其他原因性輸血性鐵過剩等。

鐵過剩的程度

輕度:血液鐵濃度,雪鐵蛋白飽和度超過正常值, 無明顯臨床症狀(如在輸血量 超過5~10單位)。
中度:組織臟器(心,肝)出現鐵沉積( 比如:輸血量 超過10~20單位)。
重度:臟器的結構改變(如肝纖維化硬化), 功能受損(如肝功能異常, 糖尿病)當輸血量 超過30~40單位時 發生。

鐵過剩的後果

肝臟:可導致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明顯增加肝癌發病率。
內分泌:糖尿病(1), 甲狀腺功能低下。
心臟:心功能受損, 可導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鐵過剩的預防

提倡成份輸血,減少紅細胞輸入。在輸血超過5~10單位後要檢查血鐵水平和血鐵蛋白飽和度水平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慢性腎功能不全等貧血 患者可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代替輸血。

鐵過剩的治療

最簡單的方法為瀉血療法從體內抽出血來以去多餘的除鐵: 因為紅細胞為體內含鐵量高的細胞, 除去 血清鐵和血鐵蛋白也有助於減少鐵負荷
鰲合劑:有口服和注射劑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