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貴者,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譯文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而天下的人都不能理解,不能去施行。言論有宗旨,辦事有主見,正因為不理解這個道理,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很少,能取法我的人就更難能可貴了。因此,聖人總是穿著粗布衣而懷裡揣著美玉。
出處
《被褐懷玉》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