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倌說春

春倌說春

春倌說春是發祥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王室的一種傳統習俗。

簡介

春倌說春春倌說春
春倌說春春倌說春
春倌說春發祥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王室。因古代農耕生產的發展對於國家的穩定和強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農時節令又是指導農夫耕種的物候依據,春倌可以把記載時令的春帖送到千家萬戶之中,所以,官府對春倌說春極為重視。
早期,春倌分布的區域非常廣泛,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春倌的活動區域由平原地帶逐步向丘陵山區退縮。目前仍在活動的地區主要在陝西的漢中、安康地區和川北、隴東的部分地區,大約覆蓋有30個縣約1000萬人。經過二千多年的演變,春倌說春已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
春倌說春是民間說唱藝術。在冬春季節由春倌走村串戶說唱,一般為單人表演;有時進入街道或住戶密集的村莊時,採取雙人對唱、接唱和聯唱,演唱效果更好。每演完一戶,春倌送給一張春帖,戶主會給春倌“封禮”,給糧食或錢。這種表演不受場地限制不用樂譜,有說有唱,說唱兼備。唱詞內容十分廣泛,唱本師傳徒承,時常即景編詞,遇啥人說啥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語言風趣詼諧,演唱和仄押韻。演唱內容緊跟時代,唱詞隨時隨景更換,因此,往往是腦子靈、反應快、有文化、言辯能力強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好春倌。
在清朝和民國年間,官府也很注重春倌說春,每年立春這一天,州府縣衙都要分別舉行隆重的送春儀式,其做法是在城郊先開春倌會,現場說春表演,燒香祭天,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由府官、縣官親自握犁趕牛,犁地三個來回,亦表示官府重視農業生產,這種儀式一直延續到1949年。
有的春倌還因時、因地和周圍環境氣氛即興編詞演唱。傳統唱詞一般都比較高雅,藝術色彩較濃。如跲門歌:“一進門來喜氣生,神仙送寶馬馱金,此處本是興隆地,天賜搖錢樹一根……。”春倌師傅多有手抄本,代代傳承,因時代變遷和文革掃蕩,存世唱本已十分稀少,但老春倌憑記憶還能吟唱。說唱七十二行的唱段非常多,對鐵匠、木匠、泥匠、染匠、剃頭匠、醫生、教師、打獵的、撐船的、經商的、做官的、僧家、道士、神漢、巫婆等各行各業,都有專門的唱詞。目前,春倌能吟誦的唱詞存有1000餘首。

列舉

二、曲調。春倌說春屬吟誦性唱腔。其音樂特點是字多腔少,一般無拖腔,節奏規整,旋律性不強,多為上下句結構。音調幾乎是語言稍加升華,四聲稍加誇張。這種說與唱的結合,常表現為半說半唱,成為說唱音樂中獨具風格的唱腔。“民歌唱情,戲曲唱戲,說唱詠事”,這是以其各自突出的音樂特徵來講的。當然民歌也有敘事性的,說唱也有抒情性的,戲曲更是幾者兼備,但從主要特徵來看,三者有所區別。春詞的曲調結構,大部分是以我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為基礎,徵調為常見調式。個別藝人也會偶爾在五聲調式上加入“清角”、“變宮”的七聲羽調式,但一般較少用。
三、語言。春倌說春以陝南漢中地方方言演唱,咬字吐音以巴山地區方言語音為標準音。從地域語言特點上看,南鄭地處漢江上游,雖隸屬陝西,但與川北毗鄰,語言十分接近四川方言,屬西南官話語系,因此說唱春詞的音調和形式與關中道情、陝北說書有極大的差異;而同川北地方小戲的韻白十分接近,有異曲同工之感。偶一聽,與陝南民間社火“跑旱船”中艄公大段唱腔(花鼓子)中的數板型腔韻近似,字多腔少,腔隨字音,所不同的是唱詞較詼諧押韻。
四、說春程式。春倌肩背褡褳,一手執春牛,一手拿蒙古棒,每到一戶,先將蒙古棒立於堂門外側,不能亂放更不能倒;說春人一般一進堂門就開始說唱,唱詞多是祝福、吉祥、喜慶用語,這是開場詞,之後唱詞轉向主題,主題因人因事而異,如說各行各業,說婚喪嫁娶,逢啥場面說啥話,使聽者皆大歡喜,最後是告別、道謝唱詞,並向戶主傳送春帖。此時,主人封禮答謝,主人用升子(舊時的一種衡器)或斗(大戶人家用斗,一般人家用升)盛上糧食(也有拿出5毛或1元錢的),送給春倌,春倌則將糧米裝進褡褳之中。有的按習俗拿出一些麻絲纏在春牛身上,以示讓春牛帶走小兒麻疹、天花、水痘等病災。春倌走時,順手拿走門外立的蒙古棒,以示帶走主人家的晦氣、厄運,讓主家平安。春倌到任何一家,堂門可進,但絕不能走過堂屋脊檁或進入內室,否則,主人要找春倌的麻煩,且不給春倌封禮。

