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宋慶齡舊居陳列館為抗日戰爭時期(1942—1945)宋慶齡的寓所和“保衛中國大同盟”中央委員會舊址。占地898平方
米,建築面積665平方米,由主樓、後樓、防空洞等構成,共展出實物和歷史照片110件,為AA級旅遊景點。重慶宋慶齡舊居位於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是重慶市[1]重要的抗戰文物遺址,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級旅遊區(點),全國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
基本情況
宋慶齡舊居位於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原3號)。故居由主樓、後樓、防空洞等建築設施構成,磚木結構。室內展出的實物和歷史照片等共110件,反映了1942-1945年宋慶齡在渝期間,重新組建保衛中國同盟委員會並擔任該會主席,致力於國共合作,爭取國際援助,輸送物資救助傷員、孤兒和難民,全身心投入抗日戰爭的歷史事跡和她對中華民族的傑出貢獻。1992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宋慶齡舊居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建立宋慶齡舊居陳列館,次年4月正式向中外遊客開放。
景區亮點
《復原陳列展》現已對宋慶齡的辦公室、臥室、盥洗室、警衛室、“保盟”總部辦公室、會議室等進行復原陳列,再現了當年典雅、簡樸的風貌。
在舊居底樓陳列有《宋慶齡生平事跡展》,一樓原會客室和客廳內陳列有《宋慶齡在重慶》文物資料展覽,展覽從重建“保盟”中央積極爭取國際援助、組織募捐賑濟難民傷兵兒童、輸送物資大力支援敵後抗戰、竭力維護第二次國共合作等方面,展示了宋慶齡為中國抗戰事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建樹的豐功偉績。
宋慶齡有關活動
抗日戰爭時期,宋慶齡曾兩次來到重慶,在重慶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慶齡在她兩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戰時首都重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是當時傳媒議論的中心。但是,宋慶齡決定赴重慶,不是因為三姊妹的私人關係,而是為了聯合抗戰,是用行動實現其團結、統一、聯合抗戰的理想。宋慶齡在《渝行觀感》的談話中闡明了她的這一觀點。
宋慶齡一到重慶,在姊妹的陪同下,在短短的幾十天裡看望收容在重慶兒童保育院的難童。又一同前往歌樂山第一兒童保育院看望戰爭中收容的孤兒,到“傷兵之友”社總醫院——第五陸軍醫院慰問傷兵。她不停地外出視察,接見婦女代表,撰寫文章和信件,觀看孩子們的演出。充滿了對祖國命運、婦女和兒童的關切。5月9日,宋慶齡隨姊妹飛回香港。此次三姊妹之行,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被看成是中國團結抗戰的象徵。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0日宋慶齡在廖承志等中共人員的幫助下,從香港來到重慶。宋慶齡這次到重慶,主要是想重建“保衛中國同盟”。她在重慶原無住房,只好暫住其大姐宋靄齡家,宋靄齡的丈夫是國民黨的財政部長孔祥熙。宋慶齡在孔家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孔家僕人的監視,處境險惡。她根本無法開展“保盟”工作。她托人尋找新的住房,在弟弟宋子文的幫助下,住進了兩路口新村3號(現兩路口新村5號)。宋慶齡非常高興地告訴鄧穎超說,她爭得了“一樓之中的自由”朋友可隨時來作客。
“保衛中國同盟”是1938年宋慶齡邀請在港中外著名人士發起籌組。同年6月在香港九龍嘉林邊道宋慶齡的寓所,由宋慶齡宣布正式成立。宋慶齡擔任“保盟”主席,宋子文任會長,希爾達·賽爾文·克拉克夫人任名譽秘書,諾曼·法朗士任名譽司庫、愛潑斯坦主管宣傳。①“保盟”吸收了國內外、各黨派、各階層人士參加,是一個極為廣泛的統戰組織。成立會後,宋慶齡、宋子文、克拉克夫人、法朗士、愛潑斯擔聯合署名發表了《保衛中國同盟成立宣言》,確定了“保盟”的組織性質及主要任務。宣言指出:“保盟的目標有二:一、在現階段抗日戰爭中,鼓勵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民主的人士進一步努力以醫藥,救濟物資供應中國。二、集中精力,密切配合,以加強此種努力所獲得的效果。”②主要活動是廣泛動員和爭取海外華僑與世界各國人民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並以援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為主要目標。出版了《保衛中國同盟新聞通訊》。
宋慶齡一搬到新村3號,就不停地寫信發往國外,邀請原“保盟”中央委員會成員史沫特萊、斯諾、艾黎等國際友人速來重慶,重建“保盟”。周恩來將廖夢醒調來重慶,協助宋慶齡做“保盟”工作。1942年8月,“保盟”中央委員會在重慶重新建立,宋慶齡仍然擔任主席,委員有愛潑斯擔、王安娜、廖夢醒、約翰·福斯特、簡·斯坦尼福思·貝克、蘇士·陳等人。名譽成員有:克萊爾·布希、馮玉祥、何香疑、孫科、茅盾、理察·沃爾士等人。③“保盟”的辦公地點設在宋慶齡的寓所——重慶兩路口新村三號。經常到”保盟”辦公室辦公的只有宋慶齡、王安娜和廖夢醒三人。
重慶是戰時首都,在國統區開展“保盟”工作是非常困難,常常遇到國民黨方方面面的重重阻力。在“保盟”辦事處------宋慶齡寓所周圍,常常有特務監視。機關刊物《保盟新聞通訊》受國民黨限制,得不到許可,加之戰時國內物價飛漲,“保盟”工作更加困難。宋慶齡在《從香港到重慶》一文中,闡述了“保盟”在成立五年來的工作和到重慶開展“保盟”工作的困難。但宋慶齡毫不退縮,運用她在國際上的崇高聲譽,衝破國民黨的種種封鎖,不斷寫信與國外聯繫,報告中國人民抗戰的真實情況,爭取國際援助。積極組織募捐,賑濟難民、傷兵和兒童,組織物資,把大量資金、藥品、醫療器械、食品物資和其他救援物資通過種種渠道,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人民手中,積極介紹和輸送外國醫生到抗日根據地工作。為支援中國人民抗戰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宋慶齡大事記
1893年1月27日誕生於上海。
1907年離上海到美國留學。
1913年夏,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獲文學士學位。
1915年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東京結婚。
1918年8月,同孫中山遷居莫利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住宅。輔佐孫中山著書立說。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勇敢地留在總統府,掩護孫中山脫離險境。
1924年1月20-30日,在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向國內外介紹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的遺囑。
1926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說。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7年3月10-17日,出席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當選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
