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跳馬鄉地理條件優越,交通方便,公路縱橫,長潭高速公路、洞株公路穿鄉而過,瀏陽河流經本鄉,湘江碼頭、京廣鐵路、汽車南站緊鄰其旁,規劃中的長、株、潭三市經濟一體化給跳馬鄉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該鎮充分發揮花木之鄉的優勢,引導農戶調整產業結構,2001年新增花卉苗木8000多畝,使跳馬鄉花木面積達到了3.18萬畝,銷售額超過1.3億元,牲豬產量達83210頭,水產品產量達1362噸;同時加大了企業改制力度,跳馬鄉在原企業的基礎上因企制宜,實現改制的企業達到10個,並對村辦企業進行了有效的規範,使鄉村企業重顯生機活力,有效地促進了鄉域經濟的發展,2001年,跳馬鄉共引進各類大小企業24個,引資達3340萬元,2001年跳馬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5.5億元,企業總產值完成11.5億元,利潤完成2400萬元,全年完成財政稅收1053萬元,全年人平可支配收入達3180。跳馬鄉屬丘陵地帶,中心地勢起伏,多山多樹,風景未遭人為破壞,植被良好,中心海拔最高處,湖南電視台原發射塔曾建在此處。美麗的石燕湖,山環水繞,塔影撩撥碧水如鏡,滿目清新,遍地綠蔭。這裡有珍稀植物上百種,如高達7米的千年鐵樹,有三億年以前的泥盆紀標準岩石,還有金龜老島、關帝古廟、跳馬澗、觀光廟、明吉簡王墓等,而且境內的石燕、石門等村,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滕代遠、周里在湖南最早的農村黨支部創建地,境內的白竹村,是清末著名愛國將領左宗棠的忠骨埋葬地,具有神奇秀麗的自然景觀和關公躍馬跳澗等流傳千年的文化底蘊。該鎮既有石燕湖生態公園旅遊開發的龍頭帶頭,又有跳馬鄉萬畝花卉苗木生產市場的帶動,從而推動了跳馬鄉的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形成了跳馬的特色旅遊。素有“中國花木之鄉”之稱。
區位優勢
“中國花木之鄉”--湖南省長沙縣跳馬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專業從事景觀綠化新優樹種的培育與銷售,占地面積200餘畝,品種百餘個。以強硬的貨源組織和回程車調配能力,讓客戶在最短的時間辦齊所需苗木,使您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跳馬鄉以桂花、羅漢松、香樟、廣玉蘭、紅花繼木、杜鵑、金邊黃楊,金邊七里香,紅葉石楠為主,長年大批量供應雪松、羅漢松、龍柏、紅花繼木、金桂、月月桂、八月桂、杜英、大小葉黃楊、紅花繼木樁、春鵑、夏鵑、灑金柏、月季、紅葉石楠、金森女貞、金葉女貞、法國冬青、大小葉梔子、茶花、茶梅、紫薇、香樟、廣玉蘭、桂花、金葉女貞,樂昌含笑、深山含笑、紅楓、紅葉李、蘇鐵、欒樹、馬褂木等綠化工程用苗等。
經濟建設
跳馬鄉位於湘江碼頭、京廣鐵路、汽車南站緊鄰其旁,規劃中的長、株、潭三市經濟一體化給跳馬鄉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該鎮充分發揮花木之鄉的優勢,引導農戶調整產業結構,2001年新增花卉苗木8000多畝,使跳馬鄉花木面積達到了3.18萬畝,銷售額超過1.3億元,牲豬產量達83210頭,水產品產量達1362噸;同時加大了企業改制力度,跳馬鄉在原企業的基礎上因企制宜,實現改制的企業達到10個,並對村辦企業進行了有效的規範,使鄉村企業重顯生機活力,有效地促進了鄉域經濟的發展,2001年,跳馬鄉共引進各類大小企業24個,引資達3340萬元,2001年跳馬鄉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5.5億元,企業總產值完成11.5億元,利潤完成2400萬元,全年完成財政稅收1053萬元,全年人平可支配收入達3180。跳馬鄉農業以水稻種植和牲豬養殖為主,工業以煤礦採掘業為主。鄉總面積58平方公里,有耕地2.8萬畝,林地2.5萬畝,總人口3.12萬,9160戶。2004年由原21個村合併為9個行政村,村民小組由320個合併為169個;水田計稅面積26601畝,旱土17455畝;宜林山地7841畝。跳馬鄉十家企業實行了改制,改制面達到了87%,通過改制、企業的經營管理得到7加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促進了企業的發展。鄉政府制定了各項優惠措施,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本著集體增積累、國家增稅收。政府增財源、職工增收入、經營者增益的原則,以資產重組為重重點,盤活現有資產存量,發展規模民營企業,對規模以上企業實行重跟蹤服務,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
跳馬鄉農民以蔬菜生產為主,跳馬鄉蔬菜面積4萬畝,發展無公害蔬菜是確保農民蔬菜增產增收的關鍵。因此,今後五年在蔬菜生產上將從四個方面奮鬥。一是大力實施科技興農。使科技進步,在農業中的貢獻率達到54%,每年技術培訓農民不少於10次,技術型農民要占農民總人數的68%,科技帶頭人、科技示範戶占總農戶的9%,同時堅持科技攻關與技術引進相結合,每年取得農業蔬菜科技成果要達10多項,引進新品種,引導農民適用新材料新技術。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圍繞市場調整結構,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反季節菜、時令菜,爭取蔬菜保溫面積達90%。引導農民搞好蔬菜的保鮮、加工等,增加產值和效益。三是大搞蔬菜流通,著力發展各類流通服務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跳馬鄉要成立各類流通服務組織50個,流通經紀人達300人以上。四是大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期間,跳馬鄉要投入水利設施250萬元,整修田間作業路78條420米,開挖渠溝35條295米,打機井14眼,建一座蔬菜批發大市場,確保跳馬鄉所有菜田實現旱澇保收,蔬菜生產實現田園化、景觀化、蔬菜銷售暢通化。
社會事業
跳馬鄉堅持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發展教育事業。(1)基礎教育。跳馬鄉認真貫徹執行《義務教育法》,鞏固和發展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成果,提高整體水平。中國小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著力提高教育質量,穩定中國小在校規模,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到98%,國中畢業生合格率99%。
(2)職業技術教育。跳馬鄉採取多種形式興辦職業技術教育學校,逐步擴大職業培訓招生數量。未升學的國中和高中畢業生普遍接受不同年限的職業技術培訓,使鄉新增勞動力上崗前都能得到必需的職業技術培訓。
(3)成人教育。跳馬鄉積極發展成人教育,按照針對性、速成性、靈活性的要求,以崗位培訓為重點,堅持多種形式、多種途徑辦學,對在職職工進行思想道德和業務技術教育,重視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逐步實施對專門人才的後續教育。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
歷史沿革
跳馬鄉在1995年長沙地區撤區並鄉鎮之前為跳馬區跳馬鄉、團然鄉、石門鄉,跳馬區撤銷三鄉合併組建後跳馬鄉。2004年村級區劃調整,調整之前為38個村,分別為跳馬村、關刀村、百世村、萬古村、蒿山村、金馬村、沙仙村、楊林村、山塘村、茶園村、復興村、豐田村、雙溪村、德源村、共和村、石橋村、團頭村、大美村、梅怡村、曙光村、山西村、團然村、福壽村、冬斯村、喜雨村、水口村、田心橋村、蘆荻塘村、新石村、石門村、石燕鋪村、團田村、扶沖村、新竹村、白果樹村、白竹村、黃旗嶺村和斑竹塘村;區劃調整後為18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