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羊山

宿羊山

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有耕地8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11畝,下轄24個行政村,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中國大蒜第一鎮, 宿羊山鎮是全國十五家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宿羊山鎮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共有2所,占地36畝,建築面積12560平方米;配置住院床位180張;設有內、外、婦、兒、中醫、五官等科室;擁有進口彩超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胃鏡、心電圖及X光機等先進醫療設備,相關輔助檢查項目齊全;全鎮有醫務人員230名,25個村級衛生室全部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

概況

江蘇省邳州市宿羊山鎮,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中國大蒜第一鎮, 宿羊山鎮是全國十五家小城鎮建設科技示範鎮。東臨開放城市連雲港,西依歷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觀音機場40公里,北距臨沂機場100公里,東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80公里,隴海鐵路、徐海一級公路、徐連高速公路、310國道傍鎮而臥,省道棗泗公路縱穿鎮中心並與以上幾條公路交匯,轄區公路縱橫。京杭大運河從鎮區穿過,江蘇省水利樞紐工程大運河劉山船閘、節制閘、南水北調蘇北地區大型翻水站坐落在本鎮規劃區內,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歷史沿革

宿羊山鎮原名宿娘山,據傳很久以前,王母娘夜宿此山而得名“宿娘山”,後以其諧音演變成“宿羊山”。民國3年置宿羊山圩團屬七區,24年置宿羊山鄉屬五區。1949年屬山東蘭陵縣,1953年劃歸邳縣置十五區,1957年撤區並鄉為宿羊山鄉,1968年改宿羊山人民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7年改置鎮,2000年撤鄉並鎮,將原徐樓鄉並置宿羊山鎮,鎮政府駐地宿羊山。

自然資源

宿羊山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有耕地8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11畝,鎮內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陶土等,儲量達1億噸以上。鎮內水資源豐富,不老河天然淡水養殖水面達8000餘畝,已經形成了立體水產養殖規模,宿羊山鎮屬黃泛沙土平原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9攝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濕,為農作物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主要種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經濟

工業

宿羊山鎮工業發展起步較早,解放初期,就開辦一個工具廠,主要生 宿羊山鎮產加工農業生產使用小型農機具。後逐漸有所發展,到1978年相繼新辦一批工業企業,油廠、酒廠、綜合廠等10個,總產值500萬元。1985年鎮辦企業工業總產值5000萬元,今日宿羊山鎮,已形成了陶土製品,建材、化工、電子、鑄造、板材、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等八大類工業集鎮。2005年,全鎮擁有數十家各類企業,全年工業總產值2.5億元。

宿羊山鎮境內邳州陶瓷廠始建於1957年,1992年經江蘇輕工業廳和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隸屬省陶瓷進出口(集團)公司,企業擁有固定資產1500多萬元,主要生產低溫紅泥陶園林陶器,有400多個品種,1000多個規格產品全部出口歐美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1000萬美元。

邳州市東方化工機械有限公司,前身是宿羊山農具廠(工具廠)化工機械廠,始建於1957年,幾經更變到2001年改稱現名,公司生產的DF-2型系列專用爐箅及滾動灰盤總成,被全國小氮肥協會認定為全國唯一推廣節能產品,被國家計經委列為國家級星火計畫,化工部優質產品稱號,公司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年生產有500多台套,產值8000多萬元,現有職工120多人。

白口村位於宿羊山鎮南部,東臨彭河,南臨徐淮一級公路,棗泗路穿境而過,與中國最大的大蒜批發市場宿羊山大蒜批發市場鄰近,白口村耕地面積1200畝,現有居民460戶,總人口2600人。白口村充分依託傳統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壓糧擴經,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大蒜,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從2003年起,實現秋播全部種植大蒜,夏季全部種植水稻,糧經比達1:1。2006年,白口村實現社會生產總值60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先後被評徐州市文明村、邳州市先進村、基層先進黨組織、信訪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白口村土壤肥沃,環境優良,適宜大蒜生產的發展,同時,村兩委制定措施,每年定期召開經營戶座談會,溝通市場信息。為免除經營戶後顧之憂,村實行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穫收購和銷售,使大蒜產業發展成為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白口村經營大戶達近50餘戶,固定資產100萬元以上的達12餘戶。

農業

宿羊山鎮水產業、畜牧業和林果業比較發達,一直是邳州市多種經營發展的先進鎮之一,1980年多種經營收入是全鎮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鎮人均養殖50 宿羊山鎮只(頭)以上,全鎮飼養量達到130萬隻(頭),2005年全鎮雞、羊、兔、牛、豬飼養量達到200萬隻(頭)。

淡水魚養殖是宿羊山鎮的特色養殖,1980年以來,宿羊山實施立體魚菱養殖試驗成功,利用8000畝不老河水面實行攔河立體養殖,有效地提高了水產效益,2005年共產鮮魚5000公斤,菱角80000公斤。

