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蒼藤

赤蒼藤

赤蒼藤(學名:)為鐵青樹科()赤蒼藤屬()多年生常綠大型木質藤本植物。赤蒼藤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及園林綠化觀賞價值,主產於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我國廣東、廣西生長在海拔280~550m地區,雲南、貴州生長在海拔1000~1500m地區,多見於低山及丘陵地區或山區溪邊、山谷、密林或疏林的林緣或灌叢中。 (概述圖參考資料: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赤蒼藤-原植物圖 赤蒼藤-原植物圖

赤蒼藤,常綠藤本,長5~10m,具腋生卷鬚;枝纖細,綠色,有不明顯的條紋。葉紙質至厚紙質或近革質,卵形、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8~20cm,寬4~15cm,頂端漸尖,鈍尖或突尖,稀為圓形,基部變化大,微心形、圓形、截平或寬楔形,葉上面綠色,背麵粉綠色;基出脈3條,稀5條,基出脈每邊有側脈2~4條,在背面凸起,網脈疏散,稍明顯;葉柄長3~10cm。花排成腋生的二歧聚傘花序,花序長6~18cm,花序分枝及花梗均纖細,花後漸增粗、增長,花梗長0.2~0.5mm,總花梗長(3-)4~8(-9)cm;花萼筒長0.5~0.8mm,具4~5裂片;花冠白色,直徑2~2.5mm,裂齒小,卵狀三角形;雄蕊5枚;花盤隆起。核果卵狀橢圓形或橢圓狀,長1.5~2.5cm,直徑0.8~1.2cm,全為增大成壺狀的花萼筒所包圍,花萼筒頂端有宿存的波狀裂齒,成熟時淡紅褐色,乾後為黃褐色,常不規則開裂為3~5裂瓣;果梗長1.5~3cm;種子藍紫色。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赤蒼藤,生長在廣東、廣西海拔280~550m和雲南、貴州海拔1000~1500m等地區,多見於低山及丘陵地區或山區溪邊、山谷、密林或疏林的林緣或灌叢中。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貴州(南部)、西藏(東南部)、廣西、廣東(中部至海南島)。

國外分布: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寮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

即種子繁殖技術,是利用赤蒼藤的種子培育成新植株的方法。如果種子充足,亞熱帶適合春、秋播種;熱帶四季均可播種,溫帶僅適合春播,播種時與溫度、濕度、光照、水分等都有很大的關係 。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沙質土壤做苗床,挑選現採集的完整、純正、無病蟲害的種子進行實驗,苗床的高度20cm,寬度120cm,長度不限。苗床通過精細整地後在播種前一天將苗床澆一次透水,播種時用400~600倍的高錳酸鉀噴灑苗床,把種子用30℃溫水浸泡,浸泡2~4h後進行播種,按一定的株行距單粒點播,點播後用手輕輕的拍打,使種子與畦土密接,最後蓋上一層薄土,覆土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因為是子葉出土幼苗,所以覆土不能過厚),輕輕壓實,澆足水 。

無性繁殖

赤蒼藤繁殖時常用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時要選擇生長健旺,無病蟲危害的植株。一般在同一植株上,插材要選擇中上部,向陽充實的枝條。在同一枝條上,硬枝插選用枝條的中下部,因為中下部貯藏的養分較多,而梢部組織常不充實。一般要把枝條插入基質中,基質要求滲水性好,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升溫容易,保溫良好的特性。扦插繁殖不易成活,主要表現為插條難以生根,所以扦插時需要使用生根粉。剪取枝條時切口位置要靠近節下方,切口以平剪、光滑為好,赤蒼藤剪取後要注意保濕或者儘快扦插,以提高成活率 。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平地或緩坡地,但忌高燥地和積水的低洼地塊。整地包括對土壤進行翻耕、耙平、去雜等一系列工作。

整地方法:可以機耕、畜力或人力。翻耕是翻轉耕層和疏鬆土壤,並翻埋肥料和殘雜的過程。耙地是翻耕後用各種耙平整土地的作業。在翻地的同時應施入基肥。

整地深度:整地深度應根據土壤情況而定。整地深度還要看土壤質地,沙土宜淺,黏土宜深。赤蒼藤整地深度應達30~40cm,並應施入大量的有機肥。整地時應將石塊、瓦片、雜草等清理乾淨。

整地時間:整地多在秋天進行,也可在播種或移栽前進行。耙地應在栽種前進行。整地應在土壤乾濕適度是進行。太乾時土壤硬,翻耕費工費力,土塊難以破碎;過濕時,宜造成土壤板結,使土壤透氣性變差 。

架雙線立式支架

赤蒼藤是藤本植物,所以栽植時需要架雙線立式支架。選取耐腐耐蟲蛀的木樁或者水泥樁,鐵絲選用8號或12號,支架高度在1.3~1.4m左右,兩支架間相隔的距離為1.5m左右,而且支架要求牢固和穩固。

移栽

赤蒼藤 赤蒼藤

赤蒼藤移植是為了擴大各類規格的苗株的株行距,使幼苗獲得足夠的營養、光照與空氣,同時在移植時切斷了幼苗的主根,可使苗株產生更多的側根,形成發達的根系,有利其生長。移植包括“ 起苗”“定植”二個步驟。

起苗:起苗時土壤的乾濕要得當,土壤過分乾燥或濕潤時,在栽植后土壤板結,不利幼苗生長。起苗方式有裸根起苗和帶土球起苗兩種方法。

裸根起苗法。用鏟將苗帶土掘起,然後將根群附著的土塊輕輕抖落,不要將細根拉斷,隨即進行栽植。栽植前不能使根群長時間暴露於強烈日光下或強風吹擊之處,以免細根乾縮,影響成活。

