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是一所江蘇省的學校。省重點中學宿羊山鎮第二中學創建於1938年,原為縣立宿羊山中學,近年來,通過改建擴建,1997年通過驗收被江蘇批准為省重點高中。2005年,宿羊山高有中學投資5000萬元,在美麗的大武山腳下建成一座占地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校區。現有教學班級54個,在校學生4000名,教職工248人。

基本信息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是一所江蘇省的學校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
。省重點中學宿羊山鎮第二中學創建於1938年,原為縣立宿羊山中學,近年來,通過改建擴建,1997年通過驗收被江蘇批准為省重點高中。2005年,宿羊山高有中學投資5000萬元,在美麗的大武山腳下建成一座占地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校區。現有教學班級54個,在校學生4000名,教職工248人。
新宿羊山鎮第二中學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室採用了多媒體教學,理、化、生實驗設備完善,裝備一流,計算機聯網,管理程式化,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音、體、美活動豐富多采。

學校地理位置

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是

馳名中外的“大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邳州市宿羊山鎮——中國大蒜之鄉
蒜之鄉”,中國大蒜第一鎮,是全國十五家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東臨開放城市連雲港,西依歷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觀音機場40公里,北距臨沂機場100公里,東距連雲港...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中國大蒜第一鎮,是全國十五家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東臨開放城市連雲港,西依歷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觀音機場40公里,北距臨沂機場100公里,東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80公里,隴海鐵路、徐海一級公路、徐連高速公路、310國道傍鎮而臥,省道棗泗公路縱穿鎮中心並與以上幾條公路交匯,轄區公路縱橫。京杭大運河從鎮區穿過,江蘇省水利樞紐工程大運河劉山船閘、節制閘、南水北調蘇北地區大型翻水站座落在本鎮規劃區內,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2005年宿羊山鎮被國家質檢總局通過為“全國大蒜無公害標準化種植示範區”,“宿羊山牌白蒜”獲國家註冊商標。宿羊山鎮是全國優質白蒜出口基地,產品暢銷國內,遠銷東南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實現大蒜外貿出口值6120萬美元。

宿羊山鎮是全國十五家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藉助大蒜特色產業資源優勢,不斷加快市場建設,先後投資1.5億元,建成占地1000餘畝的大蒜市場,鎮內已形成以宿羊山鎮大蒜市場為龍頭沿棗泗路10公里大蒜市場長廊,該市場為全國最大的大蒜綜合貿易市場,年交易量達100萬噸以上,交易額在30億元以上,全鎮冷貯能力已達20萬餘噸,現代化的大蒜電子網上交易中心已開業運營,2006年該市場被江蘇省評為“農副產品十強批發市場”,被國家定為“定點市場”。為提升大蒜附加值鎮政府積極引導,新上大蒜深加工企業三家,大蒜精粉、片劑、大蒜膠囊、大蒜軟膠囊等深加工產品已投放市場,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有力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自然條件

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陶土等,儲量達1億噸以上。鎮內水資源豐富,不老河天然淡水養殖水面達8000餘畝,已經形成了立體水產養殖規模,宿羊山鎮屬黃泛沙土平原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9攝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濕,為農作物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主要種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鎮工業

宿羊山鎮工業發展起步較早,解放初期,就開辦一個工具廠,主要生產加工農業生產使用小型農機具。後逐漸有所發展,到1978年相繼新辦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邳州市宿羊山鎮工業
一批工業企業,油廠、酒廠、綜合廠等10個,總產值500萬元。1985年鎮辦企業工業總產值5000萬元,今日宿羊山鎮,已形成了陶土製品,建材、化工、電子、鑄造、板材、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八大類工業集鎮。2005年,全鎮擁有數十家各類企業,全年工業總產值2.5億元。

宿羊山鎮境內邳州陶瓷廠始建於1957年,1992年經江蘇輕工業廳和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隸屬省陶瓷進出口(集團)公司,企業擁有固定資產1500多萬元,主要生產低溫紅泥陶園林陶器,有400多個品種,1000多個規格產品全部出口歐美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1000萬美元。

邳州市東方化工機械有限公司,前身是宿羊山農具廠(工具廠)化工機械廠,始建於1957年,幾經更變到2001年改稱現名,公司生產的DF-2型系列專用爐箅及滾動灰盤總成,被全國小氮肥協會認定為全國唯一推廣節能產品,被國家計經委列為國家級星火計畫,化工部優質產品稱號,公司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年生產有500多台套,產值8000多萬元,現有職工120多人。

