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鐵是維持生物體生命的重要微量元素。鐵的代謝過程在包括人在內的高級動物中有完善的控制體系,保持鐵的吸收與排泄的相對平衡狀態。許多疾病可以導致鐵代謝異常;鐵代謝異常也可引起多種疾病。
鐵代謝過程
正常人維持體內鐵平衡需每天從食物中攝取鐵男性15mg,女性20mg。
因此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鐵的正常來源
鐵的正常來源為食物攝入動物(Fe2+)或植物(Fe3+)以及衰老紅細胞中Hb釋放的鐵。
鐵的吸收
鐵一般在小腸經主動轉運過程吸收。
鐵的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腸及空腸上段,而VitB12的吸收部位在迴腸末端,因此切除空腸可引起鐵 的吸收障礙導致缺鐵性貧血,切除迴腸易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
鐵在生物體內轉運
吸收的Fe2+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中氧化為Fe3+,並與脫鐵鐵蛋白結合成鐵蛋白。
吸收入血的Fe2+→經銅藍蛋白氧化為Fe3+→與血漿中的轉鐵蛋白結合,才被轉運到各組織中去。每一分子的轉鐵蛋白可與兩分子的Fe3+結合 。體內僅1/3的轉鐵蛋白呈鐵飽和狀態。說明正常情況下,轉鐵蛋白飽和度為33%。
鐵在體內的分布
鐵總量:正常成年男性50~55mg/kg,女性35~40mg/kg。
主要分布: 紅細胞 (血紅蛋白鐵 2500毫克, 參與血液中輸送氧),肌肉(肌紅蛋白鐵,140毫克, 參與肌肉細胞呼吸),肝,脾,骨髓 (為儲存鐵: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鐵300~1000毫克),血液中轉肽蛋白鐵 (3毫克), 為鐵的主要轉運形式。其他組織細胞(如其他含鐵酶)分布較少。
鐵的儲存
主要儲存於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形式貯存於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中 (骨髓、肝、脾等)。男1000mg,女300~400mg
鐵的利用
紅細胞氧氣運輸和細胞呼吸酶的關鍵部分: 血紅蛋白鐵(占體內鐵67%)、肌紅蛋白鐵(占體內鐵15%)、轉鐵蛋白鐵3~4mg與乳鐵蛋白、酶和輔因子結合的鐵。每天造血約需鐵20~25mg,主要來自衰老的紅細胞。
轉化排泄
由體表或消化道細胞脫落排除。大便排出<1mg/d, 尿中排出(少), 皮膚汗液(少), 哺乳婦女乳汁1mg/d。
異常引發疾病
鐵代謝異常常見兩大類:鐵過剩與鐵缺乏。
鐵過剩(又稱鐵過載):
包括 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鐵缺乏
包括亞臨床鐵缺乏(在生育期女性可達50%), 和缺鐵性貧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