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循正(1909~1972)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曾於1950學年度內任清華大學歷史學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中國科學院第三歷史研究所(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2~1958年任該所史料編輯室主任。1956年邵循正與翁獨健、韓儒林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史專家代表赴莫斯科,擬定由蒙、中、蘇三國歷史學家合作編寫《蒙古通史》的研究計畫,促進了國際學術文化交流。
邵循正在蒙古史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他熟諳英語、法語,懂德語,稍通義大利語、俄語,學過古波斯文、蒙古文,略知突厥文、女真文、滿文,能直接把蒙文資料(《元朝秘史》、波斯文資料(拉施都丁《史集》)、漢文資料(《元史》)和法、德、英等西歐諸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糅合參證,互糾訛誤,旁徵博引,融會貫通,作了很多史實訂正的工作。
邵循正在中國近代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詣。1949年以後,他利用其對中外關係的深刻了解,開拓對中國國內政治,特別是中國資產階級問題的研究。他著重研究洋務派主要人物李鴻章、張之洞、盛宣懷;研究洋務派所辦民用企業的性質和道路;研究出身於洋務派以後發展各異的鄭觀應、唐廷樞、徐潤等。寫了很有價值的研究論文,為這一問題的研究作出貢獻。
邵循正是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三、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擔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除《中法越南關係始末》外,與翦伯贊、胡華合著有《中國歷史概要》,與陳慶華合著有《中國史綱要》第四冊,學術論文已編入《邵循正歷史論文集》。
邵循正還主持編輯了《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兩套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盛宣懷未刊信稿》等。"文化大革命"期間他身體倍受摧殘,仍抱病主持點校《元史》,在勞瘁中於1972年4月27日逝世。
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