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稅

銀行稅 -----銀行屬金融保險業,納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等。

簡介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在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德國將為推行全球金融市場交易稅以及儘快退出經濟刺激計畫而努力。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稱,為彌補財政赤字,英國將開徵銀行稅。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在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德國將為推行全球金融市場交易稅以及儘快退出經濟刺激計畫而努力。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稱,為彌補財政赤字,英國將開徵銀行稅。

所謂“銀行稅”,大致可理解為對金融機構交易活動徵稅,設立專門基金,用於未來發生危機時對金融危機進行救助。目前G20內支持開徵全球銀行稅的主要為英國、法國和德國為首的歐洲陣營,反對派則為加拿大、澳洲、日本及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美國原本也傾向於支持開徵銀行稅,美國總統歐巴馬年初曾提議向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徵收“金融危機責任費”,但這一法案目前被擱置起來,短期內獲通過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國最新的傾向是提高銀行資本金規模和限制槓桿比率。

不過,在各國仍未對開徵銀行稅問題達成共識前,歐洲已先行一步。2010年6月22日,英國在新公布的財政預算中已率先提出對本國銀行徵稅。德國、法國也已相繼宣布,將在下一財年的預算中提出銀行稅計畫。英、法、德三國希望能在本次G20峰會上把銀行稅擴展到世界主要經濟體,為此還發表了聯合聲明,指出征收銀行稅“旨在確保銀行承擔他們對金融系統和整體經濟所造成的相應風險,鼓勵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減少風險”。

雖然各國對銀行稅的意見仍有分歧,但相信有一點大家都會認同,那就是金融監管改革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解決金融機構“大得不能倒下”的問題。以為首的陣營主要著重於事後救助,讓金融機構自己承擔錯誤造成的損失;反對陣營則希望通過事前監管,來遏制金融機構的過度冒險行為,防止危機再度發生。

與歐元的關係

英國聯合德、法3國於2010年6月23日聲明將開徵銀行稅,預計將會有更多的歐洲國家陸續跟進實施。此聲明趕在G20開會前宣布,不顧加拿大日本及澳洲的反對,因此,G20很難獲得一致支持。

英、德、法三國的財長於聯合發表公開信指出,課徵銀行稅旨在確保銀行做出公平付出,以便反映其帶給金融體系及經濟的風險,同時旨在鼓勵銀行調整其資產負債表以減少這類風險。

工商時報:英國財政大臣歐斯本周二證實,該國政府2011年起將對債務超過2 00億英鎊的銀行之高風險負債(排除第1級資本和獲保險存款)課徵 0.04%的稅,2012年稅率調高至0.07%。依此定義,被課稅對象涵蓋英國大型銀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在英國有事業的外商銀行。法國政府則承諾將把該國銀行稅細節編列進下個會計年度預算案中,訂於今年10月呈交國會。德國政府已於3月底公布該國銀行稅架構,訂於今夏提出立法草案,銀行稅將用於成立1個穩定基金。此外,不含捷克的歐盟會員國上周皆同意支持課徵銀行稅,以降低金融體系與經濟的風險,並且在金融風暴時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政府對當地銀行及外國銀行在當地的分支課徵銀行稅,此方案背後的意義是今後若遇上金融局勢的動盪不安,政府將有足夠的財力援助銀行,不必將負擔轉嫁給納稅人。瑞典好匯金融集團研究部對此方案有疑慮,因為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時,美國政府總共援助了738家金融機構,但其中的230家還是難逃倒閉的噩運。反觀加拿大,政府未出手援助任一間金融機構,但沒有一家銀行在金融海嘯時倒閉。因此我們認為,遇上金融危機時,一國的經濟體是否得以支撐須視銀行和監管體制是否健全,以及金融機構的經營作風是否穩健。以2008年的金融海嘯為例,雷曼兄弟的倒閉引爆了美國金融體系的不健全,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次級房貸反映金融槓桿乘數過大,一旦危機發生時,過去的投資全成泡沫,甚至許多投資人有疑問“錢都跑去哪裡了?”

除此之外,英國提出的方案是針對的銀行的債務課稅,而銀行的債務包括企業存款及儲蓄存款、同業存放、資金拆入、票據賣出贖回等,因此對高風險負債課稅,銀行可放款的資本就減少。然而,當政府緊縮政策退出後,銀行的可貸資金變成為經濟成長的推手,但由於銀行稅的政策迫使可貸資金短少,國內企業的投資勢必遭受緊縮,經濟體的復甦將更加緩慢。所以,認為與其加重銀行的負擔,不如監管單位嚴格審查把關,才不致使歐洲歷史悠久的金融體制倒退一大步。因此,我們預估歐元區的復甦將非常緩慢,進而影響歐元要站回強勢貨幣的時間也將拉長。

