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者一面以和談為緩兵之計﹐一面決定增兵華北﹐並任命香月清司為華北駐屯軍司令官。到7月下旬﹐日軍在平津一帶增兵已達十萬人﹐並完成了對平津的軍事包圍。26日﹐日軍向第二十九軍發出最後通牒﹐限三十七師於28日正午以前從北平附近撤退完畢﹔同時向南苑一帶發動猛烈進攻﹐第二十九軍奮起反擊﹐副軍長佟麟閣和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在激戰中殉國。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也被侵占。中國人民進行的八年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相關詞條
-
9.18事變
9.18事變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 1932年10月2日,該調查團發表李頓報告,指出日本發動的事變是侵略中...
事變背景 事變經過 各方反應 民間運動 文藝活動 -
事變
事物的變化:事變得應;達於事變。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
《七·七事變》
電影《七.七事變》,講述1937年北平籠罩著日本侵略者軍事威脅的陰雲。軍長宋哲元率領中國29軍駐守平津要道宛平城,全軍嚴密防守,日軍未敢妄動。7月7日深...
簡要概述 故事梗概 事件背景 抗日勁旅 導演資訊 -
華北事變
華北事變,是指繼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後,1935年日本侵略軍蠶食侵犯華北地區的一系列事件的統稱。同名圖書《華北事變》。華北事變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要滅...
事變背景 事變起因 事變經過 系列事件 事變剖析 -
八一三事變
八一三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八一三事變擴大侵華戰爭在中國上海製造的事變,1937年8月13日爆發,即第二次上海事變。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為了占...
事變背景 事變經過 國際反應 事變影響 事變評價 -
天津事變
1931年11月8日,日本侵略者在天津糾集一夥烏合之眾,製造了一起武裝暴亂事件,史稱“天津事變”。這夥人不穿軍裝,沒有番號,所以習慣上又稱之為“便衣隊暴...
背景 激戰當日 溥儀被挾 結果 -
通州事變
通州事件,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華北中國軍隊和侵華日軍發生全面交火。7月29日在北平附近,駐守通州的偽軍冀東保全隊對日軍發動了攻擊,冀東保全隊搗毀...
回憶 參加教導隊 通州形勢 日軍發起進攻 跑到燕郊鎮 -
甘孜事變
11月1日,被圍困在孔沙倉頗章內的廿四軍官兵和甘孜縣政府要員向行轅部隊投降。 班禪行轅預料,廿四軍決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然而,正當雙方交戰正酣之時,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