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剛台鎮位於河南省邊陲的商城縣,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商城縣四顧墩鄉更名為金剛台鄉的批覆》,從2007年8月起,該縣四顧墩鄉更名為金剛台鄉,2015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廳豫民行批〔2014〕49號檔案同意金剛台鄉撤鄉建鎮,實行鎮管村體制,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金剛台鄉更名後,該縣及時做好變更手續、統一印章、牌匾等相關工作,並充分發揮“金剛台”的品牌效應,積極宣傳,努力提高金剛台景區的知名度,以促進旅遊經濟快速發展。是一個山區鄉、老區鄉、旅遊鄉。全鄉總面積9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00畝,山林面積71600畝,水域面積2600畝, 金剛台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13所,中國小教師217人,在校學生4812人。 金剛台鄉是典型農業鄉,盛產無公害水稻、小麥、油菜,現有小雜果6000多畝,茶葉8500畝,板栗3000畝,桑蠶2000畝,中藥材2000畝,支柱產業有旅遊、小雜果、茶葉、板栗、桑蠶等,有色金屬鉬、石灰石蘊藏豐富。動植物種類有2000多種,其中黑鸛、白冠長尾雉、金錢豹、大鯢、穿山甲和大別山五針松、銀杏、香果、杜仲等80餘種動、植物被列為國家、省重點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特別是園區內有商城特有的兩棲類新屬新種鯢——“商城肥鯢”;有商桔梗、天麻、茯苓、二花等中藥材,產山漆、油桐、木耳、油茶、獼猴桃等。2007年底全鄉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37元。
金剛台鎮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高地。鄉黨委政府心繫於民,致力發展,著力調整產業機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全鄉已建成優質生態雜果600畝,生態無性系茶園8500畝,高產經濟林5000畝,板栗3000畝,中藥材2000畝,蠶桑2000畝,形成了生態林果經濟、生態糧油經濟、生態養殖經濟和勞務經濟等 四大經濟發展板塊。
擁有“金剛碧綠”國際金獎茶等知名品牌。其中茶產業開發、以沼氣池建設為中心的循環 經濟、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等工作成為全市工作的亮點,連續承辦了市縣現場會。全鄉新農村新居規劃全部完成,35%的人口進入集鎮,全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民民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金剛台鎮是一塊投資興業的熱土。鄉黨委政府模範執行“五禁止”、“十不準”,最佳化投資興業環境。全鄉累計完成鄉、村組路硬化220公里,100%的行政村、35%的村民組通柏油路(水泥路),形成外接滬陝高速,內部四能八達的交通網路。建成移動通訊基站7個,程控電話機房4座。集鎮建設功能完備。
行政區劃
2013年,四顧墩鄉轄12個村委會:橫山村、胡太村、南樓村、王灣村、四顧墩村、王坳村、朱裴店村、盧店村、河口村、劉小坳村、連二塘村、杜畈村。247個村民組,27000人。
資源狀況
氣候地形
金剛台鎮屬淺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山巒重疊,河流縱橫。相對海拔高度200-705。境內東南部地處深山,占全鄉總面積的15%。淺山、丘陵部分,地勢起伏平緩,開闊之處是平畈,狹窄之處是高差10-20米的窪地,而以山地和丘陵所占面積最大,呈山地地貌特點。年平均光照時數為1954.8小時,占年可照時數的44%。金剛台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四季分明,主要特徵是: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一般冬夏兩季長(各歷時120天),春秋兩季短(各歷時63、62天),且季節轉換較快。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年降水量多在1250毫米左右。
