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瑣志九種

金陵瑣志九種

《金陵瑣志九種》是2008年4月1日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陳作霖、陳詒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金陵瑣志九種(套裝全2冊)》由《運瀆橋道小志》、《鳳麓小志》、《東城志略》、《金陵物產風土誌》、《南朝佛寺志》、《炳燭里談》、《鍾南淮北區域志》、《石城山志》、《金陵園墅志》組成,內容涉及山川、里

金陵瑣志九種
巷、街衢、橋樑、寺廟、祠宇、園林的變遷,手工業的發展狀況以及風土人情的變化,是研究南京歷史和地名的重要鄉邦文獻。

編輯推薦

《金陵瑣志九種(套裝全2冊)》是清末民初南京著名地方文史專家陳作霖、陳詒紱父子共同撰寫的有關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鄉邦文獻。

《金陵瑣志九種(套裝全2冊)》為“南京稀見文獻叢刊”系列之一,全方位、多視角地展示南京文化的深層內涵和豐富魅力;讀者對象是廣大知識分子、各級黨政幹部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兼顧學術研究、知識普及於一體。

目錄

運瀆橋道小志

鳳麓小志

東城志略

金陵物產風土誌

南朝佛寺志

炳燭里談

鍾南淮北區域志

石城山志

金陵園墅志

本境動物品考

序言

南京是我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將近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號稱“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地方文獻是中華歷史文化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我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民風民俗的重要資料。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的要求,配合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做好歷史文獻整理出版工作,不僅有利於傳承、弘揚南京歷史文化,提升南京品位,擴大南京知名度,也有利於當前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

長期以來,南京地方文獻還沒有系統地整理出版過,大量的南京珍貴文獻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和民間。許多珍貴的南京文獻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有的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湮沒無聞。廣大讀者想要查找閱讀這些散見的地方文獻,費時費力,十分不便。為開發和利用好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充分發揮其資治、存史、教化、育人功能,南京出版社聯合南京市鼓樓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組成叢書編委會,組織了一批相關專家和人員。

文摘

豬肉,中國人貴賤之通食也。金陵南鄉人善豢之,軀小而肥,俗呼駝豬。歲暮始宰,以祀神、供賓客、給年用,非市中所常有。其皮厚肉粗,間雜以臭惡者,皆販自江北之豬,必稍稍飼之然後殺,始無此病。業此者謂之屠戶。日出時,踞厚木之大砧塊分之,懸諸鉤以俟買者,謂之案子。食時則徹去。取豚蹄、舌、尾、腸、肚人於釜熬,陳久之汁浸之,烹之列於案,謂之熟切。晚餐者資之。或有取肉數片置諸小缶,入水滿之,不用鹽,納於爨火中與飯同熟,謂之罐肉。南門橋飯鋪中所具,以供往來行旅者也。

羊有二種:綿羊大尾而肥;山羊駢角而擅,以連皮、剝皮分之。唯冬月始入市,他時則否。屠牛向有厲禁,回民每於下浮橋、七家灣等處竊賣之。皮則乘日未出時,在笪橋南交易,皮市街得名以此,今日評事,訛矣。私宰之律,近雖因外國人饋牢而弛然,居人食此者,卒鮮。

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么鳧、稚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畜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殺而去其毛,生鬻諸市,謂之水晶鴨;舉叉火炙,皮紅不焦,謂之燒鴨;塗醬於膚,煮使味透,謂之醬鴨;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至冬則鹽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喜購之,以為饋獻。市肆諸鴨除水晶鴨外,皆截其翼、足,探其肫、肝,零售之名為四件。唯雞亦然。桶子雞者,冬日之珍餚也,味與初春鹽水鴨同。其腹中所有殖而沽之,日雜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