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郵輪經濟是指以郵輪旅遊為核心產品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總體經濟效應。
它的基本發展模式為興建港口及相關設施,以招攬郵輪停靠。在這種模式下,郵輪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在於郵輪公司在港口城市和周邊地區購買產品和服務所帶來的消費,這些消費構成了郵輪旅遊的直接經濟效應;而郵輪旅遊的間接經濟效應是指直接為郵輪公司及其乘客和船員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郵輪公司為了開展其經營活動必須購買這些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這種間接效應通過產業關聯一環一環地傳遞下去。
發展
郵輪經濟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加勒比海地區,當時占全球載客量近一半的世界第一大郵輪旅遊目的地——加勒比海地區。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郵輪經濟一直是加勒比海地區賴以生存的經濟模式。
自上世紀末以來,郵輪旅遊一直保持年均8%的增速,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郵輪遊客數量可達3000萬人次。
近幾年來,世界郵輪經濟發展迅猛。全球郵輪市場的乘客人數由1996年的680萬增長至2002年1030萬,年平均增長率近7%。一些國際大都市在經濟發展中相繼滲入了“郵輪經濟”的元素。如新加坡,2001年有1200艘次國際郵輪到港,郵輪產業成了當地旅遊業的支柱。
有關資料顯示,未來3至5年內,國際市場上將建造幾十艘大型郵輪,並紛紛相繼下水。國際郵輪經濟方興未艾,發展郵輪經濟正當其時。雖然亞洲地區的郵輪經濟與歐美地區相比,尚處於發展階段,但亞洲地區郵輪經濟的發展潛力很大。在過去八年中,郵輪乘客人數增長超過兩倍。可以預計,隨著一些適合亞洲市場特點的新航線的開闢,亞洲郵輪經濟的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一些有條件發展郵輪經濟的港口城市,要抓住這機遇發展郵輪經濟,把自己城市辦成郵輪城市。
國內
儘管歐美郵輪市場占據了全球市場的91%,包括澳大利亞、東南亞和中國、日本等在內的市場則占據剩下的9%。但WTO預計,亞太地區將是未來發展最快的區域,預計每年至少可以創下100萬的搭乘人數。目前,內地已建成上海國際客運中心、廈門海峽郵輪中心、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中心三個設施較為齊全的郵輪港口。天津港郵輪碼頭和上海寶山郵輪碼頭已開工建設,今年投入使用。
2009年度中國乘坐郵輪出境遊人數已達20萬人次,增長迅速。2010年,亞洲地區郵輪乘客將達150萬人次,成為全球郵輪市場增長的主力軍。憑藉世博效應,2010年,上海港郵輪母港航次將達66艘次,出入境旅客將超過25萬人次,同比增長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