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錢念曾,1909年6月30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1934年7月畢業於東吳大學生物系,獲理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南開大學生物系任教。1937年8月到1947年7月在中央農業實驗所的廣西、湖南、重慶工作站及上海病蟲藥械廠任技佐、技士。1947年8月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農學院昆蟲學系深造,曾攻讀植物檢疫課。1949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回國。先後在華東農林部病蟲防治科、農業部植物保護局、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所任工程師、副研究員、研究員。從事農業害蟲、倉貯害蟲治理、植物檢疫、熏蒸技術及生物防治等方面的技術行政和研究工作。
由於家庭的薰陶,錢念曾在青年時期就熱愛知識,立志科學報國,但在中華民國時期,他的美好理想和願望難以實現。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他心潮澎湃,毅然回國,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洪流中。他常說:“我是炎黃子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心甘情願為她奮鬥終生。”
錢念曾熱愛科學事業,治學嚴謹、注重理論聯繫實際、重視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多次抱病堅持在基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仍勤勤懇懇工作。絲毫沒有動搖他的信念。
1973年9月,錢念曾在收集專業資料途中,由於乘坐的電車急剎車,頭部受到創傷,後雖經醫院手術治療,但仍留下了視神經和腦功能障礙。他在病中仍時刻關心著中國植保、植檢事業的發展以及科技人才的成長,並以自己久病在家、不能工作深感不安。病危之際,立下遺願,將一生省吃儉用積蓄的一萬元人民幣捐贈給所在的植物檢疫實驗所,作為植物檢疫科技獎勵基金,以鼓勵在植檢科研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錢念曾這種熱愛祖國、熱愛植檢事業、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受到同行的高度讚揚。
個人簡歷
1909年6月30日 生於江蘇省無錫縣三蠡鄉南錢村。
1930年8月-1934年7月 畢業於東吳大學。
1934年7月-1934年12月 任東吳大學附中教員。
1935年1月-1937年7月 任天津南開大學生物系教員。
1937年8月-1940年2月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廣西工作站技佐。
1940年3月-1943年6月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湖南工作站技佐。
1943年6月-1946年5月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重慶工作站技士。
1946年6月-1947年7月 任中央農業實驗所上海病蟲藥械廠技士。
1947年8月-1949年5月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農學院昆蟲系研究生。
1949年6月-1954年10月 任華東農林處工程師。
1954年11月-1956年1月 任農業部植物保護局工程師。
1956年2月-1961年10月 任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副研究員。
1961年11月-1979年7月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1979年8月 任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所研究員。
1991年1月26日 逝世。
學術成就
一、中國倉貯害蟲治理工作的先導者
錢念曾早在1934年就積極開展糧食倉貯期間的害蟲治理工作,並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和推廣有關防治技術。1942年在《農業推廣通訊》上發表了“介紹一種防治穗谷害蟲專用熏蒸劑——氯化苦”的文章,1950、1951年編著《倉庫害蟲及其防治方法》、《DDT及六六六實用手冊》。1949年-1952年指導上海市糧食系統開展貯糧害蟲的治理工作,為國家挽回大量的損失,取得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受到好評。
二、中國第一代植物檢疫專家
1954年華東大區撤銷,錢念曾調到農業部植物保護局植物檢疫處,1956年以後奉命籌備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從此由植物檢疫技術行政轉入植檢科研工作。他參與了有關植物檢疫由商業部歸併農業部的接收工作和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的制定工作。並積極建議和參加籌建中國第一個植物檢疫科研機構—一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
