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生平經歷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任鴻臚寺卿、內閣學士。光緒二十六年,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同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出逃,那桐奉旨與慶親王奕劻、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留京,與八國聯軍議和,遷任戶部右侍郎;《辛丑條約》簽訂後,被派為專使赴日本道歉。光緒二十九年,任外務部會辦大臣;光緒三十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宣統元年(1909年),升任軍機大臣;宣統三年,任“皇族內閣”協理大臣。清帝退位後,那桐遷居天津。清朝末年,外患頻生、戰亂不斷,不但民不聊生,清廷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作為朝廷重臣的那桐卻是個超級戲迷。據說他對京劇的酷愛是出類拔萃的,他的有些行為甚至超過當今的“追星族”。那桐位居決策中樞,被稱為“那相”,威勢自然了得;可是,這位“那相”若遇到京劇演員便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對京劇名家不惜低聲下氣,諂媚討好。有一次,慶親王奕劻在家中為福晉(夫人)祝壽辦堂會,譚鑫培應邀獻藝。慶親王出門迎接,並與之商量:“譚老闆,今天能不能請您給我唱個雙出?”譚鑫培說:“行啊,但得有哪個大臣給我磕個頭啊?”慶親王面有難色。孰料,軍機大臣那桐雙膝跪地,虔誠地說:“請譚老闆賞臉。”譚鑫培非常驚訝,自然唱了“雙出”。那桐在譚鑫培演出時,還情不自禁地站起來朝台上作揖,以示自己的仰慕之情。那桐辦過外交,大概知道“王子多得很,貝多芬只有一個”這段逸事,他的表現可能是出於對藝術的尊重;但是一般地講,他的表現便極有可能是“大清朝氣數將盡”的預示。重臣與王子畢竟不是一碼事!
。
經歷
1899年為鴻臚奪卿、內閣學士。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晉理藩院左侍郎。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時,奉命充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與聯軍議和。同年改為戶部右侍郎。辛丑條約簽訂後,被派為專使赴日本道歉。1902年2月署外務部左侍郎。次年擢戶部尚書,鏇調外務部會辦大臣。1906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參預釐訂官制,變通旗制。1909年授軍機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內閣,任為內閣協理大臣。同年袁世凱內閣成立時,為弼德院顧問大臣。同年袁世凱內閣成立時,為弼德院顧問大臣。清帝退位後,移居天津。後於天津病卒。
那桐故居
——金魚胡同3號王之鴻那桐題寫的清華園匾額
金魚胡同屬東城區東華門地區,是王府井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二條胡同。胡同自西向東溝通王府井大街和東四南大街,長560多米,南與校尉胡同相通。明代,即稱“金魚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九條”,後恢復原稱。《順天府志》載:“金魚胡同,魚或作銀。”據此推斷,或許“金魚胡同”亦稱“金銀胡同”,也可能“金魚胡同”是由“金銀胡同”音轉而來。因為,現在的燈市口大街一帶在明代是北京內城繁盛之地,而燈市大街西口至金魚胡同西口一段乃“鬻燈”之所,即:燈具交易市場,或曰燈具總匯。金魚胡同西口地處明代燈市的南端,正對著東安門大街,是由皇城出來逛燈市的必經之地。因此,當年胡同內有金銀店鋪或出售金魚的場所都是可能的。如今,金魚胡同雖然還稱胡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通衢大道,街兩側矗立著東安市場、王府飯店、和平賓館、台灣飯店等大型商業設施,是王府井商業區“十字”金街一橫的東段,連線著東城區的“銀街”(崇雍大街),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銀胡同”。