土地資源
據1997年航測,全鎮土地總面積116535畝。其中耕地27640畝,園地2533.5畝,林地61470畝,水面4249.5畝,居民設施用地238.5畝,未利用土地13365.5畝(裸土地4.9畝,灘途面積2341.2畝,荒草地9080畝,其他1939.4畝)。
植物資源
(一)主要用材樹種用材種類有喬木100多種,灌木600多種。其中材質優良,價值較高的有:馬尾松、杉、栓皮櫟、楓楊、柏、椿、榆柘、桑、檀(有紫、白兩種)、楝、槐、梧桐、柳、枸(一名小橡子),以及引進的刺槐、泡梧、濕地松、火炬松、水杉等。馬尾松多為天然次生林,是荒山造林和主要用材樹種。杉為境內傳統樹種,連片生長500畝以上的有連二塘村林場,全鄉僅有的濕地松樹種也在連二塘村林場,場內林木茂密,被譽為“森林公園”。柳、泡桐、椿、楝、槐(含刺槐)多為房前屋後栽植。檀多見於境內東南深山區 。
(二)果樹境內有各種果樹100多種,金剛台鄉已成為全縣雜果基地之一。板栗、桃、李、杏、梨、柿子、石榴等在各村均有。野生果樹多生於鄉東南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區,其品種與數量今亞於昔。現存的主要有獼猴桃(楊桃)、野山楂、茅栗子、山杏、山桃(毛桃子)、山核桃、山葡萄、山櫻桃、山李子、胡頹子(綠豆果、羊奶子)等10餘種。
(三)特用植物1、油料植物木本油料植物有油桐、油茶、烏桕(又名木子)、漆樹、紫穗槐、山皂角、核桃楸、油松等。其中:油桐、油茶、烏桕、漆樹經濟價值較高。油桐、烏桕散見於各村山旁地邊,桐籽榨油,謂之“桐油”;烏桕外層加工溶化後為“皮油”,內籽榨油謂之“梓油”。油茶籽榨油為“茶油”,是降血脂的最好食用油。草本油料植物,作為農作物耕作的有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野生的香薷、蒼耳、牛蒡子等。2、纖維植物纖維植物以棉花最常見,次為苧麻、紅麻等。野生可供紡織的有萱麻(亦稱野萱麻)。供造紙用的有芫花、竹等。供編織及繩索的有拉拉秧、柳條、荊條、藤條等20餘種,最常用和最常見的還是以竹製作的編織品為多。3、芳香油植物用於食品的有香薷、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茉莉花等。用作化裝品的有荊芥、臘梅、梔子花、側柏等。用於藥物的有菖蒲、白蘭花等。
(四)藥用植物藥用植物在全鄉分布廣、種類多、藏量豐,有1000多種,以東南山區為多。主要有麥冬、夏枯草、香附子、沙參、茯苓、桔梗、二花、紅梔、靈芝、鳳尾草等200多種。珍稀名貴的有銀耳、天麻、石斛、獼猴桃、天竺桂、玉蘭(木蘭、辛夷)、七葉一枝花、麥斛等。 (五)、觀賞植物木本觀賞植物有紫荊、紫薇(又名百日紅)、杜鵑花(亦稱映山紅)、芙蓉(又名木蓮花)、木瓜、瓜子黃楊、垂柳、木槿、枸杞、梔子、桔梗、翠柏、銀杏、月季、梅、夾竹桃、桂花、茉莉、無花果、石榴等。草本觀賞植物有芍藥、菊花、射干、美人蕉、水仙、文竹、大麗花、仙人掌、石蒜、百合、瞿麥等。
(六)水生植物塘、堰、久水田多有水生植物,主要有野菱、萍蓬草、漂浮草、水浮蓮、蝦鉗菜、水芹菜、鴨舌草、稗子草、茭白、荸薺、野荸薺等100多種。
(七)竹類主要有毛竹、桂竹、水竹。桂竹、水竹分布廣,毛竹多在海拔500-800米處。劉小坳景區的毛竹園,在金剛台北半山腰,成為一大景觀。珍稀品種有紫竹、金絲竹、苦竹、斑竹、羅漢竹。
(八)食用菌類主要有木耳、香菇、草菇、平茹、野蘑菇等。諸菇性喜溫暖濕潤。年高溫多雨季節,鄉境山區丘陵各種野生菌類頻生,民采入戶,因其富含蛋白質,為美味佳品。除自然菌類外,20世紀70年代就進行人工培植黑、白木耳和香菇、平菇等。黑、白木耳作為土特產,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平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和糖,並含有抗癌物質。
