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班”是重慶市南川區一所學校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推出的新舉措,意在關愛留守兒童。
簡介
重慶市南川區道南中學是該區兩所重點中學之一,學校現有學生3800人,他們中有不少是農村留守兒童。學校國中部共有26個班,其中6個為“農村班”。
“農村班”的留守兒童有“代理家長”、“留守兒童之家”。“農村班”的老師組成“家務委員會”,管理學生的住宿、生活、學習和課外活動,指導他們走親訪友、待人接物、調節心理、避暑防寒、購買物品等等。
質疑
2009年4月以來,不少學生家長對學校“農村班”的提法產生質疑。“強調‘農村’二字可能讓孩子心裡不舒服”。周圍不少家長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內向,不喜歡說話,以這樣的這種性格,如果受到老師、同學們的歧視,自己想不通又不與家人溝通,肯定要影響她的生活和學習。他們不僅顧慮“農村班”“城鎮班”的分班體制會讓孩子在學校受到歧視,還擔心“農村班”的教學質量是否能得到保證。
各方說法
校方:這是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關愛
副校長周南鋼:“多數“農村班”的學生來自鄉鎮國小,他們有著相似的生活背景——家庭貧困,父母外出打工。如果把他們和城裡孩子安排在一間教室學習,無疑會在生活、學習、心理上產生不適應感。國中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轉型期,環境因素對他們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學校在此階段不給予他們特別的重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他們不負責任。”
教委: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南川區教委一負責人表示,南川的留守兒童比較多,“農村班”的出發點是為了讓老師能特別關照這些孩子。對於農村學生被相對“隔離”的問題,他表示,“農村班”里也會有一些城裡孩子,不會影響農村學生與城裡學生的交流。
專家:分班要考慮孩子性格
西南大學教育心理學專家張仲明認為,分班體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施教的理念。如果孩子能得到很好的成長,那么建議家長克服名稱方面的誤區。但他同時提出,分班應考慮學生性格特點。“國中學生多以興趣作為交友基礎,學校可多組織交流活動。”
評述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農村流動人口在戶籍地以外謀生時,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戶籍地而產生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據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實施情況顯示,中國18歲以下留守在農村的兒童約2000萬人,這一數字約占全國農村兒童總數的8%。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和社會的共同關注,中國各地富有創造性地採取了多種教育管理措施,解決因家長缺位而產生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但類似“農村班”這樣不被留守兒童及家長理解的舉措也並不鮮見。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首先應注重孩子的精神、心理和情感需求;其次要贏得留守兒童家長的認同,再好的關愛舉措,不貼心也會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