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地理名詞]

赤道[地理名詞]
赤道[地理名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km,赤道周長40075.7km。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赤道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基本信息

簡介

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赤道是一根人為劃分的線,將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它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四季都受到陽光的直射。

圖中穿越世界地圖的紅色線即赤道圖中穿越世界地圖的紅色線即赤道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 6378.137Km ;兩極半徑 6359.752Km;平均半徑 6371.012Km ;赤道周長 40075.7Km。如果把地球看做一個絕對的球體的話,赤道距離南北兩極相等,是一個大圓。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的緯度為0°。
赤道是南北緯線的起點(即零度緯線),也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含義

赤道是一根人為劃分的線,將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它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四季都受到陽光的直射。
人們為了方便,繞地球表面橫向標出無數條封閉的線條,並稱之為緯線,每一條緯線都有一個相應的度數,稱為緯度(就和坐標系中的橫坐標一樣)。

數據

赤道長度:40,076千米
子午線長度:40,009千米
極半徑長度:6,356.8千米
赤道半徑長度:6,378.2千米
扁率:1/298
面積:510,000,000平方千米
平均半徑長度:6,371千米
體積:1,083,230,000,000立方千米
總體來看,從兩極到地球中心的距離為6,356.8km(千米);比從赤道上到地球中心的距離6378.2km短21.4km。扁率為1/298。赤道一帶稍微凸出,赤道本身也有點扁,南北半球也不對稱,加上表面凹凸不平,應該說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不過由於地球體積龐大,這些表面的起伏和整體比起來仍極其微小,所以在太空中看,仍是一個圓球。但如降到低空,透過大氣和海洋,這時看到的固體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猶如一個乾皺了的蘋果。​

古代解釋

赤道赤道

1、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為天球赤道。
《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
《後漢書·律曆志下》“黃道去極”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
《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唐孔穎達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明·何景明《六月望月食》詩:“未月黃衢厄,妖遮赤道行。”
2、指地球赤道,即環繞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
清·徐繼畲《地球志略》:“地球從東西直剖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橫繞地球之中,日馭之所正照也。”
清·黃遵憲《以蓮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轉,赤道逼人寒暑變。”
3、猶言知道,誰知道。
《金瓶梅詞話》第三五回:“赤道乾的什麼繭兒,恰似守親的一般。”
《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我的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說。”

地形

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

赤道經過的行星級地貌: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經過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赤道經過的陸地:
大陸:非洲大陸、南美洲大陸
島嶼(群島):巴都群島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哈馬黑拉島馬爾地夫群島吉爾伯特群島萊恩群島

氣候

赤道穿過的氣候區:熱帶雨林氣候(赤道多雨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高地氣候活動於赤道的天氣系統:信風赤道西風、赤道輻合帶等。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 又稱“赤道多雨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南北緯5°~10°之間。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c之間,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配均勻,無乾旱期。主要出現在南美洲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的馬來群島大部和馬來半島南部。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幾內亞灣,亞洲印度半島西南沿海,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西海岸,菲律賓群島和伊里安島,大洋州從蘇門答臘島至紐幾內亞島一帶。

主要是緯度因素影響:
1 .太陽輻射:太陽輻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範圍內。使得全年高溫。 太陽輻射再強烈的地區將變為沙漠。
2.大氣環流:處在赤道低壓帶,信風在赤道附近聚集,輻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雲致雨。
3.海陸影響。熱帶雨林氣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並使氣溫差較小。地勢較低,適合雨林生長。
4 .植被影響樹的蒸騰作用強,使環境更加潮濕。植被為熱帶雨林。

人文

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厄瓜多(以赤道命名的國家,Equator,是西班牙文)、哥倫比亞巴西加彭剛果 (布)剛果 (金)烏干達盧安達肯亞索馬里馬爾地夫新加坡

赤道附近的著名城市:基多利伯維爾奈洛比、新加坡。

水文

赤道穿過的河流、湖泊:

非洲:剛果河奧果韋河朱巴河維多利亞湖

南美洲:亞馬遜河

亞洲:卡普阿斯河

赤道經過的海:幾內亞灣赤道海峽明打威海峽南海望加錫海峽托米尼灣馬魯古海哈馬黑拉海

赤道生物

赤道是物種的製造廠。與其他未能這么幸運地享受到這一地理位置優勢的物種相比,赤道動物簡直是生活在一個近乎完美的環境中,無論從溫度、濕度還是從可獲取的食物來看,都是如此。生活在這片樂土上的唯一不利因素,就是要與地球上半數以上的物種分享資源!
在赤道,動植物比其他地方的動植物長得更快、更大,而且外形更怪異。赤道地區的陽光是地球上最強勁的能量。由於這裡的陽光使海洋大量蒸發,這種衝擊會在這樣一個大範圍中形成濕度柱,進而形成風和潛流,而風和潛流隨後會最終給位於異常遙遠的地方的生命提供能量。

紀念碑

赤道紀念碑(EquatorialMonument)在基多市北方95公里。開車要40分鐘。赤道正下方的紀念碑建於四面環山的盆地上,紀念脾旁有特牽品店、餐廳。往紀念碑的途中有尤加利森林和栽培葡萄柚葡萄的農園。
赤道紀念碑赤道紀念碑

凡是到厄瓜多旅行的人,無不要去觀賞名聞遐邇的勝跡——赤道紀念碑,這裡被看做是“地球的中心”。
赤道紀念碑分為新舊兩座,舊碑位於聖安東尼奧鎮,在厄瓜多首都基多城以北24公里處。它三面被崇山峻岭環抱,海拔2483米。

這座赤道紀念碑高約10米,用赫紅色花崗岩建成。碑身呈正方形,四周刻有醒目的E、S、W、N4個英文字母,分別表示東、南、西、北4個方位。碑面上鐫刻著西班牙碑文,以紀念那些對測量赤道、修建碑身做過貢獻的法國和厄瓜多的科學家。下端刻著“這裡是地球的中心”的字樣。碑頂是一個大型的石雕地球儀,安放的方向是南極朝南,北極朝北。地球儀的中腰,從東到西刻有一條十分清晰的白線,代表赤道線。它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階上,赤道實際環球一周為40075.13公里,從這裡可把地球劃分成南北兩個完全相等的半球。厄瓜多人稱這紀念碑為“世界之半”。每年3月31日和9月23日,太陽從赤道線上經過,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相等。這時,厄瓜多人總要在此舉行盛大的迎接太陽神的活動,感謝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來這裡參觀的遊客們都喜歡在石階上,兩腳平踏在白線兩邊,攝影留念,以顯示自己是腳踏兩半球的人。

逆流

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赤道南北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面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環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