(九)耕作植物糧食類:水稻、小麥、玉米、紅薯、蕎麥、大麥、綠豆、碗豆等。自20世紀90年代栽種雜交水稻後,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畝產千斤以上,增產40%。小麥高產品種在不斷更新,畝產在700斤以上。蕎麥、大麥的種植已經不多,僅東南山區在山地上有少量種植。蔬菜類:青菜、白菜、蘿蔔、南瓜、豇豆、茄子、番茄、辣椒、葫蘆、蔥、蒜、韭等20多種。瓜類:西瓜、密瓜、菜瓜。
(十)飲用植物飲用植物有茶葉、二花、菊花等。其中茶葉飲用最為廣泛。茶葉生產為金剛台鄉支柱產業之一,年產乾茶60噸,其中“金剛碧綠”乃茶中精品,暢銷國內市場。
礦藏資源金剛台鄉境內已知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有4種,礦床和礦點6個。主要有鉬、黃銅、石灰石、花崗石。其中開採的有石灰石、花崗岩。
地方藝術
杈傘舞
金剛台鄉是著名的老蘇區,在當地民眾中最為流行的杈傘舞,據考證,杈傘舞從唐代流傳至今。杈傘舞又叫“火靈子”或“圍燈”。系九人集體表演的群舞。主要道具是以竹、彩紙紮成的上似蓮花,下似羅傘式的杈傘。扎制方法是將竹棍上段破為12瓣,下半段為傘把(3尺左右),再編個直徑為50厘米的圓圈,用4根竹瓣編成井字形縛在圓圈中,卡在12瓣竹篾中間,將其中8瓣分別紮成4個蓮花瓣,每方留一根竹篾為花蕊,中間空隙可點蠟燭。然後用彩紙糊好,圓圈則用紅布縫成圍裙釘牢,四方各加一飄帶,再用絲織彩穗沿圍裙鑲一層邊即成。
人物
有“老桿兒”(領舞),即掌杈傘人,扮一風趣的老漢,一手掌杈傘,一手持蒲扇,口銜哨子(指揮用)。有“四梳”女角,舊時男扮女裝,用黑紗手帕包頭,好象姑娘梳的獨辮,故得名“四梳”,俗稱“蠟花”或“花鼓娘子”,畫俊臉,用紅綠彩束一朵花系在前額,著彩前褲,穿繡花鞋,腰系圍兜,左手拿花巾,右手持彩扇。有“四挎”男角,因早先男角挎花鼓,後改為挎彩,故名“四挎”,俗稱“花鼓腿子”,畫俊臉,用紅巾或黃巾包頭,蝴蝶結紮在面,著花邊舞衣,腰系紅彩,手握一對木梆或花棍。
舞蹈
舞蹈分大場小場兩種。大場為兩段結構。第一段由“老桿兒”引“蠟花”和“花鼓腿子”出場,領舞以“踢四場門”、“拜四方”、“烏龍擺尾”、“單滾球”、“雙滾球”、“編花亮間”、“單道牆”、“雙道牆”、“鐵練子”、“單軲轆線”、“雙軲轆線”、“剪子股”、“單線拐子”、“雙線拐子”、“里套金錢”、“外套金線”、“雙兔奪窩”等近20種名目組成的各種圖形、隊形。第二段由“老桿兒”喝住鑼鼓“打杈”,“打杈”即說壓韻的板詞,板詞由“老桿兒”即興編作,或說傳統的順口溜短段。詞的內容多為恭維、吉祥詼諧之詞,眾和以助興。“老桿兒”還隨時發問句,眾人反問名“咋的”,“老桿兒”自問自答後,眾和“對對對”等答句。煞住杈詞後,對對男女邊唱邊舞,“老桿兒”根據情況煞唱收場。
經濟發展
商城縣金剛台鄉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著力做強六大經濟板塊,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旅遊
金剛台鎮是一塊旅遊勝地。這裡生態完美,自然景觀神奇瑰麗,人文歷史厚重,楚風與豫韻相伴,紅、古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構成豫南獨有的集地質景觀、紅色遺蹟、自然生態、古風古韻四位一體的絕佳旅遊勝地。自2004年開發以來,現已擁有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精品景點——紅軍洞群、國家級生態保護區等一批“國”字號品牌。2007年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後,景區又被授予全國百家晚報攝影基地、武漢大學校外實驗基地、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電影《八月桂花遍地開》外景拍攝地,承辦了“中國人壽6.16客戶節”等大型活動。景區旅遊“六要素”齊備,國家AAA級景區,金剛台鄉正成為遊客新興的旅遊目的地。
該鄉以構建旅遊品牌鄉為目標,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整合資源,建好景點,擴大宣傳,最佳化服務,吸引投資1500餘萬元,做大做強旅遊經濟,帶動350人就業,年接待遊客20萬餘人次,消費收入300萬元。
