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貿易赤字美元上漲](/img/4/99c/nBnauM3X4gTO4ITM4QDO4kjM0QTM4YzN5YDNzQTNwAzMxAzL0g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相關概念
研究一國對外貿易發展情況,主要藉助於政府定期公布的對外貿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較系統地載有表明出口和進口的數字統計,大體可反映一國在特定時期內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對外貿易按出口大於、小於或等於進口等情況,分別構成:
貿易順差(FavorableBalance0fTrade/tradesurplus),以正數表示。出口>進口;也叫做出超。
貿易逆差(UnfavorableBalance0fTrade/tradedeficit/adversetradebalance),以負數表示,出口<進口;也叫做入超、貿易赤字
貿易平衡(BalanceofTrade),出口=進口
成因分析
不平等貿易說
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國國會貿易赤字調查委員會於2000年11月發表了一個關於貿易逆差成因的調查報告。在他們看來,其成因主要在於美國與其它國家不平等的貿易關係,諸如:其他國家非關稅壁壘;外國商品對美國的傾銷;外國政府對本國公司的補貼;開發中國家較低的工資水平和生產條件以及美國本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消失等。不過,報告更多地是強調外部因素。孿生赤字假說
![費爾德斯坦](/img/0/7c3/ml2ZuM3XyAzNyATO5gDO4kjM0QTM4YzN5YDNzQTNwAzMxAzL4g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這一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很有說服力,小布希上台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又與貿易赤字一樣逐年擴大,2003財年達3750億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億美元,而2005年預計將達到5210億美元的最高記錄。
但是,這難以完全解釋美國巨額逆差,因為1989—1992年財政赤字在大幅度擴大,但貿易赤字卻在縮小;1993-2000年財政赤字逐年縮小,1998年開始出現“扭虧為盈”,2000年更是出現2370億美元的高額盈餘,但貿易赤字卻在逐年擴大。即便考慮“時滯”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巨額逆差。
社會需求假說
![克魯格曼](/img/e/22e/nBnauM3XxczM5czN0ATO4kjM0QTM4YzN5YDNzQTNwAzMxAzLwk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當前,美國總消費約占GDP的82%,而總儲蓄率又非常之低,經濟系統中內生出強大的進口需求。從美國進口商品的類別來看,美國進口增長的也主要表現為消費品進口的快速增長。2002年消費品的進口比1994年增長了107.3%。從實證研究來看,美國學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過對1996-1999年貿易逆差與經濟成長的關係進行了分析,認為經濟繁榮至少能解釋32%的貿易逆差。
利弊分析
轉變觀念,從順差到平衡
必須轉變追求貿易順差的傳統觀念,應該努力追求外貿平衡。傳統貿易觀念認為出口為了創匯,順差是好事,逆差是壞事。這一觀念長期主導著我國的貿易政策和實踐。據統計,截至2010年2月底,自1993年以後,我國再沒出現過年度貿易逆差,自2004年4月份以後,我國沒出現過月度貿易逆差。其實,一國的對外貿易應追求長期的進出口基本平衡,而不是長期的貿易順差。長期出超未必有利於我國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長期的貿易順差所帶來的並非都是好處。首先,貿易順差將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爭端;
其次,貿易順差雖然增加了外匯儲備,但從資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第三,持續高額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又導致資本淨流入增加,資本淨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第四,巨額的經常項目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適當入超未必有弊於我國
相反,貿易逆差的結果也並非都是壞處。第一,適當逆差有利於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於貿易長期穩定增長;
第二,逆差實際上等於投資購買生產性的設備,只要投資項目選擇得當,既可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能很快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以及增加經濟總量;
第三,逆差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緩資本淨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貿易逆差有助於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經濟成長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順差較小的年份。因此,在對外貿易問題上,應當徹底轉變觀念,放棄以出口創匯、追求順差為目標的傳統觀念和做法,確立以國際收支平衡為目標的政策。