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勖宗上人

贈勖宗上人

《贈勖宗上人》是由清代文學家鄭板橋所寫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贈勖宗上人
罨畫溪邊髻尚髽②,便拈荷葉作袈裟。
一條水牯斜陽外③,種得山頭十畝霞。
詩清雲淡兩無心,人自青春韻自深。
好待菊花重九後④,萬山紅葉冷相尋。

注釋譯文

①勖宗上人:清代北京僧人。公元1736年,詩人鄭板橋44歲,赴京應試,進士及第。逗留北京等待授官的時候,他前往西山、香山住了幾天,與勖宗上人結識。
②罨畫溪:疑為溪名。罨畫:雜色的彩畫。髽:以麻束髮。
③水牯:公水牛。清俞樾《茶香室三鈔·鳳皇》:“牛未至二里,即有鷙鳥振翼而起,翼長丈余,下擊二水牯。肉盡見骨,水牯即死。”
④重九:陰曆九月九日,因含兩九故稱重九,俗稱重陽。明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客歲重九,余既為袁公伯應(袁可立子)制儀小引,以專門名家相勗矣。”

作品鑑賞

該詩描寫了勖宗上人的童年往事,說明了詩人與勖宗上人交往已久,捻知有年了。可以想見在平素的閒談中,勖宗上人曾經向鄭板橋憶述過:他是農家子弟,還在總角年華時,就常到他家鄉罨畫溪畔放牛;溪里生長著蓮藕,每當夏日來臨,荷葉亭亭如蓋,活潑好動的他,常摘下當作袈裟披在身上玩;這時夕陽將落,紅霞燦然,像是老天爺特地種在山頭上的;在如此美妙的時刻,他放任那條水牛自由自在的往遠處吃草,自己則閒情悠悠地觀賞著籠罩在山頭的朵朵晚霞……瑰麗的紅霞映襯著以荷葉為綠裳的少年,真是超凡脫俗,如詩如畫。這也似有暗示勖宗上人皈依佛門是夙緣前定的。
詩的後面是描寫眼前的勖宗上人。如果說前麵塑造的人物形象只是天真爛漫、稚氣未脫,但已顯露禪根的少年,下麵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位“返迷歸極,歸極礙本”(涅槃經解集》語)的高僧。他已經參悟禪理、爐火純青到“詩清雲淡兩無心”的妙不可言的化境,因而從機體到氣質都能達致“人自青春韻自深”那種風神俊逸的修養。這時的鄭板橋由於多年渴望從政的心愿終於得到滿足,在即將別友離京、走馬上任之際,展望錦繡前程,不禁心花怒發。此刻他還沒有經歷過宦海風波,未嘗到官場苦辣,很有雄心乾一番事業。在向紫瓊崖主人辭別詩中寫到“紅杏花開應教頻,東風吹動馬頭塵……莫以梁園留賦客,須教七月課豳民……”這樣的詩句,非常典型的表述了他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抱負。但他的確也有“達則兼濟,窮則獨善”一類中國士大夫普遍具有的思想,再加騷人韻士每有任己舒捲、不慣檢束的習性,以及登臨山水,吟詠風月的癖好,所以在久盼方獲的新任官職將就未就,季序還剛剛是春光明媚的時候,他卻早已約定好“待菊花重九後,萬山紅葉冷相尋”,殷殷的盼望著屆時與勖宗上人再度選勝登臨,酣賞一年之中景物最美的香山秋色。但是,鄭板橋同勖宗上人這樣的方外友交往,看來僅是為了適應自己紅塵碌碌的緊張繁劇中暫時輕鬆閒逸一下的需要而已,並非真有皈依佛門之想。

作者簡介

鄭板橋像鄭板橋像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又號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是清代揚州畫派的傑出人物,“揚州八怪”之一。他的詩、書、畫被譽為“三絕”。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鄭板橋的藝術成就,是他一生最光輝最絢爛的部分,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創造性、戰鬥性,把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較好地統一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板橋風格。他的作品成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文學家藝術家的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