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鐵匠鄉是赫章縣唯一的苗族鄉,地處貴州省赫章縣西部邊境,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08公里,位於東經104º21'21",北緯27º04'03",東與本縣雙坪鄉接壤,西面、南面與威寧縣羊街、鹽倉二鎮毗鄰,北面與本縣輔處鄉相連。鄉政府所在地距威寧縣城28公里、距威寧火車站31公里。全鄉轄10個村、64個村民組,居住著漢、苗、彝、白、布依、穿青人、蔡家等民族和未定民族,總戶數3750戶、15748人,其中農業人口14560人,少數民族3685人,占總人口的27%。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7.1%,全鄉有勞動力1812人,人口密度為174人/平方公里,威寧至可樂公路橫穿境內,雙坪至羊街公路連線東西。全鄉有耕地面積15345畝,人均占有0.96畝,人均糧食320公斤,幅員面積83.94平方公里,地勢呈南北走向,以山地為主,最高處眼睛山海拔2400米、最低處陰家河溝海拔1780米,年平均氣溫14℃,年總積溫6570℃,無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51毫米。80%的村都有通村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8公里,全鄉100%的村民組、99%的自然村都通了電、20%的農戶通了自來水、45%的農戶修建了地窖水。
自然資源
全鄉境內有豐富的鐵、鋅、鉛、銅、硫等資源,且貯藏量大、品位高,鉛鋅礦主要分布在中井、共同村,鐵礦主要分布在高原、處卓、河山等村,另外鐵匠鄉境內的河山還有大量的風化石資源,據專家考證,風化石是做頁岩磚的上等材料,做成的磚經久耐用,經過幾十年至上百年仍不會風化。
鐵匠盛產黃牛、可樂豬、黑馬羊、土雞、玉米、芸豆、馬鈴薯、蕎子、燕麥、魔芋、大蒜等。境內氣候和土壤適宜中藥材生長,發展中藥材產業有很大潛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野生中藥材有天麻、半夏、續斷、黨參、獨角蓮、龍膽草等。水資源特別豐富,鐵匠是橫江的發源地,穿越全鄉4個村長達13公里的白泥河,世世代代養育著淳樸厚道、勤勞智慧的鐵匠人民。水資源的富饒不但調節了小區氣候,而且為立體種植、循環養殖和開發以漂流為主的旅遊業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
交通條件及地位優勢
“雙鐵公路”直通鐵匠境內,財鐵油路貫通鐵匠到赫章的交通大動脈,全鄉村村通通村公路,鐵匠與羊街隔河相處,且有著與威寧火車站相隔甚近區位優勢。據不完全統計,每逢場天,人口流量超過三萬人次,大牲畜的上市量有千頭以上,鐵匠鄉將在下一步進行規劃,建立畜牧交易市場。
產業布局
我鄉的土壤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高原、處卓、河山、中井、共同、沿海的土質以含砂為主,鐵匠、聯盟、以含土為主,中井、聯合既含砂也含土,根據這一特點,我鄉將根據“宜糧則糧、宜煙則煙”等原則,適當增加烤菸的種植面積,並在鐵匠村的公路沿線有規模地種植大蒜,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另外,我鄉將大力發展養殖業,進行品種改良,進一步促進我鄉農民的經濟持續增長。
民族歷史文化
鐵匠是一個有著悠久民族文化的民族鄉,尤其是苗族,民族風情濃郁。每逢節日,苗族少女身著盛裝,打扮得花枝招展,拿著口琴、抱著手風琴,灑下一路情歌;苗族小伙捧著蘆笙,頭戴一蓬雉尾,搖顫飄忽,古樸典雅,笙歌激越,舞步剽悍豪放,蹲跳踢轉,騰挪跌宕,空翻倒立,旋轉生風,令人嘆為觀止。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弘揚、展示和繁榮了苗族文化。
鐵匠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結合自身優勢,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全鄉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線,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服務人民為宗旨,抓住以黨的建設統攬各項工作為龍頭,促進立體種植、循環養殖業發展;實施教育工程、小集鎮建設工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程;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三個小區”建設、農牧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力爭機制體制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牧實用技術創新、資源開發創新、品牌創新;著力打造苗族文化旅遊景區建設;實現農業農村工作、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治安維穩工作、安全生產和礦產開發工作取得新突破。全鄉幹部民眾在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以嶄新的工作風貌和紮實的苦幹實幹精神,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加大大開放大開發力度,逐步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