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洋鎮

通洋鎮

通洋鎮位於有“鶴鄉”美譽的江蘇省射陽縣中部,古稱通洋港,曾因域內的東嶽寺廟和邵尖島而出名。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0平方公里,4.3萬人口,下轄12個村(居)。水陸交通非常便捷。通洋鎮處於射陽河和新民河兩大水系之間,水上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射陽河可通航1000噸以上的船舶,域內通洋港可通航500噸的船舶。鎮內二、三級公路縱橫交錯,與S309省道相接,距縣城15公里,距沿海高速入口10公里,離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射陽港30公里,到鹽城飛機場只有45公里。

基本信息

經濟綜述

通洋鎮通洋鎮
工業經濟蓬勃發展。通洋鎮擁有電動車、食品、服裝、紡織、玩具、毛絨復混肥料羊毛衫等工業企業近40家,鎮規劃工業集中區2000畝,道路、電力、通訊、消防、綠化等配套設施基本齊全。

綠色農業初具規模。通洋鎮現有無公害果樹6000畝,自然水產網箱養殖面積2萬畝,擁有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基地2個,總面積4萬多畝,“通洋”牌和“月瑞”牌綠色無公害大米享譽大江南北。

林業資源非常豐富,通洋鎮擁有意楊樹木300多萬株,木材蓄積量30多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林業示範鎮,域內的徐莊村2006年被市政府命名為“林業十佳示範村”,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百佳農業生態示範村”。

特色產業優勢明顯。通洋鎮近萬名民眾從事食用菌生產,遍及全國縣級以上城市100多個,年產“通靈”牌食用菌品12萬多噸,被2007年中國長沙首屆國際菌博會評為“中國食用菌之鄉”。

高效農業

通洋鎮通洋鎮
江蘇省射陽縣農林局科協積極引導農民調減效益低下的糧棉等傳統作物,跳出傳統的種植模式,推廣高效科技農業品種。通洋鎮政府在調整種植結構上彰顯特色,積極探索高效科技種植模式。在2007年種植近百畝韓國青椒的基礎上,2008年又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在通洋鎮建東村南部,串通河兩邊又興建千畝韓國青椒生產基地,使通洋鎮千畝韓國青椒基地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

通洋鎮政府在積極探索市場前景好、種植效益高的新型高效科技種植模式的同時,強化基地建設,提高基地示範帶動作用。一是以村為主體,農經中心協助,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工作,2008年已規模流轉土地1000多畝。明年準備再流轉土地500畝左右,確保通洋鎮實施高效科技農業面積在1500畝以上;二是以公路站為主體,加強種植基地道路建設,2008年新建砂石路面1.5公里;三是以水利站為主體,建東村配合,強化種植基地水系設施配套,水利設施配套2500畝,實施土方6000立方米;四是以電力站為主體,加強種植基地的兩座電站的維護保養,確保旱澇排灌順暢;五是以農技中心為主體,抓好統一供種、技術培訓、科技支撐、產品銷售等服務工作;六是以經紀人為首,做好與韓國經銷商及農民銷售契約的簽訂,確保訂單農業的實施和出口產品在銷售環節上的暢通。為進一步做大規模,該鎮政府出面牽頭,相關單位組織參加,2008年擬申報成立通洋鎮青椒專業合作社,以把千畝韓國青椒種植基地做大做強。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集鎮現有水廠一座,日供水能力3000噸以上,電信局有容納3萬門的電話程控交換系統和1000兆光纖寬頻接口,移動、聯通無線網路覆蓋全鎮,有線電視、調頻廣播“雙入戶”網路實現通洋鎮所有村(居)組全覆蓋,用戶近7000戶,鎮區110KV變電所正在建設之中。