編輯本段
建築特色
金魚胡同3號現在是四星級的和平賓館,舊時的門牌為金魚胡同1號、2號、3號、3號旁門,在胡同東段北側,坐北朝南,是內部相通的4個宅院,加上東邊的1號旁門共5個宅院,占地16000多平方米,是清末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那桐的府第。《燕都叢考》載:“那琴軒桐相國故宅,旁有園,俗名那家花園。”“那家花園”東起金魚胡同東口,西到現在台灣飯店的東牆,占了半條胡同,南北貫通金魚胡同與西堂子胡同。在金魚胡同建有五座“廣亮大門”①,門牌自東向西分別是金魚胡同1號旁門、1號、2號、3號、3號旁門;在西堂子胡同開有兩個隨牆院門。
編輯本段
相關記載
據那桐之孫張壽崇撰文回憶,那桐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搬到金魚胡同,原來只有住宅部分,後東西擴延,遂成“占地二十五畝二分九厘二毫,原有房廊三百多間的那家花園”。金魚胡同2號是“那家花園”的正院,是那桐及其眷屬的住宅,大門內懸有“太史第”和“鄉舉重逢”的匾額。整座建築以2號為中心向東西對稱延展,東側是1號和1號旁門,西側是3號和3號旁門。臨街的幾十間倒座兒南房橫貫東西,五座廣亮大門等距離地矗立其間,頗為氣派。1號、2號均為四進院,3號院的布局比較別致。張壽崇回憶:“是一座很具格局的院落,我們小時候叫它西大院。西大院一進門有一排順街南房,進了垂花門②,兩邊抄手遊廊,三間帶廊北房、東西耳房。這種布局使院子顯得特別敞亮。跨院還有些群房,其西邊有三大間前後帶廊灰磚紅瓦楞鐵頂的洋式房子,是一個大自然間。過去室內擺放西式餐桌等,附有西式廚房”。3號旁門是馬號,在此養馬和存放車轎;院內建有暖洞子(花房),冬季存放花木。1號旁門是花園,園內堆土疊石為山,掘地注水為池,建有爬山遊廊和亭台樓榭。“吟秋館”的楹聯是“有山可觀水可聽,於室得靜亭得閒”;“翠籟亭”的楹聯是“嫩寒庭院初來燕,楊柳池塘欲上魚”。
編輯本段
社會評價
朱家溍在《北京城內舊宅園聞見錄》中對“那家花園”的評價是:“那家花園位於王府井金魚胡同,是清末軍機大臣那桐的宅園。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第一次到北京時的歡迎大會就在此園召開。此後北京上層社會的大型集會常借用此園,因此在社會上很享盛名,‘那家花園’這個名稱就是這樣產生的。由此不少人產生一個誤解,以為那家花園一定是北京最好的私人花園,其實北京舊園有很多好的,而那家花園布局造景都並非上乘。”“那家花園”之所以在民國期間成為上層社交場所,是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園內有一座在當時稱得上新式建築的戲樓所致。戲樓名“樂真堂”,建於光(緒)宣(統)年間,是前後帶廊的三卷大北房,房廊為花瓷磚墁地,前後是大玻璃隔扇。屋內東邊有方形帶柱戲台,上有倒掛楣子,下有欄桿;屋內中間以正搭斜交的半人高木欄板隔開男賓(官客)、女賓(堂客),成排擺放帶靠背的椅子供賓客觀看演出。
編輯本段
其他信息
1912年孫中山先生來京時,曾三次到“那家花園”出席歡迎會。第一次是8月29日上午11時,國務總理陸徵祥、內務部長趙秉鈞等開會歡迎孫中山先生;第二次是9月3日下午5時,滿族同進會與蒙古聯合會聚宴歡迎孫中山先生;第三次是9月11日晚間,清皇室設宴歡迎孫(中山)、黃(興),席間,貝子溥倫致詞:“孫黃二君皆今日非常之人,故能建非常之業。”1917年3月27日,皖系軍閥段祺瑞在“那家花園”辦堂會③,歡迎桂系軍閥陸榮廷。重病纏身的譚鑫培迫於軍閥的威脅,抱病演出《洪羊洞》,回家後七天就病逝了。“樂真堂”舞台上演的《洪羊洞》竟是一代“伶王”的絕響!據說唱得悽慘蒼涼。那桐故居最東邊的院落在1950年出售,成為機關辦公用房,東城區工會、共青團東城區委、東城區武裝部曾在此辦公;20世紀70年代末期被改建成為面臨東四南大街的高層樓房(今為商業用房),門牌改為東四南大街249號,金魚胡同從此無1號。那桐故居其他幾個院落從1951年開始陸續出售,漸次改建成現在的和平賓館。目前,尚有“翠籟亭”、假山及井亭等“那家花園”的舊物。
注釋
①廣亮大門,是北京四合院中等級最高的宅門,是具有相當品級的官宦人家採用的宅門形式。②垂花門,在府邸、宅院建築群中常作為二門,起著聯繫、分隔內宅和外宅的作用。③堂會,舊時私家有喜慶事,延請藝人在家演唱,招待賓客,稱為“堂會”。
辛亥百年人物(一)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