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
性味:苦,涼。
①《藥性論》:味苦,有毒。
②《蜀本草》:味苦,微寒,無毒。
⑧《日華子本草,:味辛,涼,無毒。
④《本草圖經》: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歸經:入肝、脾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肝、脾二經。
②《得配本草》:入手陽明、足厥陰經血分。
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症瘕,癰腫瘡毒,牙疳。
①《別錄》:主下部匿瘡。
②《本草拾遺》:主症癖血瘕,久瘧,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③《日華子本草》:通月經,治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
④《本草衍義補遺》:治金瘡,行血,活血。
⑤《綱目》:搗塗癰腫及蠼螋尿瘡,男子陰腫。
⑥《生草藥性備要》:活血通經。能去膿毒,洗痔瘡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⑦《分類草藥性》:去小便血淋腫痛。
⑧《天寶本草》:利小便,平肝瀉火。治赤瘡,火眼。
⑨《現代實用中藥》:根用於赤白痢疾,慢性瘧疾,水腫,膨脹等。並有瀉下作用。
⑽《本草經疏》:馬鞭草,本是涼血破血之藥。下部膿瘡者,血熱之極,兼之濕熱,故血污濁而成瘡,且有蟲也。血涼熱解,污濁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陳藏器謂其破血殺蟲,亦此意耳。
⑾《歐洲藥學雜誌》:治療和預防血腥吸血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搗汁1~2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①《全國中草藥彙編》4.5~9g。
②《中華本草》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宜忌
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疏》:病人雖有濕熱血熱證,脾陰虛而胃氣弱者勿服。
②《本草從新》:瘡證久而虛者,斟酌用之。
臨床套用
⑴治療瘧疾
方法:取新鮮馬鞭草60~150g(乾品減半),加水濃煎成300ml左右,於發作前4小時、2小時各服1次;連服2~4日,並每次用乾品全草15g(小兒酌減),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6日。結果:33例患者症狀消失後48小時,血檢瘧原蟲均陰轉,有效率達92%。
⑵治療白喉
方法:取乾馬鞭草(全草)30g,濃煎成300ml左右。成人每次150ml,每日服2次;兒童8~14歲,每次lOOml,每日2次,8歲以下每次50ml,每日3~4次,均連服3~5日。治療白喉50例,全部治癒,服藥後平均退熱時間15.3小時,假膜消失時間2.2日,咽拭培養轉陰時間2.4日,平均住院時間4.6日。
⑶治療傳染性肝炎
方法:取馬鞭草500g製成煎液800ml,成人40~50ml,小兒20~30ml,均每日服3次,共治療80例。結果:77例痊癒,2例顯效,無效1例。黃疸消失時間平均15日,各種消化系統症狀3~12日消失,肝腫大72例於14~35日回縮,肝功能及轉氨酶檢查,79例在10一30日內恢復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日。
⑷治療流行性感冒
方法:用馬鞭草30g,青蒿、羌活各15g,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或研末加麵粉做成茶劑沖服。用藥後隨訪51例,46例痊癒,3例有效,2例無效。
⑸治療絲蟲病
方法:以馬鞭草為主,配合蘇葉、青蒿,治療血檢陽性但無明顯體徵的絲蟲病人81例,經過1個療程後複查,微絲蚴陰轉率達90%,45日後複查陰轉率為81.4%。馬鞭草30g,蘇葉15g,青蒿12g,加水煮沸濃縮至50—80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服下。
1~10歲和11~15歲兒童,劑量約為成人總量的1/3和2/3,連服10日為1個療程。服藥後無嚴重副作用,僅有少數患者出現噁心、頭昏、頭痛、嘔吐和腹痛等,可自行恢復。
⑹治療血吸蟲病
有報導用馬鞭草研粉或製成丸劑內服,每日3次,每次1丸(每丸含馬鞭草3g),8~10日為1個療程,治療早、中期血吸蟲病有一定療效,部分病例大便複查陰轉。
名家驗方
⑴治傷風感冒流感:鮮馬鞭草一兩五錢,羌活五錢,青蒿一兩,上藥煎湯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連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鮮桔梗五錢(《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⑵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補缺肘後方》)。
