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采西學議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馮桂芬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傳》稱[1]:“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2]。”孔安國曰[3]:“九洲之志[4],謂之《九邱》。”《詩》列十五國之風[5]。康成《譜序》雲[6]:“欲知源流清濁之所處,則循其上下而省之[7];欲知風化芳臭氣澤之所及[8],則旁行以觀之[9]。”孔子作《春秋》,有取於百二十國寶書[10]。伊古儒者[11],未有不博古而兼通今,綜上下縱橫以為學者也。
顧今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比矣[12]。《周髀算經》有四極四和[13],與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等說,後人不得其解。《周禮職方》疏[14],神農以上有大九洲,後世德薄,止治神州。神州者,東南一州也。騶衍談天[15],中國名曰赤縣神州,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當時疑為荒唐之言。顧氏炎武[16],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彼時已習於人口,《職方外紀》等書已入中國[17],顧氏或未見,或見而不信,皆未可知。今則地球九萬里,莫非舟車所通,人力所到。《周髀》、《禮》疏、騶衍所稱,一一實其地[18]。據西人輿圖所列[19],不下百國。此百國中,經譯之書,惟明末意大里亞及今英吉利兩國書[20],凡數十種,其述耶穌教者,率蝟鄙無足道[21]。此外如算學、重學、視學、光學、化學等,皆得格物至理[22]。輿地書備列百國山川厄塞風土物產,多中人所不及[23]。昔鄭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24],子產能舉晉國實沈台駘之故[25]。列國猶有其人[26],可以中華大一統之邦而無之乎?亦學士之羞也。
今之習於夷者曰通事[27]。其人率皆市井佻達游閒[28],不齒鄉里,無所得衣食者,始為之。其質魯,其識淺,其心術又鄙,聲色貨利之外,不知其他。且其能不過略通夷語,間識夷字,僅知貨目數名,與俚淺文理而已。安望其留心學問乎?惟彼亦不足於若輩。特設義學,招貧苦童稚,兼習中外文字。不知村童沽豎,[29],穎悟者絕少,(余嘗於吾鄉村塾義塾中物色異敏之士,數十年無所得。)而又漸染於夷場習氣,故所得仍與若輩等。
今欲采西學,宜於廣東、上海設一翻譯公所,選近郡十五歲以下穎悟文童[30],倍其廩餼[31],住院肄業[32],聘西人課以諸國語言文字[33],又聘內地名師課以經史等學,兼習算學。(一切西學皆從算學出,西人十歲外無人不學算,今欲采西學,自不可不學算,或師西人,或師內地人之知算者俱可。)聞英華書院、墨海書院藏書甚多[34],又俄夷道光二十七年所進書千餘種[35],存方略館[36],宜發院擇其有理者譯之[37]。則是而歷算之術,而格致之理[38],而制器尚象之法[39],兼綜條貫,輪船火器之外,正非一端。如曆法,從古無數十年不變之理。今時憲以乾隆甲子為元[40],承用已逾百年,漸多差忒[41]。甲辰修改[42],墨守西人舊法,進退其數,不足依據,必求所以正之。聞西人見用地動新術[43],與天行密合,是可資以授時[44]。又如河工[45],前造百龍搜沙之器,以無效而輟,聞西人海港刷沙,其法甚捷,(法用匹馬大火輪置船旁[46],可上可下,於潮退時下其輪,使附於沙而轉之,沙四飛隨潮而去,凡通潮之地皆宜水。黃河水性湍急,更無處不宜,自下流迤邐而上,積日累月,鍥而不捨,雖欲復由地中行之舊不難。此不特黃河可用,北河亦可用,即南運河徒陽等處亦可用[47]。且東南水利久不治,數日之霖,積月不退,宜於通潮各海口如法浚之[48],使下流迅駛,則上流雖不浚,而自有一落千丈強之勢,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是可資以行水。又如農具織具,百工所需,多用機輪,用力少而成功多,是可資以治生。其他凡有益於國計民生者皆是,奇技淫巧不與焉[49]。三年之後,諸文童於諸國書,應口成誦者,許補本學[50]。諸生如有神明變化,能實見之行事者,由通商大臣請賞給舉人,如前議。中國多秀民,必有出於夷而轉勝於夷者,誠今日論學一要務矣。
夫學問者,經濟所從出也[51]。太史公論治曰[52]:“法後王(本《荀子》),為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53]。”愚以為在今日又宜曰鑒諸國。諸國同時並域,獨能自致富強,豈非相類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較著者。如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54],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不更善之善者哉?