1956年錢念曾在《昆蟲知識》發表“對於開展我國植物檢疫試驗研究的初步意見”一文,明確提出,植物檢疫應包括對內和對外兩部分,是個有機整體;植物檢疫工作正常、健康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加強植物檢疫的試驗研究和資料蒐集工作;作為檢疫對象的調查研究應加入寄主範圍和傳播途徑的調查研究。當年,錢念曾被調到該實驗室負責技術指導工作,並具體主持檢疫熏蒸技術研究組。當時的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有留美專家和大專畢業生35人,是國內一支相當強的植檢科研力量。
錢念曾重視青年科技力量的培養和植物檢疫科技隊伍的組建工作,積極建議舉辦植物檢疫訓練班,並多次親自授課,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植物檢疫技術骨幹。他還組織實驗室人員編著《對內植物檢疫對象圖說》等技術資料。主持植物檢疫對象馬鈴薯塊莖蛾的調查研究,對馬鈴薯塊莖蛾在國內的分布和發生為害以及消滅塊莖蛾的技術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和詳細報導,研究提出溴甲烷處理馬鈴薯塊莖治理塊莖蛾的技術措施,並在生產上大規模套用,取得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1958年河北省從廣東、福建有甘薯小象鼻蟲地區調入種薯,未經消毒致使害蟲隨之傳入。錢念曾立即主持消滅甘薯小象鼻蟲為害技術措施的研究,積極指導新傳入區開展捕滅工作,並得出甘薯小象鼻蟲在北方田間殘薯、遺株、枯葉雜草、土壤縫隙均不能越冬,但是可在薯窖內越冬的結論。採取以下一系列具體措施:發現有蟲的薯窖立即先行嚴密封閉,然後妥善處理;有蟲跡的薯塊裝袋紮緊出窖,立即蒸煮食用;少數不能吃的深埋;無蟲跡的種薯一律採用52-54℃溫湯浸種10分鐘後,上床育苗;空窖撒藥後密封3個月以上或填泥砸實;育苗期,苗床噴灑50%敵百蟲500倍液毒殺等。這些措施的實施,及時消滅了甘薯小象鼻蟲的為害。
三、 熏蒸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
熏蒸技術是植物檢疫工作的重要措施。錢念曾是中國早期從事該項工作的專家。1958年,他參加安徽省阜陽地區10個縣採用氯化苦熏蒸豌豆3000萬千克防治豌豆象的技術指導工作,獲得很好的效果。主持溴甲烷熏蒸馬鈴薯種薯防治塊莖蛾的研究,得出:溫度10-15℃時,每立方米用藥35克;溫度8℃時,每立方米用藥45克;密閉時間均為3小時,對卵、幼蟲、蛹、成蟲殺蟲率達100%的結論。各蟲態抗藥力試驗,前期蛹(黃色)較卵高出2倍,較幼蟲高4倍,較成蟲高8倍。種薯熏蒸,溫度20℃,每立方米用藥45克,密閉5小時,5天后播種,對發芽和產量沒有影響。1957-1958年,在四川省示範溴甲烷熏蒸種薯,有效地解決了塊莖蛾隨種薯傳播問題。
1961年錢念曾總結國內外種苗檢疫熏蒸消毒處理的資料,撰寫“種苗檢疫熏蒸和消毒處理”一文,對開展種苗檢疫熏蒸和消毒處理起到了促進作用。
1961年,錢念曾主持關於蠟螟桿菌及蘇雲金桿菌的利用研究,論文發表於《植物保護學報》(1963),為中國開展蠟螟桿菌及蘇雲金桿菌防治蔬菜害蟲及玉米螟等,起到先導作用。
主要論著
1、錢念曾:《介紹一種防治穗谷害蟲專用熏蒸劑——氯化苦》,《農業推廣通訊》,1942,4(6)
2、錢念曾:《倉庫害蟲及其防治方法》,《北京:中華書局》,1950
3、錢念曾:《DDT及六六六實用手冊》,《北京:中華書局》,1951
4、錢念曾:《微生物、昆蟲、病理、獸醫、植物病害檢驗手冊》,華東衛生部印發,1952
5、錢念曾主編:《對內植物檢疫對象圖說》,北京:財經出版社,1956
6、錢念曾等:《對於開展我國植物檢疫試驗研究的初步意見》,《昆蟲知識》,1956:148~149
7、錢念曾:《種苗檢疫熏蒸和消毒處理》,《中國植物保護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1296~1309
8、錢念曾:《馬鈴薯塊莖蛾的調查研究》,《中國植物保護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522~530
9、錢念曾等:《馬鈴薯塊莖蛾的生物學特性和防治方法研究》,《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試驗研究資料匯集》,1961:1~25
10、錢念曾等:《溴甲烷熏蒸馬鈴薯種薯防治塊莖蛾研究》,《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試驗研究資料匯集》,1961:14~25
11、錢念曾等:《消滅甘薯小象鼻蟲為害技術措施的研究》,《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室試驗研究資料匯集》,1961:26~29
12、錢念曾等:《關於蠟螟桿菌及蘇雲金桿菌的利用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63,2(2):1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