⑶治鼓脹煩渴身乾黑瘦:馬鞭草細銼曝乾,勿見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溫服(《衛生易簡方》)。
⑷治痢疾:馬鞭草二兩,土牛膝五錢,將兩藥洗淨水煎服,每天一劑一般服二至五劑(《全展選編·傳染病》)。
⑸破腹中惡血殺蟲:馬鞭草生搗水煮去滓煎如飴,空心酒服一匕(《藥性論》)。
⑹治婦人月水滯澀不通結成症塊腹肋脹大欲死:馬鞭草根苗五斤細銼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別於淨器中熬成煎,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聖惠方》)。
⑺治婦人疝痛:馬鞭草一兩,酒煎滾服以湯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⑻治酒積下血:馬鞭草灰四錢,白芷灰一錢,蒸餅丸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摘元方》)。
⑼治瘧無問新久者: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⑽治乳癰腫痛: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薑一塊,擂汁服渣敷之(《衛生易簡方》)
⑾治疳瘡: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藥性備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膿腫:馬鞭草一兩切碎,曬乾備用,水煎服每天一劑(《全展選編·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腫連頰吐氣數者(馬喉痹):馬鞭草根一握截去兩頭搗取汁服(《乾金方》)。
⒁治咽喉腫痛:鮮馬鞭草莖葉搗汁加人乳適量調勻含咽(江西《中草藥學》)。
⒂治黃疸:馬鞭草鮮根(或全草)二兩水煎調糖服,肝腫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錢(江西《草藥手冊》)。
民間付方
⑴瘧疾寒熱。用馬鞭草搗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⑵鼓脹煩渴,身乾黑瘦,用馬鞭草銼細,曬士,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溫服。
⑶大腹水腫。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濃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漸加至四、五丸,極效。
⑷陰囊腫痛(腫大中升,睪丸疼痛)。用馬鞭草搗爛,塗搽。
⑸婦女經閉,結成索子。用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銼細,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熱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⑹疥瘡。用馬鞭草搗汁,生飲半碗,忌觸鐵器,十日內愈。
⑺赤白痢。用馬鞭草五錢、陳茶一撮,水煎服,極交。病初起時,用馬鞭草根、焙乾、搗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湯送下。
⑻血吸蟲病,絲蟲病,感冒發燒,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肝炎,尿路感染用量0.5~1兩。
⑼脾臟腫大:馬鞭草20克。鱉甲10克,白背葉20克,水煎服。
⑽內外痔瘡:乾根30克。豬大腸一段,開水燉服,1日一次,連服2~3天。
⑾跌打腫痛:乾燥粉劑0.5克(鮮品3~5克)外用止痛,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其過敏。
民族用藥
阿昌藥 馬鞭梢:全草治牙周炎,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滇藥錄》。
傣藥 牙項燕(西傣):根治胃腹疼痛,小腹扭疼;牙項燕(德傣):根治跌打《滇藥錄》。呀漢映:全草治扁桃腺炎,消腫,截瘧《德宏藥錄》。牙項燕(西雙版納):全株治流感,感冒發熱,肝炎,腸炎,喉炎,結膜炎,閉經,口腔炎,尿道炎,膀胱炎,瘧疾,百日咳,血崩,胃腹疼痛,小腹扭痛,外用於濕疹,皮炎;全株(德宏)治扁桃體炎,浮腫,瘧疾《滇省志》。馬鞭草(德傣):全草治跌打損傷《德傣藥》。牙項燕:根治胃腹疼痛,小腹扭痛《傣藥志》。牙項燕:全株治流感,感冒發熱,肝炎,肋間疼痛,腸炎,痢疾,喉炎,結膜炎,閉經,口腔炎,尿道炎,膀胱炎,瘧疾,百日咳,血崩;外用於濕疹,皮炎,外治疝氣,小兒頭部串串瘡;根主治跌打損傷,刀傷《民族藥志一》。
