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集》

《史集》

《史集》作者: (波斯)拉施特,商務印書館於1986年1月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14世紀初用波斯文寫成的世界通史性的巨著。伊利汗國宰相拉施都丁(Rashdal-Dn﹐1247?~1317)奉伊利汗合贊和合兒班答之命﹐主持編纂﹐歷時十年編成。
《史集》《史集》
全書原分為三部﹕第一部為《蒙古史》﹐第二部為《世界史》﹐第三部為《世界地誌》。但留傳至今的只有前兩部和一個殘缺不全的附編﹕《阿拉伯﹑猶太﹑蒙古﹑拂郎﹑中華五民族世系譜》。
該書第一部《蒙古史》包括第一至三卷﹐分別記述了烏古思及起源於烏古思親屬﹑後裔的各部落﹑民族﹑札剌亦兒﹑塔塔兒等十九個部落﹐克烈﹑乃蠻﹑汪古﹑唐兀﹑畏兀兒﹑吉利吉思等九個大部族﹐自古以來就稱為蒙古的諸部落﹐成吉思汗先祖紀和1155~1227年的成吉思汗紀及同時代的亞洲﹑北非各國君主傳﹐成吉思汗編年大事記﹑成吉思汗訓言﹑軍隊編制﹐波斯伊利汗以外的成吉思汗後裔史以及旭烈兀至合贊諸伊利汗史。
第二部為《世界史》﹐包括第四至七卷﹐分別記述了波斯古代諸帝王史迄薩珊王朝之衰亡﹐以及先知穆罕默德傳﹐阿布?伯克爾以迄穆斯塔辛諸哈里發史﹐波斯後期伊斯蘭教諸王朝史﹐包括哥疾寧﹑塞爾柱﹑花剌子模﹑撒勒噶爾﹑亦思馬因派等王朝史﹐突厥﹑中華﹑猶太﹑拂郎﹑印度等民族的歷史。
拉施都丁是該書的主編和主要執筆者﹐在他領導下有許多人參加編纂工作。他親自編寫了突厥蒙古部族志﹑成吉思汗先祖紀﹑成吉思汗紀等部分。他編寫時﹐利用了當時已有的波斯﹑阿拉伯文著作﹕馬合木?可失哈里《突厥語辭典》﹑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伊本?額昔兒《全史》等﹐還利用了蒙古史書《阿勒壇?帖卜迭兒》(AltanDebter)﹐意譯為《金冊》)等伊利汗宮廷資料。除文獻數據外﹐拉施都丁還直接請教中國﹑印度﹑畏兀兒﹑蒙古等各民族學者﹑貴人們。該書第一﹑第二卷根據蒙古朵兒邊氏孛羅丞相的口述加進了大量重要史實。
該書第一部《蒙古史》具有很高史料價值﹐是研究14世紀初以前的蒙古族史的最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也是研究古代遊牧部族社會制度﹑族源﹑民族學的重要資料。其中對13世紀以前蒙古地區各遊牧部落及其重要人物的記載﹐對窩闊台﹑貴由﹑蒙哥﹑忽必烈等各代大汗的記載﹐對四大汗國歷史的記載﹐等等﹐包含有許多為《蒙古秘史》(見《元朝秘史》)和漢籍上所無的重要數據或不同記載。第二部(《世界史》)的史料價值則遠不如第一部。
《史集》漢譯本封面
留傳至今的該書波斯文抄本十多種分散在蘇﹑英﹑法﹑德﹑奧﹑伊郎﹑土耳其等國﹐其中最古老﹑最好的為伊斯坦堡1317年抄本﹐德黑蘭本﹑倫敦本﹑塔什乾本也較好。(見彩圖《史集》德黑蘭抄本)
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學者一再對各部分進行校勘翻譯注釋和研究。1836年﹐法國學者卡特麥爾(1782~1857)發表了該書《旭烈兀傳》的研究著作﹐包含有以巴黎抄本為底本經過校勘的波斯原文﹑法譯文﹑詳細的注釋和一篇很長的拉施都丁傳。1858~1888年﹐俄國學者貝勒津將該書第一卷即《部族志》﹑《成吉思汗先祖及成吉思汗紀》的波斯原文經過校勘後﹐連同俄譯文和注釋發表在《帝俄考古學會東方部叢刊》第五﹑第七﹑第十三﹑第十五冊上。但他所利用的波斯文底本是最差的抄本。清末學者洪鈞曾於19世紀90年代初根據別列津俄譯文將《成吉思汗先祖及成吉思汗紀》轉譯為漢文﹐收在他的《元史譯文證補》中。1910年﹐法國學者伯勞舍發表了題為《拉施都丁蒙古史導論》的研究著作。1911年﹐他又刊布了《史集》第二卷的波斯文校勘本。由於他所利用的底本巴黎本不佳﹐他的學術修養又差﹐因此學術界對他的校勘本及研究著作評價均不高。1946﹑1952﹑1960年﹐蘇聯科學院先後出版了該書第三﹑第一﹑第二卷俄譯本。俄譯本系據塔什乾本﹑伊斯坦堡本等七種抄本的波斯原文集校稿譯出﹐並加了大量注釋。1957﹑1965和1980年﹐蘇聯又先後刊布了該書第三卷﹑第一卷上冊和第二卷前一部分的波斯原文集校本。
奧地利學者雅恩於1940年刊布了第三卷中的《合贊汗史》波斯文校勘本。1951年出版了第二部第七卷中的《拂郎史》波斯原文和法文譯註﹔1969年出版了同卷中的《烏古思史》德文譯文﹔1971年出版了同卷中的《中華史》波斯原文和德文譯文。同年﹐英國學者波伊勒出版了該書第二卷英文譯註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