分歧

銀行稅銀行稅

分歧一
未來經濟是否二次探底:本次會議上,世界經濟持續復甦成為首要關注。多數財長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復甦脆弱,歐洲債務危機又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南非負責國家計畫委員會的總統府部長特雷弗·安德魯·曼紐爾就警告說,G20必須採取措施,以防止世界經濟二次探底。
尹增鉉認為,儘管現在全球經濟出現復甦跡象,但歐洲市場形勢令人擔憂。“為保證實現持續復甦,每個國家都應努力保證健康的財政平衡狀況,這樣才能給市場帶來正面影響”,尹增鉉說,“我們絕不能有半點懈怠”。
加拿大財政部長詹姆斯·弗萊厄蒂也認為,歐洲解決銀行問題,歐洲部分經濟脆弱的國家厲行財政整頓計畫、解決失業問題,對保證世界經濟持續復甦至關重要。
對此,法國經濟、財政與就業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說,當前第一要務就是穩定財政狀況。她說:“很有必要同時做三件事情:維持增長、整頓財政和改革。”
但美國財長蒂莫西·蓋特納對世界經濟前景卻表示樂觀。他說,“儘管有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但世界經濟目前增長動力更足,增長速度超出人們預期,因此更有能力成功渡過危機”。
分歧二
是否應全球徵收銀行稅:金融危機爆發後,G20一直致力於金融體制改革。本次會議上,美國提議在全球統一徵收銀行稅,以便讓金融機構補償危機中給經濟社會帶來的損失。這一提議得到歐洲國家的支持,但也引來反對聲音。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對此就表示反對。他說,G20有責任保證全球銀行系統未來可以自力更生,但金融危機爆發時各國情況各不相同,澳大利亞金融系統並未爆發像其他已開發國家那樣的問題,因此不準備徵收銀行稅。
印度財長普拉納布·慕克吉也表示,印度銀行業很好地抵抗了金融危機,因此不贊成徵收銀行稅。
另外,加拿大和巴西也明確反對。加拿大財長弗萊厄蒂認為,還有很多國家將加入反對行列。此前,加拿大總理哈珀曾公開表示反對徵收銀行稅。在本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召開前,哈珀與英法領導人會晤,勸後者放棄此計畫。他認為,與其徵稅,不如加強對金融部門的監管,因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限制銀行承擔更多的風險。
從一定意義上講,徵收銀行稅確實可以在金融危機爆發時起到穩定金融系統的作用。但對於各國來說,銀行業是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柱,如果開徵銀行稅,從短期看則又會提高成本、損害銀行的利潤,容易造成銀行競爭力下降,特別是銀行主導型的國家影響更大,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分歧三
是否應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在會議召開期間,G20的一名政府官員透露,各成員國在“提高銀行資本規模和時間”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稱,諸如美國這樣絕大部分通過市場融資的國家,希望銀行在其資產負債表中持有更多資本以防範再次爆發經濟危機;而像歐洲這樣通過銀行進行融資的地區則擔心,如果銀行擁有過高的準備金,將會對銀行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抑制。
根據G20成員國提交的報告,瑞士銀行預測,為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銀行業還需籌集最多3750億美元的新資金。
會議結束後,G20發表公報稱,與會各方承諾將迅速就加強資本流動性標準達成一致,同時要求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要更加健康透明,金融公司要改善管理。
G20在全球GDP總額中所占比例約為85%。在經歷了自大蕭條時期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以後,該集團已經給自己定下了最後期限,將在今年12月份以前就新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達成一致。

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摩根大通前董事總經理道格拉斯·艾略特認為,“相對於美國而言,任何會對銀行業造成衝擊的因素,都將給歐元區帶來不小的影響,因此,歐洲將會以保證金融系統穩定為前提,與美國就‘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成一致”。

認同

雖然各國對銀行稅的意見仍有分歧,但相信有一點大家都會認同,那就是金融監管改革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解決金融機構“大得不能倒下”的問題。以英、法、德為首的陣營主要著重於事後救助,讓金融機構自己承擔錯誤造成的損失;反對陣營則希望通過事前監管,來遏制金融機構的過度冒險行為,防止危機再度發生。

有批評觀點認為,開徵銀行稅會帶來道德危機,因為這將導致銀行在最終會獲救的構想下,肆無忌憚地參與高風險活動。金融危機期間,各國政府為了維護金融系統和經濟穩定,紛紛斥巨資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故再以道德危機作為反對開徵銀行稅的論據已站不住腳。

但不可否認的是,“銀行稅”無疑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補救措施。不過,從歷史的角度看,金融危機的爆發,猶如經濟周期起落般難以避免。除非我們相信人類貪婪及魯莽的天性能夠根治,否則要防止金融危機發生似乎有點痴人說夢。治標之法是我們當下唯一較有保障的做法,正如我們會為意外購買保險一樣,而購買了保險並不代表我們無需小心防範意外的發生。