崩龍藥 喀農:功用同傣族《滇藥錄》。喀農:全草主治瘧疾《民族藥志一》。
布朗藥 雅抗恩:功用同傣族《滇藥錄》。全株治感冒發熱《滇省志》。雅杭恩:全草主治感冒發燒《民族藥志一》。
哈尼藥 阿咯俄紀:全草治流感,感冒發熱,肝炎,急性結膜炎,腸炎,赤白痢疾,尿路感染,閉經,瘧疾,百日咳,跌打扭傷,口腔炎《滇藥錄》。
彝藥 磨賣施:全草治高熱發斑,周身起黑斑塊《滇藥錄》。全株治感冒發熱,火牙痛,高熱發斑,周身起黑斑塊,男性膿血尿《滇省志》。全草治熱毒內陷,咽喉腫痛,濕熱黃疸,胃脘疼痛,腎病水腫,月經不調,瘧疾痢疾,癰瘍疔瘡《哀牢》。馬鞭草:木巴日波,木巴吾,磨米爾,磨賣施:全草或根主治乳瘡,月經不調,痛經,百日咳,腸痛腹瀉,赤白痢,肝痛,火眼,火牙痛,感冒高燒,跌打傷,疥瘡,高熱發斑,周身起黑斑塊,白喉,流行性感冒,血吸蟲病,絲蟲病,防治傳染性肝炎《彝植藥續》。磨米爾:全草主治月經不調,痛經,赤白痢,感冒發燒,火牙痛《民族藥志一》。
白藥 修嘎嘎粗:功用同彝族《滇藥錄》。鮮嫩葉治急性胃痛;全株用於小兒雀盲,痢疾《滇省志》。麻撇梢,修嘎粗,阿尼波基,滿呼德之:全草主治喉炎,牙周炎,尿路感染,急性胃痛.鏈黴素副反應耳聾《民族藥志一》。
僳僳藥 亨色窩,阿約驅敏:全草治感冒,尿路感染,牙痛《滇藥錄》。莫九西:全草治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牙疳,瘕瘕,癰腫瘡毒《怒江藥》。亨色窩,阿約馳敏:全草主治小兒雀目,痢疾《民族藥志一》。
佤藥 日哎了:功用同僳僳族《滇藥錄》。鐵馬鞭,狗牙草:全草治尿道感染,尿血,腎炎水腫,流行性感冒,痢疾《中佤藥》。日骯力,日端內:全草主治婦女小腹痛及月經不調《民族藥志一》。
苗藥 麻篩:功用同僳僳族《滇藥錄》。奧向陽(融水):全草水煎沖蜜糖服治阿米巴痢疾,黃疸型肝炎;水煎服治尿路結石,感冒高熱,瘧疾,尿路感染,肝炎腹水,小兒破傷風《桂藥編》。 Reib jangl nbeat(銳江擺),Jab lob gheid(加洛根),Uab jabcub(蛙加粗):全草治筋骨疼痛,腹痛,螞蚱症《苗醫藥》。Jab laobgheib(加勞給):全草主治受涼發燒,腰痛,白痢,筋骨疼痛,骨折《苗藥集》。嘉摟陔,馬鞭灑,奧向陽:全草主治腹痛,跌打損傷,疝氣,胸痛,尿路結石《民族藥志一》。
壯藥 馬害么:全草治瘧疾,血吸蟲病,感冒發熱,急性發熱,急性腸胃炎,菌痢,肝炎,腎炎,水腫,尿路感染,月經不調,血瘀閉經,牙周炎,白喉,咽喉腫痛《滇藥錄》。倒勒撇(上思),燕子叉(忻城):功用同苗族《桂藥編》。馬兵燥,兜勒畢:全草主治尿路感染,感冒發燒,咽喉腫痛,阿米巴痢疾,黃疸,肝炎腹水,小兒破傷風,外治跌打損傷,疔瘡腫痛《民族藥志一》 。雅當燕( my-axdangjen):治療閉經,麻疹。
侗藥 血馬鞭(三江):功用同苗族《桂藥編》。Nyangt piudt,娘球馬鞭(Nyan-gt piudt max bieenh):全草主治餵瘧(打擺子),兜亮高(燒熱病) 《侗醫學》。全草主治尿路結石,感冒咳嗽。
現代研究
藥材鑑別
本品莖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縱溝,長0.5~1m;表面綠褐色,粗糙;質硬而脆,斷面有髓或中空。葉對生,皺縮,多破碎,綠褐色,完整者展平後葉片3深裂,邊緣有鋸齒。穗狀花序細長,有小花多數。無臭,味苦。
顯微鑑別
本品粉末綠褐色。莖表皮細胞呈長多角形或為類長方形,垂周壁多平直,具氣孔。葉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5個。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23~58μm;柄單細胞。非腺毛單細胞。花粉粒類圓形或類圓三角,直徑24~35μm,表面光滑,有3個萌發孔。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2g,加80%甲醇6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馬鞭草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4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異丙酮(16:0.5:0.2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香草醛乙醇溶液(1→100)和高氯酸溶液(3→100)的混合溶液(臨用時等量混合),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粗粉測定水分,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無水乙醇3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無水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5ml,蒸乾,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浸泡約2分鐘),傾去石油醚液,殘渣加適量無水乙醇微熱使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2μl、對照品溶液1μl與2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已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 