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鄄城磚塑是山東省菏澤市特有的建築裝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不同於天津的磚雕,也不同於廣東的灰塑,而是自成一派,保持了傳統的民間捏塑和土陶工藝特色。菏澤市鄄城縣謝家磚塑從1875年-1908年間(清光緒年間)開始,世代相傳。自謝光芳始,經謝振乾至謝學運,歷三世。磚塑製品流傳於魯東豫西一帶,經謝家雕塑燒制的神廟、家祠等建築藝術構件,聞名方圓千里。技藝特點
謝家磚塑主要有戲曲磚塑和花鳥磚塑兩種,花鳥磚塑題材
傳承價值
磚塑藝人將戲曲故事中最受人們歡迎的的人物和對為典型的場面,改變創作為磚塑,從而在更大的範圍中流傳。通過畫面的故事情節,描述正義與邪惡、忠義與奸佞、善良與醜惡、寓教於樂,傳承了歷史,傳承了文化。在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民間工藝美術及雕塑藝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傳承情況
謝學運及其子謝瑞德歷四世。作品主要有戲曲磚塑和花鳥磚塑兩種,花鳥磚塑題材多樣,手法樸實率真,圖案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藝術構思和表現形式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多運用變形、誇張、概括的手法,在製作方法上,高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表現形式多樣。以小說戲曲故事為題材的磚塑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經過近六十年的磚塑生產實踐,經他燒制的神廟、家祠、民居等建築上的磚塑藝術構件,聞名方圓千里。早年他燒制的磚塑作品,專程登門訂貨的絡繹不絕。1986年,他專門為縣文物管理所製作一批花鳥和戲曲人物磚塑,用於開辦磚塑藝術展室,受到縣文化局的表彰。主要代表作品有:西遊記、千里送京娘、姚剛征南等戲曲內容的磚塑;鳳凰牡丹、雙獅戲球等花鳥動物造型磚塑和滾龍脊、蓮花脊、龍吻、獅子、雞、魚、馬等民居建築構件。謝學運的磚塑手藝後繼有人,五個兒子中有三個從小就跟他學習磚塑製作技藝,其中尤以第五子謝瑞德技藝最為精湛,已掌握了磚塑製作的全部核心技術。2009年,謝學運被文化部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代表人物
謝學運,男,1928年出生,菏澤市鄄城縣人。謝學運自12歲開始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