鎮其他文教體衛

至2005年,全鎮共有幼稚園2所,國小7所(由30所國小合併而成),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1526人,全鎮共有教師1141名,其中高級教師238名,中級教師316名。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宿羊山鎮第二中學教師

省重點中學宿羊山高級中學創建於1938年,原為縣立宿羊山中學,近年來,通過改建擴建,1997年通過驗收被江蘇批准為省重點高中。2005年,宿羊山高有中學投資5000萬元,在美麗的大武山腳下建成一座占地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校區。現有教學班級54個,在校學生4000名,教職工248人。

新宿羊山高級中學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室採用了多媒體教學,理、化、生實驗設備完善,裝備一流,計算機聯網,管理程式化,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音、體、美活動豐富多采。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宿羊山鎮第二中學教職工

學校享有較高的聲譽。“嚴格的紀律、規範的管理、一流的教學、雄厚的師資、優美的環境”聞名於省內外,宿羊山高級中學,連續五年會考合格率、優秀率、高考上線率,位居邳州市前列。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學校”、“淮海經濟區十佳學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徐州市雙文明單位”、“邳州市名校”、“邳州市花園學校”。

宿羊山鎮的體育和武術運動較為普及。至2005年全鎮建有武校1所,習武者達500人,每年都舉行一次武術比賽,參賽人數多達300餘人,多年來共為市級以上武術團體、大專院校輸送100多人。

鎮衛生院共有2所,占地36畝,建築面積12560平方米,有病床180張,設內、外、婦、兒等科室。配有進口彩超機、心電圖及X光機等設備,全鎮有醫務人員200名,25個村級衛生室全部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

學校周圍名勝古蹟

宿羊山鎮名勝古蹟眾多,鎮域內主要有“清涼寺”、“千年古槐”、“瑞香寺”、“雙眼井”。

據傳很久以前在宿羊山境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宿羊山鎮第二中學教職工
內正中制高點上曾建有一座古剎,名日“清涼寺”,其門前正南百米處,有一棵古槐,只見它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半死半活地苦度春秋。卻誰也說不準它的生長年庚,究竟經歷了多少滄桑歲月。相傳,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生性酷愛古槐,大唐一統之後,打馬遊歷全國,曾到這棵古槐樹下觀賞,走時留下兩名侍從,賜予銀兩,令其於樹下,安家守護。至今這棵古槐,根深葉茂,甚為壯觀。

古鎮宿羊山原建有瑞香寺,是邳州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邳縣縣誌補》中記載“元時建,蒼松翠柏,繞廟三面,廟東南有黃楝一株,數百年物也。”瑞香寺建在宿羊山主峰大武山西坡腳下,林木蔥鬱的三山相叩的谷底之中,座北朝南,依山就勢,錯落

有致,富麗堂皇,古色古香,蔚為壯觀。門臨一泓清池,規模頗大,清朝光緒年間,香火鼎盛,僧眾多達百人。這座始建於元朝天順年間的寺廟,相傳是鎮江金山寺有一高僧從西北方追趕一隻鳳凰到此,這隻鳳凰飛至宿羊山後,悄然落在主峰武山腳下。“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高僧
邳州市宿羊山鎮第二中學邳州市宿羊山鎮工業
看到這裡林濤起伏,野花滿坡,瑞氣繚繞,透著靈秀,如入仙境,於是便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寺廟,名日“瑞香寺”。可惜,這座晨鐘暮鼓、古木參天、興旺非凡的數百年古剎,於“文革”時被破壞的蕩然無存,那棵數百年“物也”的黃楝連同數株合抱古銀杏,也被連根伐除。在瑞香寺西北旁有條石龍,背上清清楚楚有一腚坐印窩和一雙小巧玲瓏的腳印,近旁有簇山棗樹,枝葉、刺針全向下而長,不遠處一塊巨石有雙三寸金蓮的履痕,下面石板上有馬的蹄印。傳說是王母娘娘坐龍背為孩子換尿布,在棗樹上晾尿布,走時上馬留下的痕跡,這些神話傳說的古蹟至今留存,吸引著眾多遊人駐足觀賞。

位於宿羊山角下還有一個名勝古蹟“雙眼井”,這座“雙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據傳有千年歷史,一井兩口,故名“雙眼井”,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據說,凡是飲用此井水的人們,從不腹瀉,這便是“雙眼井”的傳說。

宿羊山不僅名勝古蹟繁多,而且俊才星馳,清朝進士陳略,聞名四方,至今流傳民間的《胡打算》一書屬他所著,他的墓碑現立於宿羊山山坡之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