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窯遺址

銅官窯遺址

長沙銅官窯又稱銅官窯、長沙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境內,為唐五代時期民窯,現僅存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大量釉下彩瓷器,證明了這裡是釉下彩裝飾工藝的發源地,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銅官窯遺址

銅官窯遺址銅官窯遺址
【銅官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望城縣銅官鎮至石渚湖一帶。南距市區27公里。此間沿湘江東岸5公里河濱,已發現瓷窯遺存19處,每處範圍最小約300餘平方米,最大約1萬餘平方米,總計約30萬平方米。根據發掘的地層關係和出土遺物上的紀年銘文,可知為唐代窯址。發現於1957年,後經1974年、1978年、1983年多次調查發掘,出土瓷器1萬餘件,分別收藏在長沙市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內。出土瓷器品種之多、形式之豐富,在唐代瓷窯中實為罕見。瓷器在裝飾藝術方面有特殊成就,尤其是釉下彩繪和釉下題詩題句,為研究唐代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學,研究唐代文學史和書法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彩繪為褐綠色,線條流暢,形象生動,人物、山水、花草、鳥獸,無不兼備。人物畫如"竹林七賢"罐、"蓮花太子"壺等,有吳道子畫風。山水畫在極為有限的畫幅內,表現出風旋浪急、水捲雲飛的洶湧動態和高遠無垠的境界,準確地把握了處理空間的技巧。花草畫主要描繪荷花、蘆葦等水生植物,簡潔淡雅,意境優美。鳥獸畫描繪動物品種繁多,所繪動物或佇立,或飛翔,或凝神覓捕,或戲弄花蕊,各盡其致,各異其趣。彩繪畫反映出銅官窯藝人高超嫻熟的繪畫技巧和即興抒繪的藝術造詣,是極有價值的唐代美術作品。在瓷器上題寫詩詞、諺語、格言或俗語,以書法藝術和詩詞的美學意味來裝飾瓷器,是銅官窯的一大創造。已發現的詩詞約100餘首,聯句和單句約30餘組,詩詞與題句多為不曾見諸著錄的唐代民間文學作品,反映了當時大眾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和生存狀態。該窯的瓷器曾廣泛流傳在江淮一帶,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亦有發現,英、美、瑞典等國博物館也藏有此窯精品。現窯址上還保存著一些兀立於山頭的"窯包"、依山而臥的"龍窯"、堆積遍地的瓷片。

相關條目

北京中新企業管理學院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協和大學
胡雅斯
謝覺哉故居
譚嗣同墓
新算學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