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均

邦均

天津市薊縣邦均鎮,位於薊縣西部盤山南麓,邦均鎮歷史悠久,所轄區域內有漢墓群。邦均鎮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良好,物產豐富,經濟發達。

地理位置

天津市薊縣邦均鎮,位於薊縣西部盤山南麓(北緯39°59′,東經117°15′),西距北京76公里,南距天津90公里,東距唐山104公里,東北距縣城13公里。京哈、寶平公路縱橫穿越,邦喜公路以此為起點,與津薊高速公路相鄰,京秦鐵路、大秦鐵路橫貫鎮北,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

名稱由來

邦均鎮歷史悠久,所轄區域內有漢墓群,商周遺址,關帝廟,清真寺等古蹟。相傳戰國後期商鞅曾宿店於此,稱“商均店”。唐朝李世民東征高麗途徑此地,更名“幫君店”,後演變為“邦均店”。清道光十一年(1831),稱“邦均鎮”。自古以來,邦均鎮村落集中,人口密集,店鋪林立,商業繁榮 ;逐漸成為商家雲集之地,有“京東第一鎮”之美稱。直到今天,邦均鎮已發展成為薊縣西部地區的經濟貿易中心,並輻射三河、平谷、大廠、寶坻、遵化、玉田等縣。

自然環境

邦均鎮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良好,物產豐富,經濟發達。鎮北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主要礦產有礦泉水紫砂頁岩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等;種植業(苗木花卉)和養殖業(蛋雞、生豬)逐漸成為該鎮的特色產業,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行政概況

2001年,邦均鎮與李莊子鄉合併,現轄43個行政村,鎮域總面積34.73平方公里。截止2002年底,全鎮總人口為32491人,鎮域人口密度為935.53人/平方公里。全鎮耕地總面積27237.1畝,人均0.908畝。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邦均鎮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邦均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使經濟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極大提高。二十年的改革和建設,邦均鎮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了轉軌變型,社會各業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了汽車改裝、建築建材、地產資源開發、交通運輸、畜禽養殖、苗木花卉等優勢產業。2003年,邦均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3.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71元。

特色產業

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全國優質苗木花卉基地的天津市薊縣邦均鎮,把建設苗木花卉專業鎮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截止到目前,這個鎮苗木花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一萬三千畝,上百個品種,主要銷往東北、西北和京津等地,成為華北地區重要的苗木花卉集散地。

邦均鎮歷來有種植苗木花卉的傳統,靠苗木花卉富裕起來的農民大有人在。近年來,這個鎮積極引導農民做苗木文章,組織農民搞技術培訓,為他們提供各種供求信息,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種植苗木花卉的積極性,全鎮一半以上的土地都種上了各種苗木花卉,紅葉小檗、龍爪槐等100多種當家品種馳名京津,享譽“三北”,30多個苗木花卉服務組織和1000多名經紀人也應運而生,並吸引5000多名外地勞動力來這裡務工。

此外,這個鎮還有200多名苗木花卉種植能手走出本縣,到河北、北京、內蒙古等地一展身手,承包了6000多畝土地種植苗木花卉。今年,這個鎮又成立了天津市富邦園林綠化工程公司,使全鎮苗木花卉產業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格局。僅有162戶人家的雙井村,631畝土地全都種植了苗木花卉,年創產值1000萬元,利潤400萬元,去年人均純收入達6300元。

考古發現

邦均北部有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邦均漢墓群。位於天津城北薊縣邦均鎮盤山南麓的丘陵地帶,分布範圍約1平方公里。大部分是長方形單室磚墓,也有的墓有前室、後室和耳室。隨葬品有罐、盤、耳杯等陶器,還有半兩、五銖等銅錢。已發掘的最大的一座墓長10米,寬6米,隨葬品數量也較多,除陶器外,還有奩、熏、燈、龍柄勺及銅鏡、瑪瑙珠等。邦均還有一座西周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這裡是西周前期的居住址,西周中期以後至戰國的墓葬區。出土有銘文為"十乍氏鼎"的青銅鼎、銘文為"戈父丁"的簋和其它陶器、銅器等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