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外國的中央銀行,有的只對法定存款準備金計付利息,有的對所有存款準備金都不計付利息,但中國對所有存款準備金都計付利息,且利率相對較高。
超額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存放在中央銀行、超出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部分,主要用於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產運用的備用資金。外國的中央銀行,有的只對法定存款準備金計付利息,有的對所有存款準備金都不計付利息,但我國對所有存款準備金都計付利息,且利率相對較高。
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是短期利率的基準,人民銀行降低這個利率,其他短期利率都會隨之下降。第二天央行票據三個月期的收益率就降到了1.4492,其他短期利率,比如一年以下的國債、金融債的收益率,也都隨之下降。
以前央行票據、短期國債、金融債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同期存款利率,所以各商業銀行可以以這些短期有價證券為依託,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現在這些利率下降,人民幣理財產品基本上就沒戲了。貨幣基金的收益也大都來自於短期有價證券,估計收益率也會大受影響。
相關動態
央行將法定準備金率從7.5%上調至8%,旨在控制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泛濫以及可怕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個百分點,據稱可以凍結1500億銀行資金,但這是一個較為樂觀的看法。因為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削減超額準備金率的方式(目前超額準備金率大約保持在3%的水平),釋放出一部分新的資金。
實際上,央行最近頻繁進行央行票據操作,已經顯示了央行對控制流動性的重視,但也體現了克服流動性的一些局限性。由於中國國債規模較小,不能承擔調節銀行間的貨幣量的功能。央行不得不採用票據手段,密集型地使用導致了央行票據的發行和承兌幾乎是犬牙交錯,甚至有的央行票據的發行目的就是為了對衝到期票據(即承兌那些過去發行的,現在已到期的票據)。於是,我們經常看到,央行票據操作一周前是淨回籠,一周后則又變成淨投放,然後不得不再投放票據進行更大力度的回籠。這似乎是在做一種“西西弗斯”式的遊戲。
既然央行在控制流動性上相當吃力,還不如直接面對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利用流動性泛濫的局面,進行激進的利率機制改革,儘管這種改革可能會影響央行收縮性政策的效力,但是,它能獲得另外的、長久的、更高的價值。改革的關鍵字是:考慮將超額準備金利率從目前的0.99%水平快速削減到和活期存款利率(即0.72%)相近甚至以下的程度,未來超額準備金利率將應該是零。此前,我們曾經在2003年將超額準備金利率(當時和法定準備金利率相同)從1.89%下降到1.62%,在2005年3月又再次下調至0.99%。而按照全世界銀行業的通行規則,超額準備金率一般在1%,足夠對付清算和頭寸調撥等等資產運用功能,超額準備金的利率一般都是零,它沒有資格計息,僅僅類似於一個清算賬戶。
原因很簡單。流動性泛濫肯定會導致銀行間拆借利率的走低,但不可能低於超額準備金利率。因為任何一個稍有理性的銀行發現,借錢給別家銀行的利率竟然低於上存到央行的利率(超額準備金利率),肯定會拒絕借出這筆錢。所以,超額準備金利率成了貨幣市場利率的底線。而目前0.99%的底線水平是不真實的,因為這沒有充分反映了真實的流動性泛濫的狀態,確切地說,真實的貨幣市場利率應該更低。同時,將超額準備金利率下降到活期存款利率以下,這變相鼓勵了存款利率自由化運動,因為活期存款利率肯定會往下調,商業銀行再也不能通過增大超儲比率來輕鬆應對活期存款利率的支付了。另外,也給未來發行央行票據以低利率的空間。曾經有一段時間,央行票據利率水平逼近0.99%,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可能會通過增大超儲比率來轉嫁利率風險給央行。
毫無疑問,削減超額準備金利率也許會加劇流動性泛濫。但這是進步性的路數,在1996年,我們的超額準備金利率是7.92%(當時活期存款利率是1.98%)時,我們是很容易進行流動性控制,因為商業銀行使勁把錢往銀行存,但央行付出了“兜包利率風險”的慘重代價。如果反向操作,將控制流動性泛濫視為最高目標,那將是開倒車。
影響
影響未知。自從去年9月份光大銀行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以來,銀監會對於這類產品的潛在風險特別關注,不斷發出風險提示。2月底,為了遏制各家銀行在預期收益率上的惡性競爭,促進該產品市場的良性發展,銀監會在向各家銀行下發的一份內部通報中明確提出了“產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幣理財產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確風險提示”三方面要求。但是那也未能阻止各家銀行力推人民幣理財業務的熱情。如今,一旦市場利率出現大幅下降,這些聞利而動的銀行就會自動暫停這項業務。
根據央行《200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4年末,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4.1萬億元,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達5.25%,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在央行有1.265萬億元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央行新動作表明,央行短期內不會提高利率,並且,隨著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將推動商業銀行存放於中央銀行的部分超額準備金流向市場,這將帶動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從3月17日央行票據的招標結果來看,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央行票據利率迅速下行。