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寧城縣天義蒙中

赤峰市寧城縣天義蒙中

赤峰市天義蒙中建於1988年,是赤峰市南部旗縣區唯一一所蒙古語授課完全高中。學校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2000年,天義蒙中被評為寧城縣“教育教學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赤峰市“學習使用蒙古語文先進集體”,2002年被評為赤峰市“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多次受區、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圖)校門校門

赤峰市天義蒙中建於1988年,是赤峰市南部旗縣區唯一一所蒙古語授課完全高中學校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有14個教學班,582名學生,教職員工68人。2000年,天義蒙中被評為寧城縣“教育教學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赤峰市“學習使用蒙古語文先進集體”,2002年被評為赤峰市“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多次受區、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概況

(圖)學生風采學生風采

赤峰市寧城縣天義蒙中在短短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艱苦創業,克服困難,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以質量求生存,以改革促發展,提高師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樹立了“全體師生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校興我榮、校衰我辱”的主人翁意識,創建了“熱愛祖國,熱愛蒙古民族,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教育、培養合格人才”的天義蒙中精神。

多年來,天義蒙中重視人才培訓、改革教學方法,強化教學管理,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000年,自治區文科狀元出自赤峰市寧城縣天義蒙中。2001年,升學率達88.9%,名列赤峰市同類民族高中首位。2002年,本科重點上線28人,本科上線82人,升學率100%,邁入全區同類高中前列。2003年,高考中,自治區蒙古語文最高分143分、漢語文全市最高分141分、理科綜合最高分241分都出自本校。

辦學理念

(圖)教學樓食堂

1、學生培養目標:人人成人、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2、教師隊伍建設目標:師德高尚、治學嚴謹、業務過硬、結構合理、建設研究型、創新型教師隊伍。

3、領導班子建設目標:團結、創新、廉潔、高效。

4、治校方略:以德治校、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發展強校。

5、校訓:立志樂道。

6、學風:刻苦、勤學、善思、求是。

7、教風:愛生、嚴謹、博學、啟智。

8、校風:文明、勤奮、團結、創新。

9、班風:尊師、善學、守紀、合作。

辦學宗旨

為學生髮展服務

為幸福人生奠基

校本培訓

(圖)軍訓中軍訓中

為期兩天(2007年3月28日、29日)的赤峰市寧城縣天義蒙古中學校本培訓圓滿結束。

在課堂教學中認真落實課程標準,這是本次培訓班的主要議題。培訓班以《國家課程改革與過程完整化教學模式》講座開始,講座之後,老師們進行了認真的討論。

上了一節示範課《萬有引力定律》,跟天義蒙中老師合作上的課有:高中蒙古語文(改變授課用語的實驗班)、政治課和地理課、數學課。除此之外,還給一個班學生講了《過程完整化學習模式》。

寧城縣教育局朱局長、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於淑卿、教研室照日格圖老師參加並組織、指導了這次培訓工作。參加本次培訓有,以滿泉校長為首的天義蒙中全體教師,設有加授蒙語文課的寧城縣十幾所學校的30餘名教師和縣教研室的一些教研員。

課題研究

(圖)升國旗升國旗

一、課題的提出

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我們教育的歷史使命是通過先進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來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人的現代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現現代化,實現高速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條件,它是經濟賴以長期發展並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1999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當前中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中國小教育,其至關重要的任務是緊緊把握時代精神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以“以德治校”為核心,以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作為一所普通高中,專任教師206人,其中中高級職稱教師179人,師資水平較高。並且,還擁有在全區處於先進水平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要順應社會建設的要求,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就必須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實現從傳統的知識教育觀念向主體性教育觀念的轉變,努力構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主體性教育理論。從本質上講,主體性是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特徵,如果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良好的培養,將會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的一次質的飛躍。因此,我校的主體性教育研究作為一種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素質為核心的符合新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它與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也必將會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

二、課題研究現狀

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改革開放大氣候的影響,教育界也開展了一次教育大改革,表現最為活躍的就是多元的教學模式研究,諸如“情景教學”、“問題教學”、“探究教學”、“點撥教學”等,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提出多種教學模式。近幾年,圍繞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個別教研部門還向一線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流程。這些做法都體現了“調動學生主體性”的先進的教學思想。在我校主體性研究實驗起步之前,也有一些學校已進行研究,一般都屬於課堂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研究。

主體性教育研究已有兩年多,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研究狀況如下:

1、通過理論指導和自主學習,一部分教師對主體性和主體性教學有了一些認識。但認識還膚淺,零散。

2、在教學操作過程中,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有了較大轉變,對實施主體性教育研究的意義達成共識。但對研究途徑、研究前景感覺模糊。

3、在課堂教學上,大部分教師正努力避免“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個別教師的課堂正在向形神兼備的主體性課堂發展。但“滿堂問”,比葫蘆畫瓢,形似神不似的“主體性課堂”現象較普遍。

4、主體性教育最初以“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的校本研究方式進行,現在逐漸發揮出了它的積極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了班級管理,促進了師生關係,也促進了師生雙主體性的協同發展。但在管理、德育、音體美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研究工作。

總體上看來,我校的主體性教育研究目前已完成了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正在由弱意識走向強意識,由局部研究走向全面研究。已具備很大優勢也存在薄弱環節,已進入攻堅階段。

