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趙瞻雲傳
瞻雲子者,姓趙,名淮,字源長,太倉人。七齡而喪父,又七齡而喪母,遂自號曰瞻雲子,志思也[1]。三娶三失偶。性喜孤伴,好苦吟誦。顧獨為琅玡弟及太原父子所知[2]。琅玡歿,王文肅公解相印歸[3],與公日益昵。所居去文肅南園不數武。文肅巾車過園[4],輒物色趙翁在否[5]。在則相與把臂入林,分蘭藝菊,舉觴斗棋,率抵暮以為常,決死生如神。而他若單赤貧,委蒼庳屋[6],必側身趨視之,去亦不復問報謝。詩壇酒社,及浮屠老子之宮[7],每有勝游,而公赴必人先,歸必人後。酒酣耳熱,曼為長謳,四座辟易[9],即群少年竹肉滿堂[10],噤無敢發聲音。性慷慨,重然諾。人以緩急告[11],雖酣極燕笑時,輒愀然捨去[12]。凡為人經營勸導,宛轉詞色間,不啻身當之。貧者炊,暴者葬,具得公力居多。
公父事兄,母事嫂,待孀姊存歿皆有恩禮。與人交,坦直無他腸,所談皆道義風雅節俠,未嘗以俗務經懷。獨不耐齪市人態,甚則內嘔[13],至義形於色。雖富貴人,富家翁,折行就之,而心不服也。當文肅鼎盛時,坐無公不歡。公抗言無無忌諱,退亦罕所乾請[14]。文肅每嘆曰:“吾閱人多矣,若口無佞舌,腰無媚骨者,其鄰叟瞻子乎!”
及文肅父子相繼捐賓客[15],物情炎冷,邅幾百變[16],而公以一布衣,始終慰存太原家如故。文肅存不加腴[17],亡不加瘠[18],衡門吟詠,老而不衰,其感報知,勃勃鬚髮胸抱間,則又古高漸離、侯生之流亞也[19]。惜里中知公者,故於七十有五時,為作《瞻雲子傳》。
作品注釋
[1]志思:銘記思念之情。《詩經.邶風.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故號瞻雲,有志思之意。
[2]琅玡兄弟、太原父子:琅玡兄弟指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王世懋兄弟二人。太原父子指王錫爵及其子王衡。
[3]王文肅公:王錫爵,太倉人,字元馭。嘉靖進士,授編修。萬曆初掌翰林院,歷任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官至首輔。後因事被彈劾,自乞罷歸。卒諡文肅,有《王文肅集》。
[4]巾車:有車衣遮蓋的車。
[5]物色:訪尋。
[6]委蒼庳屋:委,衰頹;蒼,眾民。委蒼,即門庭不顯的平民。庳屋,低矮的房屋,貧民所居。
[7]浮屠老子之宮:指佛寺和道觀。
[8]解:懈怠,推脫。
[9]辟易:驚退。
[10]竹肉:竹,指竹器;肉,指歌喉。此處指歌舞伎人。
[11]緩急:危難、困厄。
[12]愀(qiāo)然:形容神色變得嚴肅。
[13]內嘔:心中厭煩、唾棄。
[14]乾請:有所求而請託於人。
[15]捐賓客:死的諱稱。
[16] 邅(zhān):輪轉變換。
[17]腴:喻親厚。
[18]瘠:喻涼薄。
[19]高漸、侯生:高漸離,戰國末年人,善擊築,與荊軻為友。荊軻刺秦王被殺,高漸離變姓名為傭保,尋機為友復仇。秦始皇聞其善擊築,命人熏瞎他雙眼,讓他擊築。他在築中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侯生,指魏國隱士侯嬴。因家貧,七十歲尚為大梁夷門守吏。後被信陵君納為上客。魏安釐王二十年,秦圍趙,趙求救於魏。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出兵,晉鄙觀望不前。侯嬴為報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獻計信陵君,竊符救趙。待信陵君成功,候嬴自刎而死。
作者簡介
陳繼儒
(1558—1639)明代文學家。松江華亭人,字仲醇,號眉公,諸生。隱居崑山之陽,復築室東余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短翰小詞,皆極風致。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或集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爭相購寫。卒年八十二,有《眉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