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時節令

中國古代表達農業氣候季節狀況的一種方式。即根據農業氣候隨時間變化的規律而劃分時段,用以指導農業生產。由於它能簡明而客觀地反映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係,歷來廣為套用。主要有二十四節氣、伏、九、梅等。

正文

 
按劃分的依據,農時節令大致可分兩種。一種是根據日地關係,即太陽高度而劃分的。太陽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也不一樣,因而農業氣候各異,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另一種是在前一種的基礎上,根據較重要的農業氣候現象出現的時間,經長時間的經驗累積而制定的,如夏至三庚數頭伏,冬至後九九寒盡、芒種後逢丙日入梅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