(圖)歌詠比賽歌詠比賽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我主體性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主體性教育學習、管理、評價機制的研究;

2、主體性教育觀念的確立的研究;

3、增強師生主體性意識,培養主體性能力,完善主體性人格的研究。

4、從主體性教育角度建立良好師生之間、家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學校與師生關係的研究;

5、教育教學活動與主體性教育的研究;

6、主體性管理:

①主體性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

②常規管理與主體性教育的關係的實踐與研究;

③體現學生主體性的學校管理的研究;

④主體性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的研究。

7、主體性教學:

①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參與學習的研究;

②主體性課堂教學運行機制(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實踐與研究;

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實踐與研究;

⑤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與研究;

⑥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

⑦創設學生自主學習條件與環境的實踐與研究。

8、主體性德育

①主體性班級管理(主體性班會、班級民主管理、班級自治)的研究。

②學生品德階段性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研究。

③課題化社會實踐的研究。

④師生自省、自律策略的研究。

⑤自主培養良好學習、生活、道德習慣的研究。

9、主體性體育與藝術教育

①“兩主兩全”大體育深化的實踐與研究。

②主體性體藝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③體育運動會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研究。

④自主性體藝課外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⑤體藝特長生訓練實效性的研究。

⑥落實“2+1”項目的研究。

以上是在主體性教育實施過程中重點研究的課題和領域。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思路

1、把學校的教育思想統一到主體性教育上來,修改原有的教學常規,使常規管理主體性化,主體性教育常規化。

2、系統指導學習和研究主體性教育理論,加深對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理解,及時把握主體性教育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準確領會主體性教育理論的精髓,使原先具體的、感性的、具有使用價值的做法更趨理性化,爭取在實驗結束時形成符合主體性教育理念並有本校特色的、有操作意義的主體性教育思想。

3、繼續緊抓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學生素質,減輕學生負擔,把主體性課堂教學的研究成果套用到每位教師的課堂中去。使教師(至少是校級骨幹教師)的主體性課堂教學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使學生養成在課堂上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地自立、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

4、使以往單一的研究轉向系統化全面化的研究。在管理層面上,進行“主體性管理”研究和實施,形成主體性教育的管理和評價方法;在教學層面上,深入進行“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和實施 ,形成各學科的主體性課堂可行性模式;在德育管理層面上,進行“主體性德育”研究與實施,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5、從主體性教育研究角度,規範每年的校本研究課題、上報課題、上級課題成果推廣的管理,使全校教師統一思想,提高教師自主發展的主體意識。提升各科任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實現教師的主體價值。

6、進行主體性教育評價機制的研究和實施,促進現有常規評價機制的改革。制訂有利於發揮主體精神的學生評價制度和教師評價制度,探索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和教師主體精神的考核辦法。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研究課題,所以,研究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自己所選擇的子課題確定研究方法。學校整體上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

文獻研究法集中運用於開題初期的理論指導。課題主持人大量閱讀主體性教育文獻,由教科研處負責將精選出來的主體性理論文章編輯成冊,發給每位教師認真學習。研究期間,學校每年為教師訂閱一本有關主體性教育的專著。全體教師反覆閱讀和研究這些理論,一來了解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二來指導自己的主體性教育實踐。

行動研究法貫穿於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行動研究法是以教育理論為研究背景,以教育實踐為主體的研究方法,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研究的問題和表述深入淺出,從而真正催化和敦促研究者在實踐中提高,避免空洞理論對空洞研究的弊端。

實驗法主要運用於管理、教學、德育、體藝等各方面的研究。在實驗過程中留下有益數據、個案等。

觀察法用於課題組領導及子課題負責人跟蹤研究,隨時觀察,及時總結,定時反饋,促進有效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實驗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階段,大致持續5年。

第一階段:發動準備階段(2004、9----2005、8)

衡量本校乾群研究基礎和研究實力,確立研究方向和主要突破口,進行理論學習,文獻探討。回顧、總結上世紀末“決戰課堂活動”以來的零星的、有價值的經驗,醞釀研究範圍和方法。

第二階段:局部研究與實施(2005、9----2006、8)

教導處牽頭,進行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號召教師在理論學習和體會的基礎上探索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方法、途徑。教師之間進行合作備課,互相交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第三階段:全面深入實施階段(2006、9----2008、8)

教科研處制定研究方案,教導處、教科研處、政教處及其它各處室統一思想,密切合作,深入“主體性課堂教學”研究,全方位展開其它各層面的主體性教育研究。論證、總結前兩個階段研究與實踐的經驗,推廣主體性教學的有效經驗,構建各方面的子課題基本模式。具體確定總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計畫。上報課題,請專家對本課題的套用價值進行論證、鑑定。

第四階段:課題研究的矯正、成果總結、驗收和推廣階段(2008、9----2009、8)

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或失敗進行跟蹤調查,剖析研究。對疑難問題進行再研究。召開成果推廣和鑑定會。對研究對象進行綜合考評,獎勵在研究中湧現出來的先進研究者。寫出相關材料。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表述形式

1、主體性管理經驗總結報告

2、主體性教學優秀課例

3、主體性德育優秀案例

4、主體性教育個案集

5、主體性教育論文

6、學生主體意識研究調查報告

7、主體性教育學生評價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樣例的分析報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