7月14日,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宣布站在堅持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立場上與叛徒們決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義。和毛澤東等22名國民黨中央委員發表《中央委員宣言》,痛斥蔣、汪集團背叛革命,號召革命人民繼續為反對帝國主義和解決土地問題而奮鬥。
1929年4月,離德國柏林回國。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孫中山的國葬儀式。行前發表《關於不參與國民黨任何工作的聲明》。
1932年12月,與魯迅、蔡元培、楊銓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擔任臨時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
1933年9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開"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遠東大會。
1934年4月20日,與何香凝等1779人聯名發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要求發動抗日救國的民族自衛戰爭。
1936年春,促成埃德加·斯諾和馬海德的陝北之行。5-6月間,與沈均儒、鄒韜奮等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1937年2月中旬,同何香凝、馮玉祥等13人聯名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國民黨改變立場、團結抗日。
6月下旬,同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發起"救國入獄運動",抗議蔣介石非法逮捕進步人士。
1938年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療救濟和兒童福利工作。
1941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在香港淪陷前,乘最後一架班機離港抵渝,繼續開展"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
1945年9月,在重慶上清寺桂園張治中住所同毛澤東會見。
12月,離重慶回到上海。組織"中國福利基金會"(即"保衛中國同盟"的後續組織),從事婦女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支持進步組織和民主力量。
1946年7月23日,在上海發表聲明,要求促成組織聯合政府並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
1948年春,遷居到林森中路1803號住宅(即今淮海中路1843號上海宋慶齡故居)。
1949年9月,受中共中央邀請,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2月,被推薦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950年4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救濟代表會議。當選為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8月,宣布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組為中國福利會,在婦女保健和少年兒童文化教育方面進行實驗性、示範性的工作。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
11月23日,出席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1951年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金。鏇將10萬盧布的獎金全部獻出,交給中國福利會作為創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之用。
11月26日,出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成立大會。當選為該委員會主席。
1952年年初,創辦《中國建設》雜誌,親自指導該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把新中國的真實情況介紹給全世界人民,以增進世界人民對新中國的友誼和了解。
10月,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當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12月11日,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1953年1月13日,在莫斯科會見史達林。
4月25日,出席第二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民方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副委員長。
12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1月,擔任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會長。
12月,訪問印度。
8月,訪問印度尼西亞。
1957年9月,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1月,隨同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及"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動。
1959年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1年5月11日,在上海寓所會見毛澤東。
1963年4月,從上海到北京,居住在後海北沿46號住宅(即今北京宋慶齡故居)。
1964年2月,同周恩來、陳毅一起訪問錫蘭。
1965年1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6年11月12日,在北京參加紀念孫中山誕生一百周年大會,並發表題為《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的講話。
1975年1月13日,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78年2月,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9月,出席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婦女聯合名譽主席。
1981年5月8日,在北京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同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同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同月29日,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於晚8時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黨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決定舉行國葬。
6月4日,根據宋慶齡的遺囑,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