社會

教育

至2005年,全鎮共有幼稚園2所,國小7所(由30所國小合併而成),初級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1526人,全鎮共有教師1141名,其中高級教師238名,中級教師316名。

省重點中學宿羊山高級中學創建於1938年,原為縣立宿羊山中學,多年來,通過改建擴建,1997年通過驗收被江蘇批准為省重點高中。2005年,宿羊山高級中學投資5000萬元,在美麗的大武山腳下建成一座占地3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校區。現有教學班級54個,在校學生4000名,教職工248人。

新宿羊山高級中學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室採用了多媒體教學,理、化、生實驗設備完善,裝備一流,計算機聯網,管理程式化,圖書館藏書10萬餘冊,音、體、美活動豐富多彩。 宿羊山鎮學校享有較高的聲譽。“嚴格的紀律、規範的管理、一流的教學、雄厚的師資、優美的環境”聞名於省內外,宿羊山高級中學,連續五年會考合格率、優秀率、高考上線率,位居邳州市前列。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學校”、“淮海經濟區十佳學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範校”、“徐州市雙文明單位”、“邳州市名校”、“邳州市花園學校”。

宿羊山鎮的體育和武術運動較為普及。至2005年全鎮建有武校1所,習武者達500人,每年都舉行一次武術比賽,參賽人數多達300餘人,多年來共為市級以上武術團體、大專院校輸送100多人。

衛生

宿羊山鎮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共有2所,占地36畝,建築面積12560平方米;配置住院床位180張;設有內、外、婦、兒、中醫、五官等科室;擁有進口彩超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尿液分析儀、胃鏡、心電圖及X光機等先進醫療設備,相關輔助檢查項目齊全;全鎮有醫務人員230名,25個村級衛生室全部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

2010年以來,宿羊山鎮衛生院堅持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管理模式,深入開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提高醫療質量、改進服務流程、落實便民措施、加強行風建設,努力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並以加快中醫特色重點專科建設為出發點,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初級衛生保健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等保障制度中貫穿落實,不斷提高農村中醫藥服務能力,大力弘揚祖國中醫藥文化,並相繼通過了“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省鄉鎮衛生院示範中醫科”的驗收工作。

名勝古蹟

宿羊山鎮名勝古蹟眾多,鎮域內主要有“清涼寺”、“千年古槐”、“瑞香寺”、“雙眼井”。

據傳很久以前在宿羊山境內正中制高點上曾建有一座古剎,名日“清涼寺”,其門前正南百米處,有一棵古槐,只見它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半死半活地苦度春秋。卻誰也說不準它的生長年庚,究竟經歷了多少滄桑歲月。相傳,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生性酷愛古槐,大唐一統之後,打馬遊歷全國,曾到這棵古槐樹下觀賞,走時留下兩名侍從,賜予銀兩,令其於樹下,安家守護。至今這棵古槐,根深葉茂,甚為壯觀。

古鎮宿羊山原建有瑞香寺,是邳州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邳縣縣誌補》中記載“元時建,蒼松翠柏,繞廟三面,廟東南有黃楝一株,數百年物也。”瑞香寺建在宿羊山主峰大武山西坡腳下,林木蔥鬱的三山相叩的谷底之中,坐北朝南,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宿羊山鎮蔚為壯觀。門臨一泓清池,規模頗大,清朝光緒年間,香火鼎盛,僧眾多達百人。這座始建於元朝天順年間的寺廟,相傳是鎮江金山寺有一高僧從西北方追趕一隻鳳凰到此,這隻鳳凰飛至宿羊山後,悄然落在主峰武山腳下。“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高僧看到這裡林濤起伏,野花滿坡,瑞氣繚繞,透著靈秀,如入仙境,於是便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寺廟,名日“瑞香寺”。可惜,這座晨鐘暮鼓、古木參天、興旺非凡的數百年古剎,於“文革”時被破壞的蕩然無存,那棵數百年“物也”的黃楝連同數株合抱古銀杏,也被連根伐除。在瑞香寺西北旁有條石龍,背上清清楚楚有一腚坐印窩和一雙小巧玲瓏的腳印,近旁有簇山棗樹,枝葉、刺針全向下而長,不遠處一塊巨石有雙三寸金蓮的履痕,下面石板上有馬的蹄印。傳說是王母娘娘坐龍背為孩子換尿布,在棗樹上晾尿布,走時上馬留下的痕跡,這些神話傳說的古蹟至今留存,吸引著眾多遊人駐足觀賞。

位於宿羊山角下還有一個名勝古蹟“雙眼井”,這座“雙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據傳有千年歷史,一井兩口,故名“雙眼井”,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據說,凡是飲用此井水的人們,從不腹瀉,這便是“雙眼井”的傳說。

宿羊山不僅名勝古蹟繁多,而且俊才星馳,清朝進士陳略,聞名四方,至今流傳民間的《胡打算》一書屬他所著,他的墓碑現立於宿羊山山坡之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