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王自力博士很早就指出,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應該下降為零。他的理由是:央行向商業銀行支付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是在助長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在市場情況不太好或者資本約束比較大的時候,出於降低風險的考慮,商業銀行往往會產生惜貸行為,不是通過提高信貸風險管理水平來謹慎放貸,而是通過增加超額存款準備金來吃央行的利息,央行為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實際上是鼓勵了商業銀行的這種行為。在其他國家,央行從來不向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息。王自力認為這應該是中國今後的方向。如果下一步那樣做的話,對於整個銀行間市場的利率水平將產生更大的影響。
“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之後,人民幣理財很可能會退出市場”,一位理財市場的資深人士感到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前途十分渺茫。
業內人士曾經分析各家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供不應求的內在原因:以銀行的信用作保證,資金的投向是央行票據、國債,風險較低,又能帶給客戶較高綜合收益,非常貼近市場、貼近百姓,因而比儲蓄更有吸引力。如今,能給客戶帶來較高收益這一點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接受記者採訪的幾家銀行的相關人士均表示今後還會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但是都認為在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能夠繼續開展人民幣理財業務充滿了不確定性。
評論
最近,央行還有意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降低央行操作成本。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成為巨觀調控中貨幣政策的重要數量工具。無論美國等已開發國家還是其他市場經濟體制國家,都把存款準備金率作為調控市場貨幣、流動性的重要手段。去年中國在利率手段受限情況下,先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大型商業銀行的準備金率執行從1984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可以說把存款準備金率使用到了極點。
一般情況下,當市場流動性泛濫、經濟過熱、通貨膨脹情況下,為了回收市場過剩流動性會採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讓商業銀行多上繳存款,以約束其放貸衝動。當經濟低迷、通貨緊縮、流動性不足情況下,往往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流動性。
大部分國家都對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計付利息。而無論法定還是超額準備金利率,央行有時也都作為調控工具來運用。比如:在2008年10月份金融危機爆發時,市場流動性嚴重缺乏,信貸金融機構紛紛惜貸,美國財政在赤字嚴重情況下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方案需要美聯儲給予資金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08年10月23日提高了支付給商業銀行存放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利率,將商業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的利率將從0.75%提高到1.15%,也就是聯邦基金利率1.5%減去0.35個百分點。這一措施將鼓勵商業銀行在美聯儲存放超額存款準備金,因為這部分資金的利息收入將會增加。同時,這一措施也可使美聯儲在應對危機方面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應對通脹將是我國未來一段時期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這就決定了緊縮市場流動性是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核心。那么,就離不開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在存款準備金率上,除了提高法定準備金率繳存比例外,更應該在準備金利率上對商業銀行具有吸引力,從而使得調動商業銀行繳存準備金特別是超額準備金的積極性。目前,法定準備金即:大型商業銀行18.5%那部分準備金存款利率為1.62%、超額部分即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為0.72%,現在大型商業銀行存款付息率為1.3%左右,也就是說,法定存款準備金存款正利差為0.32個百分點,超額準備金存款為付利差0.58個百分點。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法定準備金必須繳納而且還有利可圖,而超額準備金沒有約束性而且不但無利可圖而且還虧本0.58個百分點。
在當前中國通脹形勢依然嚴峻情況下,應該適度提高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鼓勵商業銀行在繳足法定準備金以後積極存放超額準備金。這才能達到回收市場流動性的目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
至於說央行操作成本,確實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途徑只能是發揮央行的智慧,加大準備金存款的運用。主要是通過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來將凍結在央行的準備金運用出去獲得收益。日前,央行已經提高了再貸款和再貼現的利率。只要央行充分發揮“銀行的銀行”的職能,合理運用資金,成本壓力就可以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