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赤峰地處偉大祖國北疆,素有首都北大門之稱。在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育著四百萬勤勞 、勇敢的各族人民。
幾千年來,先後有東胡、烏恆、鮮卑、庫莫溪 、契丹 、女真、 蒙古等各族人民生息、繁衍在這塊沃土之上,這裡成了我國古代北方各族活動的大舞台。我國古代北方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創造了馳名中外的“紅山文化”、“夏家店青銅文明”。這裡又是商族、 山戎和烏恆族、 契丹族興起的搖籃和故鄉,中國“龍”文化也從這裡發源,可以肯定的說,赤峰市和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蒙古帝國和元朝時期,對這裡實行了管轄和分封,從而把蒙古遊牧文化也傳播到這一地區。正因為如此,早在明清時期,在這裡就逐漸地形成了盟旗制度以及半農半牧的經濟結構,到了近代,在全國革命形式的影響和推動下,這裡的各族人民也舉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鬥爭。特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赤峰各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更廣泛的革命鬥爭,終於贏來了勝利的曙光,到公元1949年,赤峰人民獲得了新生和解放。
赤峰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各族人民在這塊土地上,共同勞動,共同創造,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共同發展的局面。
《赤峰史》的出版,將會隊全市人民進一步了解赤峰的過去,熱愛赤峰的今天,建設赤峰的未來,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我們相信,在我市兩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中,《赤峰史》必將成為一本不可缺少的教科書。
圖書目錄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兩河”流域是赤峰歷史的搖籃
第一節 赤峰歷史的開端
第二節 赤峰新石器時代文化
第二章 契丹興起前的赤峰地區各族
第一節 夏、商時期活動在赤峰地區的各民族
第二節 西周以後活動在赤峰地區的各遊牧民族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赤峰各族
第三章 赤峰地區是遼朝的統治中心
第一節 赤峰地區是契丹族興起的搖籃
第二節 遼王朝在其統治中心推行的政策
第三節 遼代赤峰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第四節 遼代赤峰地區的文化
第五節 金朝在赤峰地區的統治
第四章 蒙古帝國在赤峰地區的分封和元朝的統治
第一節 蒙古族的崛起與蒙古帝國的建立
第二節 弘吉刺部特薛禪家族的封地
第三節 元朝在今赤峰市全境的行政區劃
第四節 從大都通往北京的驛站和從北京站通往邊陲的站赤
第五節 紅巾軍起義和元順帝敗走應昌
第六節 元朝時期赤峰地區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第五章 明王朝對赤峰地區的經略和漠南蒙古在這一地區的活動
第一節 明初與北元的戰爭
第二節 蒙古各部的紛爭與達延汗統一蒙古
第三節 兀良哈三衛
第四節 林丹汗與後金的戰爭
第五節 明朝時期在赤峰地區的行政設定
第六章 清王朝對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的轄制
第一節 清朝統治蒙古的政策與制度
第二節 清政府對蒙古貴族的籠絡和懷柔政策
第三節 發生在赤峰地區的烏蘭布通之戰
第四節 昭烏達和卓索圖地區的經濟與文化
第七章 赤峰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第一節 鴉片戰爭中赤峰各族民眾的抗英鬥爭
第二節 白凌阿起義
第三節 金丹道“掃胡滅洋”與濫殺無辜
第四節 西方宗教的傳入和人民反教會的鬥爭
第八章 鴉片戰爭後赤峰地區的形式
第一節 清末的“移民實邊”政策和林西縣的建置
第二節 貢桑諾爾布及其在喀喇沁旗的革新
第九章 辛亥革命後赤峰地區的政局
第一節 日俄侵略赤峰活動的加緊
第二節 赤峰人民飽受直奉戰禍之苦
第三節 蒙古王公的分裂活動及其失敗
第十章 赤峰地區近代的社會經濟
第一節 從單一經濟向多種經濟結構的過渡
第二節 外資入侵對赤峰地區經濟結構的影響
第十一章 赤峰地區革命運動的興起
第一節 革命的啟蒙時期
第二節 赤峰地區的農民鬥爭
第三節 內蒙人民革命黨在赤峰地區的活動
第十二章 赤峰人民淪落在日偽的殘酷統治之下
第一節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赤峰地區
第二節 日偽對赤峰地區人民的法西斯統治
第十三章 赤峰人民的抗日鬥爭
第一節 反滿抗日活動
第二節 中共領導的武裝抗日鬥爭
第十四章 中國共產黨對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領導
第一節 東蒙自治運動
第二節 東西部自治運動的統一
第三節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昭烏達、卓索圖盟分會和各旗支會的建立
第四節 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 第五節 昭烏達、卓索圖人民的武裝鬥爭
第十五章 人民解放戰爭在赤峰的勝利,各族人民的徹底解放
第一節 赤峰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第二節 國民黨對赤峰的爭奪和赤峰“軍調小組”的鬥爭
第三節 粉碎蔣軍對赤峰的進攻
第四節 土地改革與生產救災
第五節 赤峰軍民對全國解放戰爭的貢獻
作者簡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