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概況
輔處系輔處彝族苗族鄉的簡稱,名字來源於彝語“補吐”,民國版《威寧縣誌》寫作“補處”,意為“管理者之地”,屬於少數民族地名漢語音譯詞,又由於當地漢語方言“輔”讀[pu55]、“處”讀[tʃ'u55],其中u的實際音值為v,所以外地人聽到“buvchuv”這個音時常常不知所指。又有好事者根據彝語意思呼之為“輔助”。輔處位於赫章縣西部,東與可樂、雙坪兩鄉毗鄰,南與鐵匠鄉相連,西與威寧縣羊街鎮、大街鄉隔河相望,北與德卓鄉接壤,羊街至可樂公路穿越鄉內大部分村寨,與可樂至媽姑公路交匯於葛布村。鄉政府駐地位於東經104度19分02秒、北緯27度08分51秒處,距赫章縣城78公里,離威寧縣城44公里。
全鄉總面積83.1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1725畝,其中水田390畝,旱地11335畝。轄拖二、輔處、楊家溝、開嘎、幸福、茶花、興旺、營塘、葛布9個行政村,57個村民組3667戶15257人,其中農業人口15010人,占總人口的98.4%;非農業人口248人,占總人口的1.6%;少數民族912戶3523人,占總人口的26.61%,居住有漢、彝、苗、布依、白、蔡家等六種民族,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和苗族人口較多、為建鄉民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鄉。
地理環境
輔處鄉地處烏蒙山腹地,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烏蒙山系中列山脈將輔處一分為二,東部為烏江水系,西部為橫江水系,最高海拔大黑山2276米,最低海拔牛吃水洛澤河谷1739米,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一一1300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12.5度一13度,年降雨量800----900毫米,無霜期230天一240天,一月份最低氣溫為-4度。全鄉地貌多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適宜發展農業生產。主要農產品有玉米、洋芋、烤菸、辣椒、蔬菜、板栗、核桃、生漆、中藥材等。輔處板栗質優味美耐藏,是名聞遐邇的地方特產。野生植物有苦丁茶、毛栗、天麻、續斷、龍膽草、天南星等。尤其是遍布於茶花、幸福、開嘎三個村幾千畝崇山峻岭之中野生苦丁茶,富含多種特殊營養成份,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開發前景十分可觀,已引起有關部門和外地客商的關注。鄉內有宜牧荒山草坡和林地65230畝,為發展畜牧業和林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煤、鐵、銅、鉛鋅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橫江幹流洛澤河由南至北流經輔處,蘊藏著巨大的水利資源。沿河壩子1100畝,土地肥沃,灌溉方便,適宜發展苗木花卉、蔬菜瓜果、大棚等專業生產基地。橫江下遊河段落差高、流量大,宜於實施水電梯級開發。人文遺蹟
新石器時期遺址
輔處老王寨新石器時期時代遺址位於輔處鄉政府西南面與威寧羊街鎮輔處片區接壤處的小丘陵上,距輔處河床120米,面積約1平方公里,經調查,獲得石錛10餘件,石斧20餘什,石枕3件,文化時代為新石器時代。輔處漢墓群
輔處漢墓群位於威寧羊街鎮輔處和赫章縣輔處(原鄉政府)所在地。海撥1760米,墓葬分布在兩縣所轄的丘陵地上。省博物館和兩縣文化館通過發掘,出土器物造型和紋飾都明顯具有中原文化特點和本地土著民族文化特點。輔處漢墓群的發現,對於研究兩漢時期黔西北的族屬關係,研究古夜郎文化與中原文化關係提供了可貴的實物依據。以輔處壩子為中心的漢墓群在一九八一年就被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雷契子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鄉政府駐地輔處壩子先後出土了名為“雷契子”的石器文物19件,尤其是在1958年冬修水利時,在輔處村羅鍋寨出土的一面石寨山工銅鼓,掀起了學術界探索可樂輔處古夜郎文化的靡頁。向天墳
與鄉政府相距僅一箭之遙的“瑤人洞”(據傳為夜郎主體民族“莕人”用於冶煉青銅的窯子及他們的洞穴)和“向天墳”(向天墳系在山樑巨石上鑿刻的大小不一的盆狀石窩,用於盛放先人骨灰,蘊含著“天上一顆星,地下一個人,天上一群星,地下一家人”的彝族先民古老哲學思想)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懸棺葬遺址