社會事業

通洋鎮通洋鎮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集鎮銀行、郵局、超市、飯店等商業服務網點密布,市場繁榮,集鎮建有全市一流的綜合文化樓、省標準化文化站房,中心國小被命名為“國家綠色學校”,鎮醫院設備齊全,可進行預防、保健、治療等各項醫療衛生服務,通洋鎮民風淳樸厚道,治安形勢良好,社會大局穩定。為了加強節日期間黨風廉政建設,射陽縣通洋鎮採取“一文、一卡、一課、一會、一片”等活動過廉年。“一文”,即:為加強春節期間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專門下發《關於做好2007年春節期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通知》。“一卡”,即向通洋鎮所有的黨員幹部傳送一張廉政賀年卡。“一課”,即利用黨員冬訓班這個大課堂,由鎮紀委書記給通洋鎮的黨員、幹部上一次專題廉政黨課。“一會”以茶話會的形式邀請全鎮各村(居)、各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家屬開一個“廉內助”會議。“一片”,即利用現代農民教育的先進媒介播放廉政電教片。通洋鎮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全鎮黨員幹部自覺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為過一個歡樂、祥和、廉潔的春節放好樣子、做好表率。

新農村建設

通洋鎮通洋鎮
射陽縣農村綠化第一村--通洋鎮徐莊村,土地總面積7500畝,其中:耕地面積5600畝。975戶人家,3001人口。徐莊人生態觀念意識強,植樹造林幹勁大。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徐莊人就開始進行生態村建設,跨入到新世紀,徐莊村就真真實實地形成了黃海之濱一顆燦爛的綠色明珠。站在遠處放眼望,如今的徐莊村,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日不見村莊,夜不見燈光。徐莊村綠化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主要得益於大力度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1999年,徐莊村組織乾群到宿遷、泗陽等地參觀學習林業發展先進經驗,統一了認識,拓寬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在此基礎上,首先在本村境內的射陽河大包圩、村級中心路、中溝堆堤搞林改試點。村委會對植樹造林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開塘,統一購買植樹苗木,統一栽植。栽植後迅速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用競價拍賣方式進行林改。第一階段林改結束,村委會認真總結經驗,根據本村實際情況,2000年對農田林網林帶建設繼續進行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由於林改工作搞得好,徐莊村境內的639畝意楊成片林和一條大溝、八條中溝、一條中心路、115條條排溝林帶上栽植的6.5萬株69、72意楊樹,不僅成活率、保存率幾乎是100%,而且長勢十分旺盛,年均胸徑增長近4厘米,年均高生長1.4米以上。徐莊村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發展了林業生產,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經統計,林權改制為村委會積累了23萬元資金。徐莊村農田林網率已達到100%,林木覆蓋率已達到40%,包括農戶房前屋後樹木在內,保存的樹木已達到101000株,預計到2010年時,樹木蓄積將達到30000立方米。樹材總值將超過1000萬元。房在樹中路在林中的徐莊人自豪地說:植樹造林好處多,農業生態環境優,利國利民利集體,富裕生活人人歡。

黨教工作

通洋鎮通洋鎮
著實提高輪訓質量,把增強學習針對性作為黨員幹部輪訓工作檯的主要目標。通洋鎮有1300多名黨員幹部,人員分布散,地域不集中,再加上當前農村工作頭緒多,情況複雜,都集中到鎮黨校進行輪訓難度大。針對這種實際情況,鎮黨委活化輪訓形式,首先通過培訓業務骨幹,明確鎮機關,各事業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各村(居),相關單位支部負責人參加培訓。通過培訓,確保基層黨組織的輪訓骨幹理論政策熟、農村情況熟、輪訓重點熟,達到能講大道理,會講“地方話”,善於傳幫帶的效果。其次分支部進行組織培訓,要求各基層黨組織搞好內部輪訓,制定切實可行的計畫,定時間定專題進行培訓,加大內部經驗交流的力度,對在新農村建設中率先致富的典型大戶,形成事跡材料,交流學習,對在全民創業中有突出成效的戶,組織黨員幹部進行參觀學習,實地考察,實踐了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的真理。在黨員幹部輪訓中要求做到“八個一”,即每個黨員有一份學習資料,一本學習筆記本,寫一份學習心得,參加一次學習考試,一本學習考勤簿,一本學習討論記錄本,寫一份階段小結,從而保證了學習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