評價

歐美難得一致
以往G20峰會的一個關鍵熱詞是“歐美分歧”,但是在全球銀行稅方面,美國和英法德三國觀點大體一致。金融危機中,政府動用納稅人巨額稅款去挽救“玩火自焚”的大銀行,這遭到民眾反對。歐美開徵銀行特別稅的目的,是讓銀行業自己為下場金融危機“埋單”。

英法德三國財長日前發表聯合聲明,意在峰會召開前推動銀行稅,三國稱“銀行業必須承擔一部分他們給金融市場和經濟所帶來的風險”。

英國新任財政大臣奧斯本證實,政府每年將徵收約合30億美元的銀行稅,2011年徵收額度為銀行高風險債務(即刨除核心資本和儲蓄款)的0.04%,2012年增加到0.07%。所有負債超過200億英鎊的銀行都要繳稅。

德國已制定銀行稅方案,即將提交內閣。政府計畫每年將徵收10到12億歐元,所得將建立一個金融穩定基金。法國銀行稅計畫預計將在10月份提交給議會。

在銀行稅上美國動手最早,歐巴馬政府年初即宣布未來十年將徵收1170億美元的銀行特別稅,即銀行負債規模的0.15%。不過法案在國會暫時受阻。

反對聲浪不小
雖然大西洋兩岸力推銀行稅,但是這一計畫遭到了G20部分成員的反對,反對者大多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大衝擊,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已公開反對全球範圍內針對銀行業徵收特別稅。
值得一提的是,多倫多峰會的主辦國加拿大在反對者行列。該國財長弗萊厄蒂表示,此舉只能治標不治本。
河北經貿大學財稅學院院長古建芹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全球統一的銀行稅達成的可能性較小。以往中國還沒有出現過根據國際會議的協定開徵新稅的案例。古建芹認為,採用一種常態性的稅收措施來應對偶發性的金融危機,其合理性值得商榷,在國內銀行業,可以通過完善現有的風險準備金制度達到抵禦風險的目的。
實際上,不要說在國際社會,銀行稅在歐盟內部也存在實施上的分歧,比如到底是為基金湊錯資金,還是形成“旱澇保收”的政府收入。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對媒體坦承,全球銀行稅在國際上還存在不確定性,“我會努力推動,但是現在還不知道結果。”
中國自有招數
巧合的是,中國監管機構的措施,和上述反對全球銀行稅的聲音相一致。面對全球經濟存在的疑慮和風險情況,中國銀監會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對於國別風險進行分類,並計提0.5%到50%不等的國別風險準備金。所謂國別風險,就是某一國家和地區意外狀況導致金融機構在該國遭受壞賬損失。
銀監會表示,儘管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資產比重小,但隨著國際化進程推進,國內銀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遭受損失的風險在加大。

呼籲大幅削減預算赤字
“最近國際經濟事件顯示可持續財政的重要性,各國有必要以各自方式採取可信的、有利於增長的財政健全措施。財政問題嚴重的國家必須加快財政結構調整的速度。”G20會議公報認為。
公報說,可持續的平衡增長合作框架是支持世界經濟復甦和實現中期共同目標的重要機制。本次會議審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提出的政策預案和世界銀行的中期報告,並以此為基礎提出多種政策方案,,這些方案將被提交給6月下旬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
公報說,與會各方同意為加快金融領域復甦和改革而努力。金融領域復甦是世界經濟復甦的核心因素,因此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要更加健康透明,金融公司要改善管理。各方承諾將迅速就加強資本流動性標準達成一致,並建議由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在今年11月二十國集團首爾金融峰會前提交經過各國一致同意的標準。
此外,據外媒報導,在稍後將作為包括歐巴馬在內的各國領導者談話提要的一項聲明中,20國簽署了針對歐洲的救援政策,以及通過加強內需及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往來重新平衡增長勢頭。這項協定就金融改革的若干細節達成一致,呼籲加快金融監管改革,大幅削減預算赤字

發展前景

二十國集團(G 20)第四次峰會將於6月26日至27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從第一次G 20峰會拷問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泡沫,到當前第四次G 20峰會“會診”全球經濟,歐洲大陸成員國儼然因債務危機接過了需重點醫治的“專家號”。可以預見的是,在國際金融監管、金融機構改革、退出機制等議題討論中,各與會成員國也不得不考慮當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陰雲對全球經濟的威脅。

