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及環境
連城白鴨主產於福建省 連城縣,連城也被命名為“中國連
城白鴨之鄉”並獲得地理標誌保護。連城縣位於福建省的西部,海拔為1000米左右,屬中亞熱帶農業 氣候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0℃,無霜期為27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710毫米。 武夷山脈縱貫全縣,境內峰巒綿延,丘陵起伏,溪澗縱橫交錯。水田、山塘、小河中各種水草和螺、蚌、小魚蝦繁生,為養鴨提供了豐富的天然動植物飼料。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當地民眾向以稻穀作為鴨的主要補充飼料。保持連城白鴨獨有特徵和價值所需的原產地自然生長環境屬於中亞熱帶、冬暖夏涼,農業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8.9℃左右。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有清沏的水質來源、優質的山區生態環境,屬於紅壤土、紫色土、沖積土、水稻土、稀土、膨潤土六種類型土壤。連城白鴨只有生長在上述特殊的氣候、地貌、水土等自然環境中,才能保持其獨有的特徵和價值。
形體特徵
連城白鴨體型狹長,頭小,頸細長,前胸淺,腹部不下垂,行動靈活,覓食力強,富於神經質,全身羽毛潔白緊密,公鴨有性羽2~4根。喙黑色。脛、蹼灰黑色或黑紅色。因其全身白羽和黑色的腳丫及頭部對比鮮明,故當地又稱其為“黑丫頭”。
品種性能
連城白鴨初生重為40~44克;成年公鴨體重、體斜長、胸寬、胸深、脛長分別為:1440克,20.8厘米,6.1厘米,6.4厘米,5.6厘米,成年母鴨分別為:1320克,20.6厘米,5.4厘米,6.2厘米,5.8厘米。產蛋量,第一產蛋年為220~230個,第二產蛋年為250~280個,第三產蛋年為230個左右。蛋重平均為68克,蛋的品質,殼色以白色居多,少數青色,蛋形指數1.46,公母配種比例1:20~25,種蛋受精率為90%以上。屠宰測定:全淨膛公鴨為70.3%,母鴨為71.7%。連城白鴨的羽色和外貌特徵獨特,是一個適應山區丘陵放牧飼養的小型蛋用鴨種。
食用功效
連城白鴨不僅肉質鮮嫩,湯味尤其清醇,煨煮時除鹽外不用添加任何作料,無腥味,不油膩,且富含人體必需的17種胺基酸和10種微量元素,其中谷氨酸含量高達28.71%,鐵鋅含量比普通鴨高1.5倍,膽固醇含量特別低;連城白鴨的最獨特處是它的藥用價值,無論食肉還是喝湯,都可達到清熱解毒、滋陰補腎、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的功效,當地民間一直沿用白鴨純湯治療小兒麻疹、肝炎、無名低熱高燒和痢疾等病症。飼養時間越長,藥效越好,長期食用,強身健體,祛病益壽,無論春夏秋冬,都是食補食療的首選食品。正是由於連城白鴨集膳食與藥理功能為一身的優秀品質非常符合現代人的消費需求,20世紀70年代,被列入《中國家禽品種志》,2000年農業部130號公告,連城白鴨被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被稱為“全國唯一的藥用鴨”。 連城當地有首童謠:“黑丫頭,水中游;唯一藥用拔頭籌;皇帝吃了不發愁”。
地理分布
連城白鴨現主要存在於連城,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白鴨產業。
連城縣不僅有冠豸山風景區,更因紅心地瓜乾和黑丫頭連城白鴨而聞名,風水寶地又被形容為“土裡藏紅心,水游黑丫頭”。
品種特徵
成年公鴨體態雄健,頭較大,頸細長,胸深,背闊,眼大明亮,覓食力強,全身白羽,尾端有2~3根性卷羽,嘴扁平呈古銅色,喙豆墨綠色,脛、蹼、趾呈黑褐色。成年母鴨頸細長,眼突而亮,腹鈍圓略下垂,身體窄長,頭清目秀跋步時挺胸前進不搖擺,覓食力強,集群性好。全身白羽,喙扁平呈黑灰色,脛、蹼、趾為褐黑色。
連城白鴨宴
連城白鴨宴是以連城白鴨為主料,以菜膽、鮮蘆筍、冬瓜、花菇、紅蘿蔔、香蔥為輔料,鹽、味素、孜然為調料,通過鹵、燉、爆炒、薰、炸、煮、蒸等烹調方法精心製作而成的。連城白鴨宴總共由四喜臨門、砂鍋山泉水燉白鴨湯、熱火朝天、母子情深、翡翠鴨柳、鴨肉銀餃、茶薰香鴨、孜然鴨柳、鴨茸冬瓜羹、脆皮三絲卷等組合而成。此白鴨宴在2004年福州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廚師節被評為中國名宴。
滋補安神清熱解署連城白鴨湯
輔料:輔料(以下七選一,可不選):西洋參、鮑魚、金線蓮(滋陰補陽、凝神安心);茅草根(清涼解署)、玉竹(清心火)、鴨掌草(清熱解毒)、地參
調料:鹽(無需添加其他任何佐料)
解凍,去除鴨屁股,根據需要切成6至8塊(頭和脖子各一塊,身子再切成4至6塊),放入80~90度的熱水中焯1~2分鐘(目的是去除血水)後撈起洗淨備用。
註:如需製作全鴨湯,則略去切塊步驟,其餘步驟相同。
將經過預處理的鴨肉放入陶製或瓷製容器中,加入適量淨水(山泉水更佳),加入輔料,隔水清蒸,用旺火燒至湯開後改用文火慢燉至熟,加入少量食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