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皮
名稱:野豬皮
類別:外用藥
拉丁:Wild Boar fur
藥用部位:動物的皮
產地:全國均有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捕獲。將野豬皮剝去脂肪及豬毛,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平;甘、鹹;歸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潤肺,解毒療瘡。用於虛癆咳嗽,鼠瘺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5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功用主治】《綱目》:"燒灰,塗鼠瘺惡瘡。"
來源:野豬
科屬:豬科野豬屬
形態描述:體長約1~2米,體重約150千克,最大的雄豬可達250千克,雄比雌大。外形與家豬相似,吻部十分突出。雄豬的犬齒特別發達,上、下頷犬齒皆向上翹,稱為獠牙,露出唇外;雌豬獠牙不發達。四肢較短。尾細。軀體被有硬的針毛,背上鬃毛髮達,長約14厘米,針毛與鬃毛的毛尖大都有分叉。毛色一般為棕黑色,面頰和胸部雜有黑白色毛。幼豬軀體呈淡黃褐色,背部有6條淡黃色縱紋,俗稱“花豬”。
生態環境:多棲息於灌木叢,較潮濕的草地,或闊葉及混交林中。夜間或晨、昏活動。性極兇猛,一般結群活動。雜食性,以幼嫩樹枝、果實、草根、野菜、腐肉等為食。亦盜食農作物。分布很廣,遍及全國。
另: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意譯名
滿族人十分喜歡用各種動物名或動物身體的某個部位來給新生兒命名. 比如清初正黃旗人舒穆祿氏楞格里,意思是“碩鼠”。
努爾哈赤,按照滿文的本意,是“野豬皮”的意思。
努爾哈赤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大兒子長成人後,能象森林中的野豬一樣勇猛,象野豬皮(厚,堅韌)一樣堅韌不拔,耐穿耐磨。
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意是“小野豬”,另一弟弟雅爾哈齊,其意是“豹皮”。 滿語nuhecijqk奴可齊],意為野豬皮。shur hajqk舒爾哈[齊]],意為小野豬皮。yarhajqk雅爾哈[齊]],意為豹皮。
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多爾袞,即dorgon,意為獾。其侄阿敏之子固爾瑪渾,即guul —mahuun,意為兔子。
其嫡長孫杜度,即dudu,意為斑雀。其外甥庫爾纏,即kuurcan,意為灰鶴。上述努爾哈赤家族中兄弟、子孫、外甥的名字,都同動物有關。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多棲息於灌木叢、較潮濕的草地或混交林、闊葉林中晨昏或夜間活動;性極兇猛;一般成群活動。雜食性,植物根莖、野果、動物屍體及各種昆蟲均食,亦盜食農作物。
資源分布:分布幾乎遍及全國。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呈不規則的塊狀,皮厚0.9-2cm,外表面灰黑色,密布細小的顆粒狀突起及較深的皺褐,並帶有較多黑色粗壯的硬毛。內表面較光滑,無纖維狀露出物。斷面黃棕色,較粗烽,半透明,表面顆粒突起較鈍,質堅硬,味鹹微腹。
顯微鑑別,表皮橫要面,表皮顆粒突起常呈單粒,或2-3個成一群,具環紋,內含棕色物,於中心常呈放射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