輔處懸棺葬遺址位於貴州省威寧縣羊街鎮輔處管理區(威寧、赫章分縣前屬輔處,分縣後劃給羊街)東南2公里處的姊妹岩南壁,距輔處鄉政府約3公里,懸棺處距地面約十米,棺木已毀,現存石孔三排,孔間相距1.6米,孔經0.2米見方,深0.4米,鑽鑿痕跡清晰可見。懸棺葬俗,據三國吳沈塋著《臨海水土志》記載,是南方某一少數民族之古代葬俗,懸棺越高,表示對死者越尊重。葛布教堂
由英國傳教士黨居仁(DJadaems)和葛布苗族農民張保羅創辦於1904年的葛布教會(教堂在葛布村苗寨)是烏蒙山區苗族基督教會的發祥地之一,每逢年聚會或教會節日,前來參加聚會或慶祝節日的除本鄉的信教人員,還有可樂、雙坪、鐵匠和威寧縣羊街鎮、大街鄉的信教人員。宗教對這一地區苗族文化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始建於1905年的外國傳教士哥德式別墅,古樸典雅,融民族風格、宗教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於一體,至今保存完好,與鄰近的“艾師母碑”(一外國傳教士夫人墓碑)一起見證了葛布基督教會的歷史。紅色老區
輔處鄉還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1936年3月,紅二軍團經毛姑、可樂進入葛布、輔處,在輔處境內與國民黨反動軍隊巧妙周鏇,其中一紅軍幹部被營塘村反動分子殺害於該村羅家岩洞附近,解放後,被鄉政府葬於興旺村。1951年12月,土匪蘇登雲製造了震驚烏蒙的葛布慘案,殘殺了土改工作幹部二十餘人,1953年蘇登雲勢力被鎮壓。民族風情
世代居住於輔處的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了多姿多彩、風格獨特的民族風情。每逢民族節日或婚喪嫁娶儀式,苗族蘆笙舞,彝家酒禮歌、撇麻舞、布依族山歌,田歌,令人如痴如醉,留連忘返。葛布村苗族射弩隊、彝族花邊鑲雲衫,蔡家人羊毛氈等都有獨具特色的民族工藝品。自然景觀
烏江北源
烏江北源興旺“龍井”位於興旺村財鐵公路旁,龍井掩映在一叢荊棘之中,“龍井”流出的清澈江水,成為輔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養育了一代代的輔處人。這裡有奇異的神話傳說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千百年來演繹著獨眼魚、五彩魚、蓮花洞等故事,興旺人則把龍井奉若神靈。橫江夾岸
橫江夾岸景色宜人,特別是下游地區,由於河床深切,相對高度大,自然景觀及生物群落分布多樣,差異明顯。河邊魚肥水美(所產白條魚無鱗味美),鳥語花香,野鴨成群,兩岸絕壁萬仞、怪石嶙峋、鷹飛猿躍。猴子岩、牛吃水等景點形態生動,令人別趣橫生。夫妻崖
夫妻岩是石灰石自然生長形成的結晶,整座山崖高120餘米,寬60餘米,山形險峻,體型龐大。從山崖正面看,整個形狀猶如一對恩愛夫妻在竊竊私語,夫妻中間有一個若隱若現的小孩,小孩的雙手緊拉著父母,一家三口臉上透露著甜美的微笑,生動的形態象徵著輔處民眾和諧、美滿、幸福的婚姻家庭,故稱之為“夫妻崖”。夫妻崖還有其神秘的“夜郎王夫婦”化石的傳說。古樹怪樹
位於輔處鄉茶花村陳溝村民組的千年茶花樹,茂盛的枝葉,粗大的樹幹,成為輔處境內的“樹中之王”;千年茶花古樹靈性強,據村內老年人說,茶花樹的花朝哪個方向開,哪個方位的莊稼就能得以豐收,故有其“神樹”之傳說。在輔處村沿河組,生長著奇特的三丫枝棕樹,樹樹冠高6米,樹幹粗30公分。
百年桂花
在老鄉政府大院內,有一株歷經百年成長起來的百年桂花樹,其粗壯的樹桿,茂密的枝葉,猶如一把大傘豎立在政府院壩。據介紹,每逢花開時節,方圓十里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清香味不時引來一群群烏鴉、白鴿、喜鵲、小麻雀等鳥類的光臨,鳥兒們在樹上盡情嬉戲,為桂花樹增添些許色彩,構成一副的鳥語花香風景圖,令人別趣橫生。輔處桂花樹被來觀者授予“赫章桂花之王”的美譽。其他資料
--人口總數:16692人農業人口:17659人非農業人口:17459人--行政區面積:3.0畝耕地面積:300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彝,苗,布依,蔡家發展口號:高舉發展、團結、奮鬥旗幟,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所轄村:拖二、輔處、楊溝、開嘎、幸福、茶花、興旺、營塘、葛布生產總值:2000.0
--主要經濟產業:烤菸,板栗,半夏等名特產品: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