帶土球起苗法。用鏟將苗四周鏟開,然後從側下方將苗掘出,保持完整的土球,勿令破碎。有時為保持水分的平衡,在苗起出後,可摘除一部分葉片以減少蒸騰。

定植:定植時間原則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在春季、秋季起苗。苗木定植按株行距2.5×5m,每畝地可栽植50株左右。

定植方法有溝植法和穴植法。溝植法是依一定的行距開溝栽植;穴植法是依一定的株行距掘穴或以移植器打孔栽植。裸根栽植時應將根系舒展於穴中,不要使捲曲,然後覆土,為了使根系與土壤緊密連線,必須認真鎮壓,鎮壓時壓力應均勻向下,不可用力按壓莖的基部,以免壓傷苗 。

澆水

赤蒼藤澆水的方法有噴灌、滴灌等。澆水量及澆水次數,常依季節、土質的不同而異。夏季及春季氣溫較高,水分蒸發量大,應有較多次的澆水,澆水量大些。秋季雨量較多,應減少澆水量及次數。每天的澆水時間也應季節而不同。夏季澆水應在清晨和傍晚時進行,這個時間水溫與土溫相差較小,對赤蒼藤的根系有保護作用,傍晚澆水更少,因夜間水分下滲到土層中去,可以避免日間水分的迅速蒸發。冬季澆水應該在中午前後進行,因冬季早晚氣溫較低。

施肥

赤蒼藤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元素絕大部分來自土壤,在人工栽培的條件下,施肥時補充的主要方式。肥料的種類、施用量及施用時期等對赤蒼藤正常生長影響極大。

施肥種類 赤蒼藤的栽培肥料通常分為有機肥和無機肥兩大類。

有機肥 。主要有人糞尿、畜禽糞,它們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施用有機肥一定要經過發酵,生肥容易損傷赤蒼藤根系。

無機肥。俗稱“化肥”,無機肥分為氮肥、磷肥和鉀肥。施用化肥要立即灌水。

施肥量

施用量根據土質及肥料的種類不同而異。

施肥時期及次數

一般每年施肥3~4 次,一般開花期不能追肥,速效肥應在需要時施用,而有機肥等遲效肥宜提早施用。為促進其多分枝,提高產量和質量,應適當施肥 。

中耕除草

赤蒼藤生長快速,極易受雜草危害,所以應進行中耕除草。中耕能疏鬆表土,減少水分的蒸發,增加土溫,改善土壤表層的理化性狀,促進土壤內的空氣流通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通常在中耕的同時可除去雜草。中耕深度以不傷及赤蒼藤根係為宜,一般為3~5cm。幼苗期應淺,以後逐漸加深。近根處宜淺,遠根處宜深。除草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應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進行,及雜草發生之初,及早進行;雜草開花結實之前必須清除;多年生雜草必須將其地下部分全部挖出 。以免雜草與植株爭奪養分,也利於通風透光。

整形

赤蒼藤是卷鬚攀援植物,所以在生長期間需對其進行整形修剪,控制赤蒼藤的生長高度,使其附著在雙線立式支架上,讓赤蒼藤嫩尖生長的更多,讓其產量更高。也可根據栽培目的的不同進行整形修剪。

採收

赤蒼藤以嫩葉和莖為食。採收標準一般是:嫩尖在10cm以上即可採收。赤蒼藤要隨采隨用,它收穫期很長,可以四季採收,長年利用。赤蒼藤的及時採收直接影響它的生長發育以及能否長期高產、穩產、優質 。

留種

赤蒼藤種子的採收要根據種子成熟及脫落的特性來確定,因為赤蒼藤種子成熟後種子會不規則開裂為3~5裂瓣後自然脫落,所以在種子已完全成熟時需適時採收。

病蟲害防治

赤蒼藤極少發生病蟲害,稍加管理就能很好生長。赤蒼藤病蟲害防治基本原則為: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赤蒼藤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分布的可食用野菜,也是一種天然無公害的有待開發的野生植物資源。赤蒼藤嫩尖葉可食用,可用於鮮食、炒食、做餡,做湯、做粥、淹漬等,味道鮮美,清香宜口,且風味獨特,在雲南南部及廣西、廣東、海南等民間具有採集食用的習俗 。

藥用價值

赤蒼藤 赤蒼藤

赤蒼藤根中含酚性成份,樹脂及三萜,樹脂的主要成份為蘇門樹脂酸、桂皮酸松柏醇酯。

【功 效】:清熱利尿。

【主 治】:用於肝膽濕熱、腹痛、腹瀉、尿頻、尿急、尿痛、小便不利等症。

【性味歸經】:苦,平。入肝、腎二經。

觀賞價值

赤蒼藤為常綠大型木質藤本,長5~15m,枝條稠密並向外圍擴展,其根系發達,適應性強,易繁殖。花排成腋生的二歧聚傘花序,花冠白色,花萼筒頂端有宿存的波狀裂齒,成熟時淡紅褐色,乾後為黃褐色。葉紙質至厚紙質,卵形,葉上面綠色,背麵粉綠色,結成下垂的果實,成熟時藍紫色,是十分優良的觀葉、觀果景觀樹種,極具觀賞價值。赤蒼藤也可作庭院觀賞樹種、綠籬和作坡面的垂直綠化樹種,也可以種植於門庭、花架旁,讓其攀爬自然成景 。

檀香目百科

檀香目,為多年生草本、灌木或喬木。包含鐵青樹科(Olacaceae)、檀香科、桑寄生科、槲寄生科、蛇菰科(Balanophoraceae) 等10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