林果
全鄉累計發展林果面積6000多畝,農戶從退耕還林和雜果銷售收入中戶均增收近100元。
勞務經濟
金剛台鎮跳出農業抓“三農”,大力組織農民工有序輸出,發展壯大勞務經濟,全鄉2007年輸出勞動力9000多人,勞務收入近1億元。占當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6%。
一是與實施富民強鄉戰略相結合。該鄉將勞務經濟發展作為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來抓,成立工作機構,制訂科學規劃,出台激勵措施,提供優質服務,全力為農民工有序流動提供保障,使該鄉富餘勞動力輸得出、站得穩、富得快。
二是與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相結合。該鄉抓住政府免費培訓農民工的機遇,切實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為民眾脫貧致富送去“金鑰匙”。已派出市縣以上扶貧技校學習500餘人,並根據勞務輸出走向,在鄉建立縫紉培訓基地,年培訓人員約700人,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及時發布培訓信息,較好地保證了勞務輸出的質量和效益。
三是與實施“金橋工程”相結合。該鄉在外出務工人員集中地的上海、杭州等地建立三個黨支部,使外出務工黨員離家離鄉不離黨,同時建立起工會等組織,並切實發揮了作用。收集務工地勞務需求信息,帶出家鄉民眾,帶活地方經濟。“金橋工程”帶出務工人員2000餘名。
該鄉通過提供信息,規範引導,加強培訓,強化維權,成建制輸出建築、餐飲、縫紉、駕駛、商貿等勞務大軍近9000人,年穩定收入9000萬元以上,90%以上的農戶依靠務工過上了富裕生活。
民營經濟
該鄉堅持輸出與回歸併重的原則,通過政策吸引、親情感召、事業積聚,積極引導外出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由於資源優勢明顯,扶持措施得力,已有金剛科技制磚廠、弘運客運公司等一批外出務工人員創辦的企業落戶該鄉,總投資1000餘萬元,新增個體工商戶135家,就地安置就業人員100多人,帶活了一方經濟,成為鄉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金剛科技制磚廠、東升針織廠、榮迪燈飾廠紛紛進駐,民營經濟蓬勃興旺。
生態特色
該鄉狠抓糧食安全生產,大力發展無公害生態優質糧油,優質糧油種植面積17000畝,農業機械化生產率達到35%。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推進茶葉、板栗、蠶桑、中藥材基地建設,其中桑蠶生產多年穩居全縣大鄉地位,杜畈等專業村戶均增收200元;大力發展淮南豬、麻鴨、土雞、淮山羊和地方魚蝦等生態特色畜禽和水產品的養殖,並逐步開發成為對外銷售的旅遊商品。
循環經濟
該鄉按照建設一個沼氣池,帶活兩個產業體,文明富裕一家人的要求,建成沼氣池200餘個,農村“一廁三改”有序推進,促進畜禽養殖,反哺糧油生產,淨化生活環境。12座小型二類水庫和65座萬方大塘全部被農戶承包養殖地方魚蝦。全鄉畜禽養殖規模戶達到317戶,戶均存欄1頭豬,30隻雞鴨
金剛台茶葉
扶持茶葉等優勢農業產業發展,拉長產業鏈條。茶葉生產為金剛台鄉支柱產業之一,年產乾茶60噸。
金剛台屬於山地丘陵地區。這裡山勢雄偉,群峰挺立,高聳入雲,峽谷流水潺潺,瀑布布滿山間,千峰萬壑,雲遮霧障,構成一幅峰恃雲幻、峰雲相依的自然奇觀,更兼春天產茶期,漫山山花燦爛,香氣盈野。這裡雲霧響泉、山花芳香、山陰高寒、清氣沃壤,共同孕育金剛台肥壯柔嫩、品質超絕的茶芽,為製造獨具風格的金剛碧綠名茶提供了優異品質的先決條件。
“金剛碧綠茶”碧蓮峰茶場就在這海拔千米之上的高山上。金剛碧綠外形扁直挺秀、色翠顯毫、湯色碧綠、滋味鮮爽,乃茶中精品,暢銷國內市場。1990年在河南省名優茶鑑定會上,被認定為河南省新名茶。1999年在杭州國際茶葉博覽會上,獲國際名茶金獎。開發“金剛碧綠”註冊品牌茶,做大龍山茶葉生產合作社等茶葉產業鏈條,全鄉95%以上茶農加入合作組織,統一生產,統一製作,統一銷售,茶葉生產效益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