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排

跑馬排

跑馬排是流傳自唐朝的傳統民俗社火活動,表演的日期為每年正月十六,表演者扮成古代軍隊的信使,沒馬鞍也沒馬蹬,騎著裸馬在狹窄的古巷中飛奔。2013年,“跑馬排”被列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簡介

跑馬排跑馬排

跑馬排是山西平定縣下董寨村元宵節一系列民俗活動的高潮。跑馬排起源於唐朝,是當時駐紮娘子關的唐軍信史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後來逐步演變成一種民俗娛樂活動,流傳至今。每年正月十六,下董寨村的村民會扮成古代軍隊的信使,騎上沒馬鞍也沒馬蹬的高頭大馬,在一條長100米、寬約4米的古巷中飛奔而過。

2013年,“跑馬排”被列為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表演形式

跑馬排跑馬排
跑馬之前要傳三遍鑼:清晨頭遍鑼後,村民們在跑馬的青石街上鋪上防滑爐灰;二遍鑼後,騎手們跨馬巡街,焚香祈福;三遍鑼後,跑馬正式開始,村里老幼爭相上馬,在寬不足5米的古村道里往返馳騁,展現下董寨村村民豪放、勇敢的性格。畫著各種臉譜社火隊也輪番登場在街上進行表演。整個跑馬活動一直持續至下午2點,村民們才意猶未盡地回家休息,準備迎接新一輪的耕作生活。

表演風格

騎裸馬

跑馬排跑馬排
歷經千年後,“跑馬排”仍然保留著古代行伍的色彩:跑馬排沒馬鞍也沒馬蹬,人騎著裸馬在大青石山路上跑。要的就是這個勁。

騎裸馬的要領很簡單:抓緊馬鬃,夾緊馬肚。這一動作在當地村民看來根本不用學,這裡的孩子都是爬上馬就跑,摔幾次就會騎了。

驚險刺激

看跑馬的人群站滿了4米寬的小巷兩側,跑道更加狹窄。騎手既要跑出速度,又得注意路人安全。這對騎手的體力和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摔下馬背的事年年都有。

速度快

跑馬排中扮演信使角色的演員,頭扎紅綢,反穿羊皮襖,身後背著10多斤的串有銅鈴的木架。相傳,木架上放得全是十萬火急的雞毛信,所以跑起來一定要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