且也通市二十年來,彼酋之習我語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讀我經史,於我朝章吏治輿地民情類能言之。而我都護以下之於彼國[55],則懵然無所知。相形之下,能無愧乎?於是乎不得不寄耳目蠢愚謬妄之通事,詞氣輕重緩急,轉輾傳述,失其本指,幾何不以小嫌釀大釁!夫馭夷為今天下第一要政,乃以樞紐付之若輩,無怪彼己之不知,情偽之不識[56],議和議戰,汔不得其要領[57]。此國家之隱憂也。此議行,則習其語言文字者必多,多則必有正人君子通達治體者出其中。然後得其要領而馭之。(《地理全志》作於癸丑年[58],書中於日本國記其欺侮亞墨利加觸石漁船[59],時思報復;於安南國,極惡其譏防之嚴[60],榷稅之重;於緬甸國亦有胥吏橫征之怨[61]。未幾日本、安南皆有兵端,可見彼國書不可不觀,若能知其未譯之書,所得必倍多。)綏靖邊陲,道又在是[62]。
如謂六合之內[63],論而不議,封故見而限咫聞[64],恐古博物君子必不爾也。
作品注釋
[1]傳:《左傳》。
[2]左史:官名。倚相:春秋時期楚國的左史。《三墳》、《五典》、《八索》、《九邱》:相傳中國最早的書籍。
[3]孔安國:西漢曲阜人,孔子的後裔。相傳作有《尚書序》。
[4]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州,後以九州代指中國。
[5]《詩》:《詩經》。
[6]康成:即鄭玄,字康成,東漢人。譜序:即《詩譜序》。《詩譜》是鄭玄解說《詩》的著作。
[7]省:察看。
[8]風化:風俗教化。
[9]旁行:四出而行。
[10]寶書:舊稱官修的史書。傳說孔子作《春秋》,命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
[11]伊:語助詞。
[12]三代:夏、商、周。
[13]《周髀(bì)算經》:我國最早的天文算學著作。
[14]《周禮》:書名。原名《周官》,西漢末列為經而屬於禮,故名《周禮》。《職方》:是《周禮》中一篇。疏:註解。
[15]騶(zōu)衍:戰國時代齊國人,陰陽五行家。
[16]顧氏炎武:顧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
[17]《職方外紀》:地理書名,義大利人艾儒略撰。
[18]實其地:查實有其地。
[19]輿圖:地圖。
[20]意大里亞:義大利。英吉利:英國。
[21]率:大抵。蝟鄙:雜濫鄙陋。
[22]重學、視學:物理學的分支。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至理:最正確的道理。
[23]中人:中國人。
[24]鄭公孫揮:鄭國大夫公孫揮。
[25]子產:鄭國大夫。家沈:參宿之神。台駘:汾水之神。子產出使晉國,曾對晉平公講實沈、台駘的故事。
[26]列國:春秋時代各諸侯國。
[27]通事:指翻譯人員。
[28]佻達:輕薄。
[29]沽:粗劣。
[30]文童:童生的別稱。
[31]廩餼(xì):官府供給的糧食。
[32]肄業:修習學業。
[33]課:教授、考核。
[34]書院:清代在地方設立的藏書、讀書、講學的處所。英華書院:英人所建,在香港。墨海書院:1843年英人麥都思到上海傳教,建立墨海書院,出版宗教、科技等書籍。
[35]俄夷:指俄國。
[36]方略館:清代所設編纂各次軍事始末的機構。
[37]宜發院:應該發到翻譯公所。
[38]格致:“格物致和”的省稱。清代末年統稱聲、光、化、電等自然科學為“格致”。
[39]制器尚象:出《易繫辭》:“以制器者尚其象”。尚:尊崇。象:事物的外在現象。
[40]時憲:民用曆書。甲子為元:以;甲子年(1744)為元年。
[41]差忒(tè):差錯、變更。
[42]甲辰:甲辰年,指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43]地動新術:指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的地動說。
[44]授時:頒行曆書。
[45]河工:治河工程。
[46]匹馬:一匹馬力。
[47]徒陽:丹徒陽、丹陽縣。均屬江蘇省。
[48]浚:疏浚。
[49]不與:不為。
[50]許補本學:準許給予學生員一樣的功名。
[51]經濟:經邦濟世的才能。
[52]太史公:指司馬遷。論治:淪治國。
[53]議卑:議論淺近。
[54]倫常:封建倫理道德。名教:封建社會的等級名分和禮教。
[55]都護:此處指大使。
[56]情偽:真假。
[57]汔(qì):接近,庶幾。
[58]《地理全志》:慕維廉編著,作於1853年(癸丑年)。
[59]亞墨利加:即美國。
[60]安南:即越南。
[61]胥吏:小吏。
[62]綏靖:安撫平定。道:方法。
[63]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64]封故見:限於舊的見解。
作品賞析
該文寫於1860年(鹹豐十年),收《校邠廬抗議》一書。文中先引經據典,提出學者要“博古而兼通今”的命題,接下論述“今之天下”已不下百國,而西方的多種科學技術,“多中人所不及”,因此要采西學,鑒諸國。作者明確提出了“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主張,以及設立翻譯公館,培養通曉西方語言和科學技術的人才的措施。此文反映了作者較為開闊的政治視野和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以及富國強民的宏大志向。
作者簡介
馮桂芬(1809—1874),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縣人。公元1840年(道光二十年)進士,官至右中允。曾參與組織攻打太平軍活動。早年受教於林則徐,又接受西方資產階級學術的影響,主張“采西學”、“制洋器”,“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對洋務派和資產階級維新派都有影響。他為文主張“稱心而言”,不信桐城義法之說。他的政論文,以收入《校邠廬抗議》的40篇為代表,集中闡發改革的見解,影響較大。另著有《顯志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