而目前歐洲的成員國方面,除了在緊縮財政措施上比較齊心外,在踏上第四次G 20峰會的路上已顯現出諸多不團結,不僅不利於自身經濟復甦,也將拖累本次的G 20峰會達成實質性共識。
共同“緊縮”赴會
“緊縮”將成為本次峰會歐洲大陸的主題詞。控制經濟刺激政策造成的赤字膨脹問題,成為許多國家關注的重點。
在歐洲,儘管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推出7500億歐元的救市計畫,但債務危機依然令人擔憂。歐洲議會議長布澤克近期表示,債務危機是目前歐洲國家面臨的頭等大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闡述多倫多G 20峰會上主張的致信中說道:“債務危機當頭,歐盟不得不加快退出步伐,提前結束經濟刺激,轉而緊縮財政,以重塑市場信心。雖然緊縮財政對於應對債務危機是必要的,但歐盟國家掀起的財政緊縮浪潮卻給歐盟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也引發了美國等其他經濟體的擔憂。”

根據歐盟統計局4月份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16國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分別達到其G D P的6.3%和77.8%,大幅超過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60%的上限。

在巨大的債務危機壓力下,近期,歐元區國家紛紛實施緊縮政策。希臘西班牙加大了削減赤字的努力。英國首相卡梅倫承諾大幅削減赤字。德國總理默克爾公布了800多億美元的緊縮計畫,在未來四年提高稅收,減少政府開支和補貼。法國則宣布計畫在未來三年里削減450億歐元公共開支。雖然歐元區財長會議就75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及歐元區“金融安全網”的最後細節達成了一致,為其他可能像希臘一樣陷入危機的國家得到救助掃清了障礙,但仍有悲觀者擔心,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導致世界經濟二次探底。
銀行稅方案恐難產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盟一直是G 20中主張加強金融監管的“急先鋒”。債務危機更是推動歐盟掀起了新一輪監管風暴。但日前歐盟力推的金融監管改革內容———徵收銀行稅,歐盟成員國對方案細節的意見分歧明顯,所以現在看來,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范龍佩決心在G 20會議上說服各國領導人實現全球統一徵稅的目標難以達成。歐盟領導人日前對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的銀行業徵稅倡議表示支持,但對於徵收方式和開徵時間仍意見不一。默克爾表示:“我們(歐盟)已達成一致,需要建立一個針對金融機構的稅收體系,以便實現對責任的公平分擔。”默克爾同時表示,徵稅計畫的實施將讓“那些導致危機的罪魁禍首悉數償還”。

自行推出銀行稅徵收計畫的英國反對在整個歐洲範圍內推行統一規定。愛爾蘭擔心額外徵稅加重本國銀行的困境。歐元集團主席容克的態度比較謹慎,他說:“如果不能在整個歐洲層面或歐元區層面討論銀行稅,我們將在G 20層面討論———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個意見。”據路透社報導,一位外交人士質疑徵稅規模和稅款的使用,“可以說大多數人都同意這個主意,但仍有很多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歐元區以“兩級制”分裂?
在G 20峰會上討論全球經濟問題時,身處歐元區的峰會成員國難免分心於歐元的命運。並且外界猜測,歐元區正在醞釀分裂的衝動,這對在全球復甦進程中已經落後的歐洲大陸經濟形成又一打擊。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中最發達的法國和德國兩國,正研究把歐元改為“兩級制”,讓經濟實力較強的北方國家與較弱的南方“歐豬”五國(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劃清界線。德、法銀行擁有的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愛爾蘭的風險敞口將近9580億美元,占歐元區銀行1.58萬億美元曝險部位的61%,其中1740億美元為主權債。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導,德法高層都認為,假如歐元區再爆發類似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歐元區國家恐無力應付。歐元區國家雖然能夠救希臘,卻無法再對西班牙伸出援手,又不能坐視西班牙破產。歐元是否分裂為兩級的關鍵時刻在今年9月,西班牙有高達800億歐元的外債將到期,必須發債融資以支付外債,假如市場不肯買賬,必會引發德、法的反應。法國總統薩科齊原本對兩級制歐元興趣缺乏,但西班牙恐怕步希臘後塵,使其分攤挫折,因此下令官員進行研究。討論中的方案是把德、法、荷蘭、奧地利丹麥芬蘭等國列為“超級歐元區”,希臘、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愛爾蘭等所謂“歐豬”五國列入第二級。這等於是在歐元區內成立“新單一貨幣區”,雖然舊歐元會大幅貶值,但經濟實力較強的北方國家可免於受別國債務拖累,南方國家也不必被趕出歐元區而獨自承受金融危機。歐洲官員表示,德法兩國曾研究把經濟表現不佳的國家踢出歐元區,但歐洲各銀行對南歐國家的風險敞口太高,驅逐任一歐元區成員國,只會使其他國家陷入更嚴重的金融災難,不得已轉而考慮“兩級制”歐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