傳統物件

(一)春帖
分紅、黃兩種。黃色春帖較小,以二十四節氣為主要內容。農曆十月又稱小陽春,此時春倌上門說春主要以二十四節氣為說唱內容,告訴農人來年的時序節令和氣候特徵,送上黃色春帖。紅色春帖較大,從正月初一開始,春倌說春報喜手裡拿的就是紅色春帖,以示喜慶吉祥之意。春帖的內容較為豐富,從正月初一到臘月三十都有記載,哪天是黃道吉日,哪天是百事禁忌,十分清楚。還有預示一年物候特徵、收成好壞的提示,也印在上面,如幾日得芯(稻麥揚花授粉時間的長短),幾人共餅,幾牛耕田,幾屠共豬等。舊時,春帖由藝人自己刻木版印製。
(二)春牛
春牛為木製,漆黑,牛背騎一仕女,春牛高175毫米,牛頭至牛尾長155毫米,牛蹄踩於木板之上,木板長120毫米,寬85毫米,厚12毫米。據說,春牛是楊廣變的,騎在牛背的仕女是楊廣妹妹楊醜醜。相傳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朝政荒廢,有人要處死楊廣。農曆9月13日,民間用篾編紙糊牛祭祀蒼天,用以辨別來年天道氣候變化徵兆。這天,楊廣趁此機會藏於紙糊牛中打算逃跑,卻被識破,眾人便用亂棒打死。其妹楊醜醜也痛恨楊廣,騎在黑牛背上一邊大罵楊廣一邊用鞭打牛。因此,農曆9月13日定為春倌節,春倌送春要手持春牛。
民間有“春倌的牛---麻纏”之說,是因為千百年來,人們把說春神化了,農民認為來年的節令為何能提前準確的印在春帖上,照此節令種莊稼無差錯,這很神秘,難以解釋。當時,小孩出麻疹、水痘、天花很普遍,也很可怕,民間傳說春倌到家用麻纏在春牛身上,春倌走後,就會帶走麻疹、水痘、天花等疾病,小兒平安。
(三)蒙古棒
蒙古棒又稱戳喪棒,該棒用周身長滿疙瘩、奇形怪狀的樹木製成,漆黑,此棒一可探路,二可打狗防身。春倌不能將此棒帶進主家室內,只可立在堂門外邊。據說春倌走後主人家的邪氣、晦氣就會隨棒帶走,主人家就會萬事大吉。
(四)褡褳
褡褳又叫二九,多用白色或藍色土布製成,形似口袋,中間開縫,開縫處搭於肩上。是春倌用來裝糧食和其它物品的。
此外,春倌說春還有許多行話、禁忌、暗語,往往帶有神秘色彩,現在已棄之不用了。

歷史

春倌說春是陝南民間獨特的說唱藝術之一,也是較為古老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根據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來分析推測,基本可以判斷:“春倌”的由來應源於春秋、戰國時代王室中的“春官”。“春倌”本是“春官”在各地民間的派生、演化和流傳,再結合本地方言土語、音樂歌謠及鄉風民俗,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說唱形式。
“春官”最早為春秋時魯國王室所設定,主要掌管宗廟祭祀等禮儀。據戰國《周禮》記載,當時王室官制設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種官職。到戰國時,此設定被諸國王室廣為引用,已成為一種特定官職,春官亦稱“宗伯”,為輔佐天子,掌管宗室典禮之事的官員。

