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項齒突蟾

金項齒突蟾

金項齒突蟾(學名:Scutiger chintingensis)屬無尾目,鋤足蟾科。雄性長約42mm,雌性約長51mm。背部皮膚表面呈棕紅色、金色或橄欖色,並有斑點,斑點不規則排列,形成交疊的腺;有非常尖的小顆粒。該物種只在四川分布,數量稀少,而且隨著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它們的數量逐漸減少,已被列為瀕危物種。成體生活在洞穴中,到了晚上出現。繁殖季節為每年5月下旬-6月初。

基本信息

簡介

齒蟾屬,鋤足蟾科角蟾亞科的一屬。齒蟾是中國的特有屬,現有13種。

分布地區

主要分布於四川西部和南部、雲南西北部、貴州北部和湖北的利川等地。

特徵

雄蟾胸部有1對刺團,繁殖季節後多脫落。股部多有股腺。瞳孔縱置舌後端有缺刻。上頜有齒。背麵皮膚多粗糙。

生活環境

成體以陸棲為主,多生活在樹木叢生的山溪附近。齒蟾白天常隱蔽在溪邊朽木下、有苔蘚腐葉的泥洞或石隙間。夜出活動,多爬行,行動緩慢。繁殖季節進入溪流內。蝌蚪底棲在溪流水盪石下,以水藻等為食。經1~2年完成變態。紅點齒蟾大多棲於石灰岩溶洞內的溪流附近,可在離洞口數十米深的黑暗環境中生活。蝌蚪全長可達120毫米,在洞內長期無光條件下生活,皮膚顏色透明,內部器官清晰可見眼小。如將它置於光亮處飼養,體色漸深,內臟不易看清。

資料

現以加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