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5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於0.36%。
化學成分
全草含馬鞭草甙(verbenalin),ey 5-羥基馬鞭草甙;另含苦杏仁酶、鞣質;戟葉馬鞭草甙(hastatoside ),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桃葉珊瑚甙(aucubin),蒿黃素(artemetin)。葉中含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ne)。根和莖中含水蘇糖(stachyose)。
藥理研究
1、抗炎止痛:水及醇提取物對滴入家兔結膜囊內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後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後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較水不溶部分為佳。水提取物對電刺激家兔齒髓引起的疼痛有鎮痛作用,給藥後1h開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鎮痛作用在6h後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則無鎮痛作用。
2、鎮咳: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鎮咳作用,其鎮咳的有效成分為β-谷甾醇和馬鞭草甙。
3、對子宮的作用:馬鞭草在濃度為1.6×10-2g/ml時,對大白鼠子宮肌條及非妊娠人體子宮肌條均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動情期的標本對馬鞭草最為敏感,加入馬鞭草後常引起緊張性和收縮振幅同時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標本常常只是收縮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宮肌條對馬鞭草的反應較弱,一般只是緊張性發生變化。在大白鼠子宮肌條實驗中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強作用,而和PGF2a則只有相加作用。馬鞭草在足以興奮子宮平滑肌的濃度時,對空腸平滑肌去沒有明顯作用,也不能增強PGE2對空腸平滑肌的作用。
毒性
馬鞭草甙對交感神經末梢小量興奮,大量抑制;對哺乳動物可促進乳汁分泌。清熱解毒藥;活血通經藥;利水消腫藥;截瘧藥;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用於症瘕積聚,經閉痛經,瘧疾,喉痹,癰腫,水腫,熱淋。
性味歸經:苦,涼。歸肝、脾經。
毒性: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擬副交感作用。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小毒,製劑可治療瘧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有些人服後有噁心、頭昏、頭痛、嘔吐和腹痛等反應。孕婦禁服。
播報天氣 :湖北、江蘇、廣西等許多地方的田野、山坡均可見到的馬鞭草也能預報天氣。馬鞭草對濕度反應靈敏,如果它露出土外的根發霉並帶白色時,則預示有雨。
植物分類導航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至2004年,已確認有287655個物種,有258650種開花植物和15000種苔蘚植物。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 |||
角苔植物門 | 葉苔植物門 | 石松植物門 | 有節植物門 |
帚蕨植物門 | 苔蘚植物門 | 種子植物門 | 蕨類植物門 |
藥用植物與生藥
我國是世界上藥用植物和生藥種類最多、套用歷史久遠的國家,藥用資源種類達12807種,其中植物11146種,占總數的87%。因此,在此特總結一些有關藥用植物和生藥方面的一些知識,以更好的推廣普及我國的“中草藥”知識。 |
神奇的植物“氣象員”
神奇的植物“氣象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