又據《中國古代史》考證:唐朝武則天時,曾一度改禮部為春倌,旋復舊稱。後世亦以春倌為禮部通稱。從唐朝至宋、明、清期間,給春倌又增添了新的職權:主管天文曆法之官,有“春官正”、“夏官正”等。
而陝南民間的春倌說春,是指在每年的農曆十月至春節期間,說春藝人手執木雕春牛,肩背褡褳,內裝春帖,走鄉串戶,每至一家門前,即唱歌報春。歌詞多為五言、七言句,見景生情,即興說唱。內容大多為祝賀吉祥、節氣時令的農事、宣揚禮儀廉恥及孝道等。如《說孝道》、《說魯班》、《說藥王》、《說二十四節氣》等等。唱後贈春帖(一種自製的板印帖子)。春帖的內容主要有天象曆法、黃道吉日、節令氣候、十二生肖等。主人多以錢、米相酬。
春倌說春所表現的內容特徵均有報“吉祥”、送“祝賀”、示“天象曆法”等主要功能、效用。與古代王室中的“春官宗伯”同出一轍,極其相似。戰國時的春官掌典禮,是祝王室“吉祥”而行“大賀”;民間春倌說春報喜,是祝百姓“吉祥”而行“小賀”也。唐代後的春官掌管天文曆法,而民間春倌卻以說春詞、送春帖的形式將其傳給百姓,究其功效,都是向人們傳遞曆法節令信息的。由此可以說:民間春倌是對唐代以前王室春官的仿效,是從春官演化而來的。區別他們的主要不同之處有兩點:其一是地位不同,一個是官一個是倌;其二是服務的對象不同,一個服務於王室宮廷,一個服務於平民百姓。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繁榮強盛時期,根據史料記載,帝王為了鼓勵百姓農耕,將朝廷禮部(春官)掌握的“天文曆法”科學知識濃縮成“天象曆法”的小知識,再製成小帖,讓其傳給天下百姓,提醒他們勿忘農時,按節氣耕播田地或搶收糧食,這是情理之中的事,那么,擔負這個使命的必定就是民間的“春倌”。更何況唐代春倌(禮部)是掌管天文曆法之官,是研究或主管者;民間春倌將這方面的知識傳給百姓,是傳播者。從這些脈絡上可以大體分辨出:王室的春倌起源於春秋時代;民間的春倌說春興於唐代以後。
陝南民間的春倌藝人數南鄭縣最多,流傳最廣泛、久遠。新中國成立後,南鄭民間的春倌藝人依然十分活躍,在他們說唱的春詞和編印的春帖中,增添了宣傳黨的時政方針和國家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內容。尤其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南鄭民間春倌說春又興盛起來,他們在春詞和春帖中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如宣傳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宣傳婚姻法、宣傳計畫生育、宣傳勤勞致富和科學種田等等。據《南鄭縣誌》記載,從1979年起,縣文化館每年都召開春倌會議,審閱所編唱詞,提高春帖排印質量。又於1983年起,成立了南鄭縣說春宣傳管理委員會,1986年全縣春倌交由新集文化站管理,每年農曆九月十三日定期舉辦春倌培訓會,統一頒發由管委會審核印製的春帖,確保內容健康。此時想做一名春倌亦非易事,需經本人書面申請,經村委會、鄉政府同意蓋章,再由縣文化館審批後發給《宣傳證》,方可按劃分地域說春。當時全縣發給《宣傳證》的民間春倌藝人有62名。

現狀

時至今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科技成果的突飛猛進,交通道路的四通八達,以及廣播、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的普及,使得民間春倌說春受到巨大衝擊,古老的民間說唱藝術,再難成為春倌謀求生計之路,呈逐步衰退趨勢。部分老春倌多已作古,年輕的徒弟們也看不上收入微薄的行業。於是大多都放棄此行,另謀他業去了。

基本特徵

春倌說春春倌說春的特點有四點:1、不受場地限制,不需樂器伴奏,單人表演或雙人對唱。有說有唱,說唱兼備。2、可即興編詞,現場演唱。春倌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對象隨口編詞演唱,因此能和聽者緊密聯繫,交流情感。如巧遇嫁女或娶媳,說唱的春詞就十分喜慶。3、語言風趣詼諧,明白如口語,和仄押韻,易懂易記。4、能隨時代的發展添新詞換舊詞,存優淘劣。春倌說春春倌說春的特點有四點:1、不受場地限制,不需樂器伴奏,單人表演或雙人對唱。有說有唱,說唱兼備。2、可即興編詞,現場演唱。春倌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對象隨口編詞演唱,因此能和聽者緊密聯繫,交流情感。如巧遇嫁女或娶媳,說唱的春詞就十分喜慶。3、語言風趣詼諧,明白如口語,和仄押韻,易懂易記。4、能隨時代的發展添新詞換舊詞,存優淘劣。
春倌說春的特點有四點:
1、不受場地限制,不需樂器伴奏,單人表演或雙人對唱。有說有唱,說唱兼備。
2、可即興編詞,現場演唱。春倌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對象隨口編詞演唱,因此能和聽者緊密聯繫,交流情感。如巧遇嫁女或娶媳,說唱的春詞就十分喜慶。
3、語言風趣詼諧,明白如口語,和仄押韻,易懂易記。
4、能隨時代的發展添新詞換舊詞,存優淘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